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看見|國內市場被伊利蒙牛蠶食 光明能靠海外業務逆襲嗎?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使高速發展的乳品行業遭遇重創。

此後的十年間,經歷整頓和調整轉型,乳品行業進入穩定發展期。有機構預測,未來5年國內乳製品行業銷售額複合增速將達到8.68%,總銷售規模有望超過5400億。

5000億市場,注定將上演一場精彩的較量。伊利、蒙牛等全國性乳企利用品牌、渠道優勢不斷拓展份額,但仍面臨產品差異化的壓力;光明、三元等區域性乳企則深耕當地市場,在低溫等領域尋找發展契機,同時也在渠道拓展、物流搭建和多元化的方向上努力。

與此同時,消費趨勢的升級、洋品牌的衝擊、食品安全的挑戰是所有乳品企業的共同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抓住、創造、更新消費者的需求,始終是致勝的關鍵。

本周,《財看見》聚焦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幾大頭部乳品公司,通過解析各自近5年的財報,複盤它們的成功與失意,優勢與困境,探索與迷失。

乳品系列第三篇,我們來看看一直在伊利和蒙牛夾縫中“生存”的光明乳業能否靠海外業務實現逆襲?

20世紀90年代,光明乳業一直都盤踞著中國乳業老大的位置。作為老牌地方乳企,光明乳業以低溫奶(也稱巴氏奶)起家,立足於上海這一經濟發達地區,一路高歌猛進。1999年,光明乳業液態奶市場佔有率33.35%,優酪乳市場佔有率12.35%,全國排名第一。2002年,伊利營收40.1億元,光明乳業營收50.22億元,比伊利多了10個多億。

時過境遷,隨著蒙牛等乳企的成立及伊利的快速發展,深耕長三角地區的光明乳業慢慢被超越了。2003年,伊利以62.99億元的營收超過光明乳業(59.81億元),自此一直盤踞著中國乳業老大的位置。2004年,上市後的蒙牛以72.14億元的營收搶了光明乳業(67.86億元)乳業老二的位置。自此,光明乳業與伊利、蒙牛的差距越來越遠。如今,光明乳業的市值還不到伊利股份的零頭,營收與伊利和蒙牛也差一大截。(注:截至2019年4月9日,光明乳業的總市值127.59億元,伊利股份總市值1884.22億元)

據光明乳業發布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營收209.86 億元,同比下降 4.7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42 億元,同比下降44.87%。

209.86 億元的營收,只有伊利2018年營收的26.38%,蒙牛營收的30.42%。2018年光明乳業的營收為何下滑?淨利潤為何腰斬?近幾年一直在伊利和蒙牛夾縫中生存的光明乳業是否放棄了掙扎?

毛利率最高的液態奶業務下滑

對於營收和歸母淨利的下滑,光明乳業2018年報給出了2條解釋:

一是公司常溫產品受到市場競爭影響,導致銷售收入比經營計劃減少,對營業利潤和淨利潤產生影響;

二是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2.14 億元,其中:預算外減值準備 1.7 億元,對淨利潤產生影響。

具體來說就是,主營業務中液態奶業務牧業產品業務同比下滑,造成公司營收的下滑。

光明乳業主營收入主要分為4部分,分別為液態奶、其他乳製品、牧業產品和其他。其中液態奶佔大頭,2018年營收為124.3億元,佔比59.23%;其次為他乳製品,營收為54.48億元;牧業產品為第三大營收來源,2018年實現營收23.82元。

這4大業務中,液態奶的毛利率最高,2018毛利率為45.06%;牧業產品的毛利率為10.14%。2018年,液態奶營收同比下滑9.66%牧業產品營收同比下滑1.44%,這是造成公司2018年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淨利潤的幾近腰斬,主要是因為光明乳業第四季度出現了虧損

從光明乳業4個季度的營收及歸母淨利看,第四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0.52億元。對於虧損,光明乳業給出得解釋是,“公司於第四季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1.58億元,其中,應收款項計提 3,412.05 萬元、存貨計提 1,848.39 萬元、固定資產計提 8,613.79 萬元、生物資產計提 1,793.08 萬元、商譽計提 144.87 萬元。

光明乳業於第4季度大幅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或許與公司第三季度的人事變動有很大的關係。

2018年8月至10月,光明乳業前董事長張崇建,總經理朱航明、董事桑德樹、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王偉先後辭職。取而代之的是上海水產集團董事長濮韶華擔任董事長,上海蔬菜集團財務總監劉瑞兵擔任財務總監。至此,在新管理層主導下,光明乳業在2018年第四季度對原有資產進行了大筆損失計提。

常溫奶市場份額被蠶食 低溫奶銷量增長緩慢

光明乳業2018年液態奶124.3億元的營收在行業內處於什麽位置?

液態奶主要分為常溫奶和低溫奶。2018年,伊利液體乳營收656.79億元,蒙牛593.87億元。2018年光明乳業的液態奶營收僅為伊利的18.9%,為蒙牛的20.9%。

從光明乳業的產品分類上看,鮮奶的生產量和銷量都同比上升了6%庫存量同比較少了26%,這說明在光明乳業在低溫奶市場依然具有競爭力

優酪乳的生產量同比下滑12%銷量同比下滑14%庫存同比上升26%,這就說明光明乳業的優酪乳與去年相比更難賣了

在優酪乳這一細分領域中,光明乳業的明星產品“莫斯利安”不得不提。

2009年,光明乳業研發出常溫優酪乳莫斯利安,最先進入常溫優酪乳領域。2012年,光明乳業通過聚焦"莫斯利安",打造全新品類,推動常溫產品的結構升級,迅速打開了常溫產品的市場。2013年-2015年,莫斯利安分別為光明乳業帶來了32.2 億元、59.6 億、58.74億元的收入。可以說,莫斯利安是光明乳業打入常溫產品市場的“功臣”。

2014年之後,伊利和蒙牛先後通過安慕希和純甄打入常溫優酪乳領域。兩年的時間裡,憑借極強的終端銷售能力和行銷能力安慕希和純甄迅速搶佔了常溫優酪乳市場。曾有數據披露,2016年伊利安慕希的市佔率達到37%。2016年以後,光明乳業不再單獨披露莫斯利安為公司帶來多少營收

也就是說,在液態奶領域,光明乳業面臨著這樣一個窘境:光明乳業的常溫奶市場份額進一步被伊利、蒙牛等競爭對手蠶食;光明乳業的低溫奶雖有增長,但由於低溫奶市場的成長受製於銷售網點鋪設及消費者培養的問題,難以像常溫奶那種快速增長。

此外,伊利、蒙牛最近幾年也開始發力低溫奶領域,蒙牛在2017年成立了鮮奶事業部;伊利巴氏鮮奶品牌“百格特”已經在哈爾濱開始運營。

加碼海外業務 重金擴建新萊特生產線

常溫奶市場被慢慢蠶食,低溫奶市場短期難以帶來爆發性增長。面對這一窘境,光明乳業2018年主要做了兩件事。

一是完成收購益民一廠100%股權,豐富產品品類,彌補冷飲業務的空白。2018年,冷飲產品為伊利帶來了49.97億的營收;蒙牛2018年冰淇淋收入27.23億元,營收佔比4.18%,但光明乳業在冷飲這塊還是空白。

二是向海外業務傾斜,進一步加強對新萊特的業務建設

2010年,光明乳業斥資3.82億元收購紐西蘭新萊特乳業部分股權,新萊特主要從事工業奶粉、嬰兒奶粉生產和銷售,明乳業通過收購新萊特切入嬰幼兒高端奶粉市場。2013 年 7 月 23 日,新萊特在紐西蘭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2018 年末,紐西蘭新萊特總股本為 179,223,028 股,光明乳業持有 69,968,944 股,持股比例為39.04 %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此外,根據紐西蘭新萊特章程規定,光明乳業可以任免紐西蘭新萊特董事會八席中的五席,故紐西蘭新萊特及其子公司為本集團控制的子公司

2018 年, 紐西蘭新萊特實現營業收入41.61 億元,實現淨利潤 3.24億元,這直接帶動了光明乳業業績的增長

2018年光明乳業在建工程期末餘額為12.21億元,相對於2017年的3.38億元增長了 261.24%。對此,公司公告解釋,在建工程增加,主要是本期紐西蘭新萊特新建生產線

長期借款期末餘額為9億元,相對於2017年3.97億元增長了126.58%。對此,公司公告解釋為“本期紐西蘭新萊特新增借款”。

其他非流動資產期末餘額為5,961,789元,相對於2017年5,961,789元增長了2,201.48%。對此,公司公告解釋為“本期紐西蘭新萊特根據當地政府監管要求交易取得碳排放權”。

與新萊特相關工程包括紐西蘭新萊特奶粉混合灌裝項目Dunsandel液態奶生產基地建設、Pokeno嬰幼兒配方奶粉基地。可見,重金投入的光明乳業期待新萊特成為公司未來增長的新動能。

問題來了,海外業務真能成為光明乳業的未來增長點嗎?

從光明乳業本身看,2017年海外事業部營收42.13億元,2018年營收41.73億元,降了0.4億元。2018年海外事業部的毛利率僅為19.69%,毛利率遠低於新鮮和常溫行銷事業部。

從外部環境看,伊利、蒙牛的海外市場布局也在加快。2018年11月29日,蒙牛旗下的YoyiC工廠在印尼爪哇正式投產;2018 年 11 月,伊利收購了泰國本土最大冰淇淋企業 THE CHOMTHANA COMPANY LIMITED。再加上蒙牛和伊利在行銷上明顯“技高一籌”,光明乳業想靠加碼海外業務實現業績突破並非易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