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項條件與4條細節,一文掌握血壓水準測量及家庭血壓監測!

血壓水準與心腦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之間存在密切的因果關係,雖然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近年來明顯提高,但總體仍處於較低水準。而血壓測量是評估血壓水準、診斷高血壓以及觀察降壓療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在臨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採用診室血壓測量和家庭血壓監測,無論診室血壓或家庭血壓監測,都應在標準條件下按規範進行測量:

1. 要求受試者安靜休息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後開始測量座位上臂血壓,上臂應置於心臟水準;

2. 推薦使用經過驗證的上臂式醫用電子血壓計,水銀柱血壓計將逐步被淘汰;

3. 使用標準規格的袖帶(氣囊長22--26cm、寬12cm),肥胖者或臂圍大者(大於32cm)應使用大規格氣囊袖帶;

4. 首診時應測量兩側上臂血壓,以血壓讀數較高一側作為測量的上臂;

5. 測量血壓時,應相隔1-2分鐘重複測量,取2次讀數的平均數值記錄。如果收縮壓(高壓)或舒張壓(低壓)的2次讀數相差5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

6.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情況者,應該加測站立位血壓,站立位血壓在臥位改為站立位後1分鐘和3分鐘時測量;

7. 心房顫動患者測量血壓時,往往有較長時間的柯氏音聽診間隙,需要多次測量取均值。

8. 在測量血壓的同時,應測定脈率。

圖片來源於網路

診室血壓是目前診斷高血壓、進行血壓水準分級以及觀察降壓療效的常用方法。但診室血壓測量次數較少,又受飲食、精神、活動等外在因素影響,具有明顯波動性,需要數周內多次測量來判斷血壓情況,而自測血壓在評估降壓治療效果和長時血壓變異上,更適合長期血壓監測,以便鑒別白大衣高血壓、隱蔽性高血壓和難治性高血壓。但家庭血壓監測,又容易忽視很多標準及注意事項,以至於提供的數據影響醫生的判斷。如:

①.使用經過國際標準方案認證的上臂式家用自動血壓計,不推薦腕式血壓計、手指血壓計、水銀柱血壓計進行家庭血壓監測,註:電子血壓計使用期間應定期校準,每年至少1次;

②.對初診高血壓患者或血壓不穩定高血壓患者,建議每天早晨和晚上測量血壓,每次測2-3遍,取平均值,建議連續測量家庭血壓7天,取後6天血壓平均值;血壓控制平穩且達標者,可每周自測1-2天血壓,固定時間自測坐位血壓;

③.家庭高血壓診斷標準為:135/85mmHg(1mmHg=0.133Kpa),與診室血壓的140/90mmHg相對應,不應將診室血壓測量標準作為家庭血壓的標準;

④.精神高度焦慮者,不建議家庭自測血壓。

圖片來源於網路

家庭血壓監測用於一般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監測,有助於增強患者健康參與意識,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同時可輔助評價血壓長時變異、降壓療效、預測心血管風險及預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