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樣描寫漁夫,蘇軾為什麽可能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前言

北宋的王安石變法常被後人爭論是非,批判王安石的甚至把他和秦檜相提並論,例如南宋文人羅大經 《鶴林玉露》評價說:

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複合者,秦檜之罪也 。

支持的如梁啟超《王荊公》為王安石及其變法徹底翻案:

以余所見宋太傅荊國王文警察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頃之陂,其氣節嶽然若萬仞之壁,其學術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設施之事功,適應於時代之要求而救其弊…

對於王安石變法的不同認識,使得北宋政壇形成了新舊兩黨的殘酷鬥爭,無數人被卷入其中。老街味道的這篇文章不是評論王安石,而是說在黨爭之下文人的諷諫特點所帶來的後果。宋朝是一個對待文人比較寬宏大量的時代,最有名的文字獄就是蘇東坡的烏台詩案了。

為什麽蘇軾差一點惹來殺身之禍呢?老街可做不了全面的闡述,只是從下面兩首詩的思想深刻性來看看作詩的手法不同。同樣是描寫漁民的生活,手法不同,感受不同,反映的現實生活當然也不同。

一、張舜民《漁父》裡的桃源之夢

張舜民是北宋大詩人陳師道的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中進士。 他的詞風和蘇軾相似,甚至有的作品被誤認為是蘇軾的所作。在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期間,張舜民寫過一首五律《漁父》:

家住耒江邊,門前碧水連。小舟勝養馬,大罟當耕田。

保甲元無籍,青苗不著錢。桃源在何處,此地有神仙。

這首詩洋溢著一篇溫和安詳的桃源之風,不過在第五、六句點了一筆:保甲元無籍,青苗不著錢。這是諷刺王安石的變法。但是結尾處仍然美化了漁夫的生活,認為生活於此地過著好似神仙一般的生活,何必羨慕桃花源呢?

注:勝,平聲,小舟勝養馬:仄平平仄仄;當,仄聲,大罟當耕田:仄仄仄平平。籍,入聲,仄;桃源在何處:平平仄平仄,鯉魚翻波。

耒江應該是今天的耒水,是衡陽地區第2大河流和湘江最大最長的支流。我住在耒江邊上,門前碧水流淌,我家有一艘小漁船,就如同養了一匹馬,每天駕著小船撒網捕魚就像農民耕田一樣。但是讓我開心的是,我不用被迫去貸款(王安石變法讓農民借青苗錢),自由自在的我也不用遵守保甲制度入籍( 王安石變法時提出了十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桃源算什麽,這裡就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張舜民美化的這種生活,是不是能夠在漁民身上體現到很難說,不過在出家人那裡也許真得能夠實現吧。宋朝一個和尚也寫過一首類似立意的詩。

釋紹嵩 (宋)《山居即事》:

此地真奇絕,何須屋萬間。穿林鄰虎穴,隔水是塵寰。

保甲元無籍,訛邪自不關。安閑有深味,未敢負雲山。

山裡的風景和生活真好,不用羨慕廣廈萬間的奢華。一條溪水隔斷了塵世間的紛紛擾擾,在我山居外的樹林邊有老虎的行蹤(詩的三四句是倒裝,可細細體會)。在這裡生活和張舜民的漁夫一樣,不用入保甲之籍,世上亂七八糟事情與我也不相關。不敢有負於這雲山,我知道安靜閑適之中自有深意,需要我去參悟。

隱居深山的高僧們可以享受這種生活,但是生長在塵寰中的漁夫們有這種“神仙”一般的“安閑”嗎?我們看看蘇軾是怎麽寫漁民的。

二、蘇軾《魚蠻子》中的殘酷現實

蘇軾是一個很不適合官場的人,作為當代名士他很受兩派的青睞,不過蘇軾不願意趨炎附勢,總有自己看法,因此既不見容於新黨、也不被舊黨所接受,一生仕途坎坷備受折磨。

同樣是寫漁夫的生活,在蘇軾這裡就把虛無的美化剝離得一乾二淨。讓大家看到了一個真實底層漁民的艱難生活。

江淮水為田,舟楫為室居。魚蝦以為糧,不耕自有余。

異哉魚蠻子,本非左衽徒。連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廬。

於焉長子孫,戚施且侏儒。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

破釜不著鹽,雪鱗芼青蔬。一飽便甘寢,何異獺與狙。

人間行路難,踏地出賦租。不如魚蠻子,駕浪浮空虛。

空虛未可知,會當算舟車。蠻子叩頭泣,勿語桑大夫。

1、江淮水為田,舟楫為室居,魚蝦以為糧,不耕自有余。

在江淮之間,漁夫們以水為田,以舟為居室,把魚蝦當作糧食,不用耕種還有富余。用張舜民的詩句來說就是:家住耒江邊,門前碧水連。小舟勝養馬,大罟當耕田。這幾句,作者不動聲色,還看不出其立場。

2、異哉魚蠻子,本非左衽徒。連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廬。

這裡有春秋筆法了,不稱“漁父”而稱“魚蠻子”,這些與農民不同的漁民呀,不是“左衽”的異族。這裡用典,孔子《論語·憲問》說過:"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他們居住的屋子,是水邊簡陋的竹屋。

3、於焉長子孫,戚施且侏儒。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

於是他們就世代蝸居此處生兒育女,後代不是侏儒就是醜八怪(戚施是蟾蜍的別名,也有駝背的意思)。捕魚就像路邊撿東西一樣簡單,此處呼應第四句:不耕自有余。

4、破釜不著鹽,雪鱗芼青蔬。一飽便甘寢,何異獺與狙。

煮魚(雪鱗)時不放鹽(古代鹽比較貴重),就和青菜一起亂燉,吃飽了就睡,和水獺、猴子有什麽區別呢。

5、人間行路難,踏地出賦租。不如魚蠻子,駕浪浮空虛。

在人世間生活,落地就要交租賦,真不如作個魚蠻子,腳不沾地可以“駕浪浮空虛”。潛台詞是躲過了官府的盤剝。

6、空虛未可知,會當算舟車。蠻子叩頭泣,勿語桑大夫。

此處轉折,不知道我們的“空虛”真就可以躲掉官府注意嗎?如果他們被他們盯上,舟車也要納稅怎麽辦?漁夫扣頭泣求,千萬不要告訴桑大夫呀。桑大夫是誰?是漢朝善於理財的桑弘羊,這裡暗指王安石一派的新黨官員。

三、諷諫的力度 直筆與曲筆

張舜民雖然也有曲筆調侃:保甲元無籍,青苗不著錢。但結尾還是美化了漁夫的生活,既然不羨慕桃源,過的是神仙一般的日子,表示在當時的政治變革中百姓是安居樂業的。

但是到了蘇軾的筆下,有如魯迅“匕首投槍”一般鋒利,一下子擊碎了光環、扯下了遮羞布。直筆的現實主義手法把漁民們的卑賤生活赤裸裸地展現出來,甚至這樣的生活也是在逃避了苛捐雜稅後才有的小確幸。以至於漁民們心中一直有不安全之感,假如被官府盯上了怎麽辦?

唐朝末年有一位詩人杜荀鶴,他寫過一首《山中寡婦》: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唐朝末年兵荒馬亂之中,山中寡婦可沒有釋紹嵩 (宋)在《山居即事》中的瀟灑: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雖然王安石時代,整個國家安全有秩序。但是對於很多百姓來說,釋紹嵩詩中的“保甲元無籍,訛邪自不關”僅僅是一種奢望;“桃源在何處,此地有神仙”更是一種夢中的情形了。

熙寧二年(1069)開始,蘇軾就連續上書神宗全面批評王安石新法。對於《青苗法》、《農田水利條約》、《雇役法》、《均輸法》等等都指出了其中的弊端。熙寧四年(1071)蘇軾外放到杭州任通判時,親眼看到王安石變法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上神宗皇帝書》說:

人心之於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燈之有膏,如魚之有水……木無根則槁,燈無膏則滅,魚無水則死……人主失人心則亡。”

熙寧七年(1074),蘇軾上書《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民不堪命……冒死而為盜則死,畏法而不盜則饑,饑寒之於棄市,均是死亡,而賒死之於忍饑,禍有遲速,相率為盜,正理之常。

不久,新黨分子終於開始反撲,蘇軾的人生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危機,就是烏台詩案。

四、烏台詩案

元豐二年(1079年),調任湖州知州的蘇軾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表中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結果被新黨抓了辮子,禦史何正臣、李定指出蘇軾“指斥乘輿”,“包藏禍心”,並且從蘇軾的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詩句曲解附會。

蘇軾被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禦史台,因其上植柏樹常年棲息烏鴉,故稱烏台)。

當時情況雖然危機,但是有幾位影響力巨大的人物開始為蘇軾解脫,曹太后說:“昔仁宗策賢良,歸喜曰:‘吾今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今殺之可乎?”

連新黨的領袖,當時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書神宗皇帝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者乎?”

蘇軾死裡逃學生以後,被貶謫黃州。在黃州期間,侍妾朝雲為蘇軾生下兒子,蘇軾做了一首《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雖然如此反省自己,可蘇軾對於新法的弊病還是耿耿於懷。在哲宗元祐初年(1086)宣布廢除新法以後,蘇軾給朝廷的十多份奏狀中,列舉了王安石推行新法期間餓死人的事實以及王安石變法造成的嚴重後果。

但是蘇軾雖然反對新法,自己卻並沒有選擇站隊舊黨。後來王安石病死,司馬光上台,蘇東坡又不主張盡廢新法,認為新法中也不乏可取之處,結果又被舊黨所不容,再次遠離了政治中心。蘇東坡在《與楊元素書》中寫道:

昔之君子,唯荊(荊公,王安石)是隨;今之君子,唯溫(溫公,司馬光)是隨;所隨不同,其為隨則一也。”

結束語

說回蘇軾和張舜民的這兩首詩,無論二人是褒是貶,其實都可以歸為政治諷喻詩一類。據說這首詩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如果確實如此,已經在烏台詩案以後了。假如是寫於烏台詩案之前的話,一定會被作為蘇軾的罪證之一。

紀昀《蘇文忠公詩集》評價時說:“香山一派。讀之,宛然《秦中吟》也。” 香山是指香山居士白居易,這位唐朝大詩人對於蘇軾的影響非常大,其東坡居士的名號就來自於白居易。白居易對於自己的眾多作品中最得意的就是政治諷喻詩,《秦中吟》是其諷喻詩的代表作。

相對來說,張舜民的詩讀起來更有藝術美感,諷喻之功如蜻蜓點水一般點了一筆。而蘇軾的《魚蠻子》思想性更深刻,但是讀起來就沒有那麽舒服。

一般人讀詩或者寫詩,更傾向於張舜民的《漁父》和釋紹嵩的《山居即事》。即使今天我們學詩也是如此。

@老街味道

唐詩宋詞就是田園有宅男 邊塞多憤青 詠古傷不起這麽簡單嗎?

吳承恩《西遊記》寫水簾洞的五律原來是化用了李白的這首詩

古人作詩是先有句呢?還是先考慮押韻?

第二章 《唐詩300首》中的王維5首絕句各有不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