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種情況,說明你該補水了

早上起床後

人在早晨起床後會處於生理性缺水狀態。吃早餐前喝- -杯水,只需要20秒,水分就能進入血液中,使血液迅速稀釋,改善夜間脫水情況。

晚上睡覺前

人熟睡時,體內水分會通過排尿、出汗、呼吸不斷丟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代謝物積存。

臨睡前適度喝水可緩解該現象,降低腦血栓等發病風險,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因為怕起夜而拒絕睡前喝水。

洗澡後

很多人洗完澡覺得渴,端起- -杯水-一飲而盡。 殊不知,洗熱水澡會令血流量增加,喝太快會對健康不利,尤其是老人。專家建議,此時應小口慢速喝-杯溫水。

開冷氣機半小時後

冷氣機房內空氣乾燥,容易造成人體水分流失,鼻腔等處黏膜過乾,甚至引發支氣管炎。

因此,在冷氣機房逗留超過半小時,就要及時補充水分,白開水、礦泉水、檸檬水等。

發燒時

人在高燒時,會以出汗的形式散熱,消耗大量水分。此時可少量多次地喝溫開水或溫葡萄糖水,小米粥、綠豆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尿變黃時

尿液呈淺黃色表明喝水量足夠;若尿液比較黃,就要立刻飲水500毫升左右;若尿液呈土黃色,說明已經嚴重脫水,需要及時補水並去醫院治療。

坐飛機時

短途旅客最好在起飛前就開始補水,飛行中再喝點水,感覺不渴就行;長途旅客應保證每小時補充一次水;尤其冬天機艙內溫度高,身體"隱形失水」多,更需要補水。

心情煩躁時

當一個人痛苦煩躁時,腎上腺素就會飆升。此時不妨喝-杯水,腎上腺素會隨著水分排出體外,心情或許會輕鬆許多。

孕期

準媽媽體內的血流量增加了一倍,需要大量水分。如果喝水過少,會導致代謝廢物濃度升高,增加尿路感染幾率,對胎兒不利。

運動期間

運動會消耗大量水分,尤其是孩子,需水量高於成年人。除了運動前要喝水,運動時每隔半小時也應適當補水。

最後,專家提醒要做到「未渴先飲」, 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自來水中會殘留一些氯化物,應在水快燒開時打開壺蓋,繼續燒兩三分鐘,或者把開水放涼再飲用,可使部分「余氯」揮發掉。一瓶水打開後應儘快喝完,以防滋生細菌;最好用玻璃杯喝水,不要用塑料杯盛熱水或用不鏽鋼杯盛酸、鹼性飲料。

了解腺肌症知識、找同鄉病友,微信搜索公眾號:子宮腺肌症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