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青寶扭虧真相:淨利潤含金量不足 故技重施再套散戶

  來源:麵包財經

  曾登頂 “妖股”寶座的中青寶,發布了2017年報,扭虧為盈,喜大普奔。

  請看數據:

  2017年,營收31322.31萬元,同比減少17.09%;利潤總額5493.96萬元、歸母淨利潤5029.67萬元,均實現扭虧為盈。

  但是,讀完財報,中青寶利潤含金量惹人懷疑。

  結合其曾經的“輝煌”歷史,還是很有必要對2017年的利潤進行剖析,還原真相。

  直接進入正題。

  扭虧為盈真相:股權出售+並購 

  雖然中青寶在2017年再度實現扭虧為盈,但其實利潤的含金量並不高,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僅19.6萬。如圖:

  可以看到,自2014年開始,中青寶的歸母淨利潤就進入脈衝式波動,連續四年一負一正交替。這種盈利節奏,精準避免了被退市的慘劇。更具參考價值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014年至2016年連續三年為虧損。

  中青寶2017年的非經常性損益有5010萬元,佔利潤總額91%,其中處置成都卓杭股權獲得投資收益3637萬元。

  另外,由於2017年6月底,中青寶在同一控制下合並了寶騰互聯,當期貢獻淨利潤2097.01萬,佔2017年歸母淨利潤的42%。

  也就是說,2017年中青寶來自股權出售和並購寶騰互聯的利潤約有5700萬元,僅這兩項收益就已經大於2017年稅前利潤總額。由此推算,中青寶原主營業務仍處在虧損邊緣。

  中青寶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母淨利潤將同比上升140%至170%。其給予的理由有三點:寶騰互聯提供新增盈利點、文化科創項目初顯成效以及投資公司分紅產生較大收益。這些理由與2017年年報中的差不多。

  可以看到,中青寶已多次強調並購寶騰對公司業績的重要影響。那麽並購帶來的業績增長,是否可持續呢?我們無法下定論,但是,中青寶的並購歷史多少能提供一些參考。

  講並購之前,先簡單回顧中青寶著名的“妖股”史。

  董事長千億“嘴炮”助陣:“妖股”半年飆升8倍套牢散戶 

  2010年2月,中青寶頭頂“網遊第一股”光環登陸A股。直接看股價走勢,感受妖氣:

  2013年4月到9月,半年內,中青寶股價最高漲幅達8.3倍!自此一戰成名,隨後的股價大幅下跌卻成為無數“韭菜”的噩夢,被深度套牢。

  中青寶出名,還源於著名的“千億嘴炮”事件。

  2013年2月,由公司董事長簽名的年度報告中提出:“年營收十億、利潤十億、市值千億”的“願景”。你沒看錯,這段話是公開寫在年報上的。截圖為證:

當時,中青寶總市值僅15億,距千億目標還差985億。

  當時,中青寶總市值僅15億,距千億目標還差985億。

  有夢想是好的,但是年報中的算術題讓人看不懂:10億營收如何產生10億利潤?不要成本?不交稅?就算10億營收10億利潤,市值1000億,那市銷率要100倍,市盈率也要100倍。當投資者都不識數?

  “忽悠”也要走點心好不好?你看人家賈老闆,好歹PPT做的漂亮。

  但是千億嘴炮還真的有人買账,年報發布後,中青寶啟動了飆漲8倍的妖股之路。當然,這離不開慣常的套路——並購。歷程如下:

千億市值夢疊加手遊概念、頻繁並購釋放利好,股價想不“妖”也難。

  千億市值夢疊加手遊概念、頻繁並購釋放利好,股價想不“妖”也難。

  但是,這批並購來的公司,成色實在不給力,出來混是要還的:商譽減值的地雷被引爆了。

  並購史慘不忍睹:業績承諾不達標 連續三年商譽減值 

  2013年股價暴漲期間,中青寶以近4.4億元收購主營手遊的上海美峰和深圳蘇摩,產生商譽4.17億元,佔2013年末公司淨資產的41%。

  但是,在完成收購後,這兩家公司均沒有完成業績承諾:

  到了原定承諾期最後一年即2015年,中青寶與上述兩家公司簽訂了補充協定,不再支付剩餘並購款項合計1.33億元,同時獲得兩家公司的分紅共2866.5萬元。這筆營業外收入就導致2015年的歸母淨利潤能夠創下新高。

  另外,根據補充協定,上海美峰的業績承諾期被延長至2017年。但是,上海美峰持續虧損至2017年第一季度,於是在2017年5月,中青寶將自己持有的上海美峰全部股權以2.5億轉讓給了前海寶德。

  業績承諾連續不達標,2015年至2017年中青寶連續三年對這兩家公司計提了商譽減值合計2.6億元,同期累計淨利潤(盈虧相抵)才不過6577萬,商譽地雷的殺傷力可見一斑。

  因此,有理由對管理層的收購水準表示深深的懷疑。

  老套路新玩法:溢價3.9億並購商譽0增加 

  屢戰屢敗,並沒有阻止中青寶並購的步伐。

  2017年6月,中青寶完成5億收購寶騰科技旗下的寶騰互聯100%股權,以拓展公司雲計算業務。截至2016年6月底,寶騰互聯账面淨資產為1.18億元,增值率為326%。

  但是,此次收購無需在账面上產生商譽,理由就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不產生商譽,直接衝減資本公積。因為會計準則的原因,收購不產生商譽,但這筆並購真的能“一雪前恥”嗎?

  目前,中青寶的市值約36億,較巔峰時期已蒸發近90億,跌去七成。而在2013年和2015年其股價飆漲的那些時間裡,二級市場成交明顯放量,周成交額基本都在20億元以上,巔峰時期能夠超過60億,股票頻繁高位換手。

  那麽,問題來了,究竟是誰在低位建的倉,又是誰在高位出的貨?

  韭菜都是被誰割的?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