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論文隱身,錦鯉轉身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錦鯉”實在算不上新哏。不知道什麽時候起,這種長相喜慶的觀賞魚成了“好運”的代言,畫質感人的錦鯉圖不定期出現在咱家二大爺或者三大姑的朋友圈裡。一開始,它隻一條單純的魚,一種淳樸的祝福,直到有一天,錦鯉成了精,有了代表人物。新晉引起騷動的“錦鯉”,是個做自媒體的姑娘。

“錦鯉姑娘”自稱從小懶到大,卻靠著一身的好運氣,一路“躺贏”,除了各大考試總能有驚無險地壓線飄過、頻繁被“再來一瓶”眷顧這種常規好運之外,竟然還被政策紅利砸中,家裡一下子多出三百畝地。故事真假莫辨,但這好像不重要。重要的是,“錦鯉”姑娘一呼百應,讀者很配合,紛紛轉發文章“沾喜氣”。一篇爆款文順理成章地誕生了。

別誤會,我可沒打算煞有介事地批判這種現代迷信。大家又不是沒接受過義務教育,誰還沒點基本常識,看不出姑娘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一窩蜂地附和、“膜拜”,不過是一場大型集體撒嬌。炮製出來的另類迷信故事不著四六,但也不必高估它的殺傷力。

要不是鬧出“自撤論文”的風波,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梁瑩也是條潛在的“學術錦鯉”。她有漂亮的學術履歷,北大和芝加哥大學博後,包括“青年長江學者”在內的各種學術項目,用同事的話來說,“幾乎拿到了所有她那個年齡文科教授能拿到的頭銜”。看起來,她的“必殺技”是寫論文。她發過一百二十多篇中文論文,2014年之後開始涉足英文期刊,南大社會學院官方網站上列出了長長的英文科研成果目錄,四十多條。乍一看“戰果”,叫人下意識想“沾喜氣”,可很快又會犯起嘀咕。社會科學研究有它基本的規律,更何況,梁教授做的是跨學科研究,涉及實驗和田野調查,這種出成果的節奏,的確叫人難以置信。

讓這位“論文大神”栽倒的,是她的“潔癖”。最近,中青報的記者發現,梁教授這幾年陸陸續續聯繫學術期刊數據庫,把她發表過的中文論文都刪了。她解釋說,刪論文是因為自覺過去的文章水準不夠,怕誤導青年學者。自辯蒼白,無力拯救身陷質疑的教授,也掩蓋不了一連串的麻煩:比如在她求學時期的論文中,記者發現了抄襲的嫌疑。比如,她的學術水準受到了同行的公開質疑。再比如,學生舉報她教學敷衍,甚至有上課玩手機和吃零食的情況。南大官方已經正式介入調查,梁教授壓力很大,據說已經提出了辭職。她自己做了不少辯解,比如報導說她曾經讓父親代替自己上課,完全是誇大,比如說她不尊重實驗對象是誤解,她只是傳授方法。不過,這些似乎都不足以扭轉她的形象。

實不相瞞,我很抗拒複述這類事,因為最後的結論,無非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稍微給點糾正的話,“精致”這個修飾語可以去掉。去年她因為各種教學事故,惹得學生聯名舉報,學院也確實處理批評過。也是一點體面也無,可似乎沒有給她惹來太大麻煩。

真正讓她身陷“危機”的,還是論文,那些她借以平步青雲的論文。這讓我想起熟識的“青椒”朋友的感慨:梁瑩的事情出來,同行們嘩然,但習慣性地盯著學術不端,學生反映的教學敷衍明明也很過分,大家卻顯得淡漠。一語似乎點破了一些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氛圍。近些年來,人們對學術不端的容忍度越來越低,這當然是進步。可說起來,並不是簡單的重視就足以改善學術環境,對科研成果盲目的偏重,不可避免地會冷落教學,更可能為垃圾學術滋養土壤。

別忘了故事真正的開頭。2009年梁瑩應聘的時候,已然有三十多篇論文“加持”。這在當時就引起了疑慮,卻因為學科建設需要被忽略過去了。這是梁瑩學術路線上的一條“錦鯉”,卻仿佛一個引信,埋伏了日後的危機。梁瑩訴苦自己一路走來不容易,我覺得這未必只是博同情。她的確“用功”,極致地迎合著偏頗武斷的評價體系,把自己異化成勤奮的“論文機器”。當然她珍視的也不是那些論文,而是借此掙來的光環,刪論文,其實是“保護”自己的光環。說到底,不過是一個病態的成功學迷戀者。

“錦鯉姑娘”自稱全憑運氣,我是不信的。至少她自己走紅,靠的就不是運氣,而是自我包裝。年輕人初嘗生活不易,免不了直面壓力和焦慮。這時橫空出世的“錦鯉”故事,就宛若虛擬世界的奶奶廟,用最簡單粗暴的手法,填補了心靈的迷茫和虛空之處。她太懂當代青年的癢處,也太明白其中蘊藏的“成功路徑”。這是快速變化的時代催生的奇葩。

梁瑩們的“成功”,其實也離不開精心的自我包裝。他們太懂規則,知道把力氣用在“刀刃”上,不放過機會,也不浪費精力,所以能夠快速積累漂亮頭銜,構築精英學者的人設。他們是功利的評價體系催生的奇葩。

這兩天,湖南師范大學的龔德才老師備受追捧。他做了三十一年講師,專注教學,不評職稱。我覺得沒必要拔高一個“佛系”的講師,只是,梁瑩和龔德才一前一後傳入大眾視野,這等“巧合”,仿佛是在提醒人們,別忘記職業的初心和本分。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一份針對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意見,被稱作“新時代高教40條”。在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中,教學品質和科研水準被拉到了同等位置,學歷職稱論文,哪怕是海外經歷、外文期刊論文,都救不了敷衍學生的老師。針對教學的意見當然無法一舉根除學術體系的弊病,可至少,處心積慮的投機者們,怕是少了條錦鯉可轉發了。

(文/張靜雯)

微信號:Talkpark

聲明:文章如需轉載,請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處、微信號等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