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為降壓藥 為何我國比美國貴3.3倍?

最近,《循環雜誌(Circulation)》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繼光教授等中美學者的一篇研究文章,發現中國降壓藥價格是美國的3.3倍!

同是一樣的葯,為啥咱賣這麼貴?

中國降壓藥價格是美國的3.3倍!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繼光教授注意到:在中國的基層醫療機構最常處方的五種降壓藥物(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緩釋片、美托洛爾、纈沙坦、厄貝沙坦)的平均價格是美國的3.3倍。(中國降壓藥價格來源:北京市醫藥集中採購資訊網,取每種藥物的最低零售價格;美方降壓藥價格來源:美聯邦供應目錄,取供應商最高零售價格。)

兩國常用降壓藥葯價的比較

在中國:

氨氯地平售價是美國的2.33倍;

硝苯地平緩釋片售價是美國的6.25倍;

美托洛爾售價是美國的4.5倍;

纈沙坦售價是美國的1.8倍;

厄貝沙坦售價是美國的1.5倍。

中國有2.5億高血壓!

在中國,每100個人中就有44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在眾多的危險因素裡,高血壓當仁不讓高居榜首。

而在中國35歲到75歲的人群中,約有2.5億患有高血壓。在這2.5億人中,有23%通過藥物控制血壓,但僅5.7%的人血壓控制良好。

也許對中等收入家庭的來講,降壓藥物的支出可能只是一筆不大的支出;但對收入不高、受教育水準較低的農村人群來講,長年累月的慢性病藥物支出絕對是不可忽略的藥物支出。

同是一樣的葯,為啥咱賣這麼貴?

同是一樣的葯,為啥咱賣這麼貴?研究人員給了3個解釋:

1. 中國藥品上市成本更高

首先,在中國,藥品生產的註冊過程是漫長而昂貴的,要取得監管部門的許可來生產和銷售藥品,製造商必須支付大量的註冊費,而且在申請和批準註冊過程中有很長的時間間隔,這就增加了藥品上市的成本。

2. 從葯企到患者,中間層層成本

其次,在註冊獲得批準後,製造商必須先克服多重障礙,才能將藥物送到病人手中。具體來說,這種藥物需要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該目錄每隔幾年才更新一次,沒有被列入指定年份的藥物必須等待多年,直到下一次更新才有機會被列入目錄,同時,它也需要被列入製造商希望出售該藥物的省級基本藥物目錄。

此外,每所醫院都有自己的基本藥物目錄,要使藥物獲得合理的市場佔有率,就必須將其列入多數醫院的基本藥物目錄中。將一種藥物列入各種基本藥物目錄需要相當多的時間和金錢,這就增加了藥物的成本。許多製造商沒有自行處理這一繁瑣的過程,而是聘請了經銷商公司,從而導致中間商的加價,並增加了藥物成本。

3. 醫生的灰色收入

最後,藥品製造商經常向醫生支付報酬以鼓勵醫生開處方,這種處方價格可達到藥品價格的40%,佔一些醫生總收入的75%。這些報酬也會提高藥品的價格。

(當然,這一解釋在目前「藥品零差價」的現狀下似乎並不成立。)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10月25日,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正式發布了《關於印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的通知》,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研究中提到的部分降壓藥列入基本藥物目錄,這意味著葯價將降低。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部分降壓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