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測身上陽氣有多強,中醫劃分六大體質對號入座

中醫劃分的體質為:太陽體質、陽明體質、少陽體質、太陰體質、少陰體質、厥陰體質。今天介紹一下。

這種劃分法可以更明確地理解:不同類型的人群可能發生的疾病,以及病理的發展過程——三陽體質的人陽氣(正氣)比較充實,抗病能力較強,病位多在表層,病證多為實證、熱證;三陰體質的人陽氣(正氣)比較衰弱,抗病能力較弱,病位多在裡層,病證多為虛證、寒證。

1

太陽體質

太陽體質就是:元氣十分充足,抵抗力十分強。

太陽體質的人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元氣滿滿,就是說,他們有激情有活力,充滿正能量,而且他們的能量場十分強大,能夠吸引到很多人。

一般情況下,邪氣侵犯到太陽經時,就會遇到正氣的強烈抵抗,邪氣就很難繼續深入。所以,太陽體質的人感受邪氣,多患太陽病。

太陽病的症狀主要包括:感冒、發燒,而且是高燒,惡寒、頭痛、身痛、有汗或者無汗、咳嗽、喘、乾嘔等。脈一般是浮緩或者浮緊的,舌苔是正常的薄白苔。

太陽病的治療方式是解表法,包括發汗解表、調和營衛、解肌發表等。太陽體質的病人非常容易康復,而且很少衍生其他病症。

不過,現在太陽體質的人非常少,多見於一些先天陽氣就很足的孩子和成年人。

陽明體質

陽明體質可以用3個詞概括:體實、氣盛、血旺。這部分人往往聲高氣粗面紅,肌肉健壯結實,氣血旺盛,運動員或重體力勞動者常見這種體質。

在我們都熟悉的人物裡,武松就是典型的陽明體質——

那麽,陽明體質的人容易出什麽問題呢?

陽明體質的人如果感受外邪,往往會正氣反應過猛,產生抵抗過度,造成邪機益亢,就會生陽明病。

陽明病的症狀主要包括:高熱、口渴、出大汗、精神亢奮、譫語、妄言、胃腸積滯等。

陽明體質的人調理常用兩味中藥:

一是大黃,這是通下的藥,可以把瘀滯的濁氣瀉下來;二是生石膏,這是清解的藥,可以把鬱住的熱邪清解掉。

不過,這兩味藥極為寒涼,不可濫用,否則會傷害元氣,導致疾病加重。

3

少陽體質

少陽體質就是:元氣略顯不足,抵抗力不如太陽體質。不過,相對來說,少陽體質還是不錯的。

少陽體質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心態比較樂觀,看得開放得下,不大會鑽牛角尖,心裡也算敞亮,沒啥陰鬱的想法;

——精力比較旺盛,可以應付日常工作外加熊孩子;

——偶爾也會吃不好睡不好,但不會面色萎黃;

——不太容易痛經,但如果經期沾了冷的寒的,也會引起不適。

不過,少陽體質的人,邪氣入侵後,由於太陽經的抵抗不能完全把邪氣驅除出去,外邪就會進一步深入到少陽經的層次上,就會患少陽病。

少陽病的症狀主要包括:口苦、咽乾、眼睛發花、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減退、心煩、嘔吐、惡心等。

少陽病的治療方式是和解法。一般用柴胡類的方子,因為柴胡宣暢氣血、散結調經,是少陽經祛除阻滯、和解正氣的專藥。

綜上所述,太陽體質、陽明體質、少陽體質,統稱為三陽體質。這部分人身體素質普遍不錯,抵抗力比較強,不容易得一些惡性疾病,比如癌症,三陽體質的人很少得。

所以,如果你先天就是三陽體質,那麽恭喜你,這才是真正贏在了起跑線上。

接下來,再看三陰體質

4

太陰體質

太陰體質的人元氣已經明顯不如三陽體質的人了,其在全體或局部的抵抗也已明顯不足。

太陰體質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特別容易腹瀉,或者長期慢性腹瀉;

——如果皮膚白,就會蒼白無華,如果皮膚黑,就會萎黃暗沉;

——身體容易浮腫,站立時間長了,小腿就會明顯變粗;

——氣力也不足,乾一會兒活就容易累。

一般科技工作者多是太陰體質。

太陰體質的人生病,本質在於正氣不足,其治療之法應該宜溫宜養,比如灸法,千萬不可濫用寒涼之物,否則會加劇陽氣的損耗,適得其反。

少陰體質

少陰體質,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陽虛。

少陰不足,重在扶陽——這是治療少陰病的總綱,也是改變少陰體質的總綱。

臨床上,少陰體質的人最容易出現感冒後猝死。古人有句話說“傷寒偏死下虛人”,“下虛人”就是少陰體質的人。醫院裡經常會見到有人感冒後點滴,隨後出現急性心肌炎、急性腎炎,繼而猝死的案例——這些都是少陰體質特有的,因為手少陰是心經,足少陰是腎經,邪氣內陷於少陰,要麽心病,要麽腎病。

還有,常見的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腎病、腫瘤等多屬於少陰病,這些病人也多為少陰體質。說白了:只有少陰體質的人才會得大量的慢性病、難治病。而且,大凡西醫久治不愈的病人,或者久服寒涼中藥後,多數都成了少陰體質,其所患的疾病也多是少陰病。

對付少陰病,從中藥角度來說,附子是主藥;從外治療法來說,艾灸排第一。不過,儘管二者都可以回陽救逆,但一般情況下中醫多推薦艾灸,因為附子毒性很大,且藥量不易掌控。

厥陰體質

厥陰體質的人,元氣不足至極。

外邪侵入時,正邪相搏,人體就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頭,這是人體正氣的最後反抗。所以,這會帶來兩個結果:一是正複邪退,病情急轉;二是正虛邪盛,病重而亡。

厥陰體質的人,平時往往多易生肝病,而且其面色略青、面頰不華、鼻梁高聳、身體細瘦而高長。對付厥陰體質,烏梅是主藥,因為烏梅味極酸,酸屬木,木入肝,而厥陰正是肝與心包的層次。

從外治療法的角度來說,艾灸是必選之法,因為陰邪已經到了極致了,必須趕緊補陽,才能救命。

來源 | 中醫思維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