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風投IPO退出同比下降18% 境內外回報率呈倒掛

“2018年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可以說是中國PE、VC泡沫破碎的開始。”最近,一知名投資人的言論再次讓人們感受到了創投行業的冬天。

同樣,在創投退出領域,與2017年的大豐收相比,無論在IPO退出、境內外上市回報率等領域今年PE、VC們的成績單都顯得略微暗淡。

回顧2018年,一方面退出難、管道少、資本回報率下降成了風投界的高頻詞;另一方面,幾起明星並購、“獨角獸出海”以及今秋科創板消息的公布也讓行業看到了“泡沫破碎”之年的高光與希望。

IPO退出數量同比下降18%

今年PE、VC退出案例與去年相比成明顯下滑趨勢。

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11個月,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退出項目共計2674筆,其中IPO退出數量839筆。2017年對應的數據則是3409筆和1029筆,也就是說2018年共計退出案例與IPO退出數量同比分別下降21.56%和18.46%。

與此同時,2018年PE、VC支持企業境內外上市的账面回報率也出現明顯反轉。數據顯示,按照企業上市20個交易日的標準測算,2017年,A股市場平均回報為7.7倍,境外市場平均回報為3.93倍。2018年前11個月,中國VC、PE支持企業境外上市的20個交易日後A股市場平均回報為6.73倍,境外市場則是9.27倍。

值得注意的是,與2017年相比,今年中國企業A股IPO數量出現了大幅度下滑。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為境內企業IPO高峰,多達438家。隨著A股IPO審核的趨嚴,今年前11個月境內企業IPO僅100家,境外上市則有203家。

一位華北地區科創行業投資機構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前幾年其所在機構一年至少能收獲一至兩起IPO,今年則是零,“退出慢、退出越來越難是行業共同面臨的。”

業內人士分析稱,境內外資本回報的倒掛,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今年以來A股IPO的放緩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企業退出所能獲的紅利;其次,今年夏天以來A股的波動也使得回報率下滑;再者,2018年中國企業抱團“出海”上市,也是回報率調轉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啟迪之星創投投資總監杜揚指出,在一定程度上,A股市場回報率的下滑亦是對早前二級市場過熱的“冷卻與糾偏”。“冷靜下來後,投資者與企業會恢復對A股市場的理性預期。”

寒冬中的高光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退出成績單雖不盡如人意,卻也不乏亮點。

首先,從領域來看,互聯網、生物技術/醫療健康、IT、金融行業再次成為行業領跑者。具體來看,互聯網領域退出424筆、生物技術/醫療健康316筆、IT行業257筆、金融領域222筆,佔2018年退出總數的45.6%。

其次,從地域來看,退出地域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其中,北京退出627筆、上海413筆、廣東408筆。

此外,杜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8年在傳統互聯網、IT領域均出現了頗為成功的退出典型。例如,4月美團點評以27億美元收購摩拜單車,阿里巴巴聯手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麽,以及“獨角獸”小米7月赴港上市等,均為早中期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回報。

事實上,投資最重要的仍是退出與回報。目前我國VC、PE所依賴的主要退出路徑仍是A股IPO。在當前A股的發行制度下,投資機構面臨著退出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的問題;同時,今年IPO發審的放緩也對VC、PE的退出產生一定影響。

如此來看,尋求多元化的退出管道成為了當務之急。而業內人士則多將目光聚集在了一級市場,以及11月宣布將設立的科創板。杜揚就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其所在機構開始在一級市場尋求更多的投資並購機會。

近日,IDG資本創始董事長熊曉鴿也公開表示,“投資最重要的還是退出,期待科創版為中國風投帶來更多的退出管道。”

對於明年行業的展望,杜揚分析稱,隨著資本的降溫,企業或趨於“沉下來”專注發展項目的研發與商業落地;同時,PE、VC則會“慢下來”一邊加強對其所投機構賦能、增值,一邊等待市場回暖後更好地退出。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