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指學術造假:“404”教授的9年征途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撤回已經公開發表的上百篇論文。不久,她因撤稿和涉嫌論文抄襲等行為被曝光而被稱為“404”教授。梁瑩在9年裡用上百篇中、英文論文鋪墊學術征途,將自己打造成傑出的青年學者。這一切得來不易,滅失又如此迅猛:只需要一封舉報信。

9年上百篇論文

梁瑩病了。

2018年10月24日下午,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梁瑩將微信簽名改為“生病了”。

她的學生看到新改的簽名便向她詢問,得知梁瑩真的生病了。

當天早些時候,《中國青年報》曝光梁瑩的多篇論文涉嫌抄襲、一稿多投,以及她在教學中態度不端而被南京大學大學生舉報一事。

這個消息迅速引發連鎖反應。曾經上過梁瑩開設課程的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學生在微博中披露她更多“教學敷衍的細節”。聽過她學術講座的人士也指責她對研究對象出言不遜,觸及學術倫理的底線。

學術圈的反應更為激烈。社會學領域的一些知名學者,公開指責梁瑩的學術投機。她曾經的合作者則對界面新聞委婉地表示,“和梁教授算不上一路人,合作過一次就再也沒有聯繫了。”

一個傑出青年學者,一夜之間為千夫所指。

但她的社交账號頭像依然是給人陽光、向上印象的個人照。這張微信頭像拍攝於綠草成茵、蒼樹掩映的高樓之下,她戴著粉紅色髮夾面對鏡頭微笑,體態有些不自然。

南京人梁瑩出生於1979年,本科、碩士研究生階段分別就讀於南京化工大學和蘇州大學,又在南京大學獲得南京大學行政管理學博士學位。

之後,她的履歷更加耀眼,先在北京大學就讀公共管理學博士後,而後又攻讀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

2009年,梁瑩參加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選聘。組建之初的南大社會學院共開設社會學系、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心理學系以及一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而梁瑩的專業背景為管理類學科。她曾說,“我是社會學的圈外人。”她的優勢是在當時30歲的年齡就已經發表過30多篇論文。

時任社會學院院長周曉虹回憶,當時雖然有意見認為梁瑩的論文數量與品質不一定成正比,但考慮到“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整體科研能力並不算突出,因此通過合規程式,梁瑩進入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任教。”

梁瑩的科研能力很快便凸顯出來。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學術數據庫上雖然已經難覓梁瑩論文的蹤跡,但網絡檢索結果顯示,2009年至2018年,梁瑩參與的中文論文有60篇,且主要以梁瑩以第一作者。

這60篇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中有51篇是2014年以前發表的。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官方網站介紹,2014年以來梁瑩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的主要SSCI/SCI收錄的英文論文有43篇。

也就是說,2009年梁瑩進入南京大學社會學院至今,九年間共發表中英文論文超過百篇。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在人文社科類專業,這麽龐大的產出只有兩種可能:要麽她是個全身心投入的科研狂人,要麽她在模塊化地產出垃圾。”要求匿名的南大社會學院在讀博士告訴界面新聞。

“一年最多兩篇核心論文”

這是一個令人文社類類同行震驚的數字。西北一所重點高校的教授告訴界面新聞,人文社科類論文生產的流程大致分為選題、搜集材料、寫作、投稿等步驟,前三部最少耗時一個月以上,而投稿流程的耗時無法計算,因為一些論文不會被採用。

但他也表示,一些社會學論文與社會熱點問題聯繫緊密,發表流程會快一些,數量也會因之增加。

該校另外一位教授直言,人文社科類專業認定的學術期刊的重要程度依次為權威、核心、重要、普通,一個學者一年最多發表2篇核心論文,權威論文的發表更加困難。如果達到年均十幾篇論文的發表量,除非接受約稿,或者在重要、普通兩類期刊多投稿。

他說,國內人文社會類青年學者在學術生涯的積累期論文數量較多,原因在於面臨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稱進階評定的壓力。根據他的了解,美國一些教授一年的論文發表量可能還不到一篇,有些甚至只有四分之一篇。

此外,理工科專業的學者在年富力強的階段會經歷論文的高產期,而人文社科類學者在一般在四五十歲的年齡完成學術積累,論文的質和量均會提升,國內一些人文社科類學者甚至在退休後還在發表論文。

同時,他也承認,在國內,論文發表數量如此巨大的學者並非梁瑩一人,很多學校都有。此外,一個學者學術生涯的早期,最常見的問題並非剽竊,而是一稿多投,當籍籍無名、沒有學術期刊資源的年輕人想發表論文,“一稿多投是不得已。”

三位接受界面新聞採訪的重點高校的人文社科類教授、副教授均表示,發表論文的前提是掌握必要的學術期刊資源,絕大多數情況下,管道比論文本身更加重要。

梁瑩的辦公室。攝影:翟星理

艱苦的征途

梁瑩從未對同事和學生提及她為何如此熱衷於論文生產。

她的同事們推測,一個學者對論文的追求,不外乎興趣與功利,二者均無可厚非。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學術圈,一個學者只要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就能獲得榮譽、頭銜、項目等等學術權力,這些本來就是打包在一起的。對梁瑩來說,這個突破口就是論文。”社會學院一位要求匿名的老師說。

在興趣方面,梁瑩的學術征途在2014年出現明顯的轉變。2014年之後,她很少再發表中文論文,而主要撰寫英文論文。更重要的是,她將原屬人文社科領域的社會學研究與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心理學、生物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相結合,她的英文論文出現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交叉的趨勢。

這曾引起同行的討論。她的學術圈前輩認同她的嘗試,“很少有學者想到過,就算想到了也很少有人願意去嘗試,畢竟要引入陌生的研究方法並且使用非母語的語言撰寫。”

也有同行,甚至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學生傾向於認為這是一種學術投機,“選擇相對冷門的領域,揣測期刊審稿人是否喜歡,一旦被採用就不斷複製,模塊化地產出。說難聽一點,一旦完成試錯就開始自我複製。”

不過,他們都認同,梁瑩能用英語撰寫論文並在學術圈認可的高水準期刊發表並非易事。

她對科研,亦或對論文生產的投入程度讓同行意外。一個廣為人知的例證是,社會學院的院長官曾看到孕期中的梁瑩從學院辦公樓乘電梯下樓,走到一樓大廳時一手托著筆電電腦,一手在觸摸板區域使用滑鼠閱讀文獻。

她的學術圈前輩告訴界面新聞,雖然在國內學會學領域他已經是著名學者之一,但“我在梁瑩這個年齡,對學術沒有她那麽投入。”

犧牲是巨大的。她出生於南京一個普通家庭,丈夫在南京一家科研機構工作,兩人將孩子交給梁瑩的父母照顧。她的同事們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均表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上,她幾乎與社會學院任何人沒有有交集。

她極少參與社會學院的公共活動。她甚至讓自己的父親到學院行政樓給自己拿快遞。如果遇到不得不參加的學院、學校會議,她有時讓自己的父親代替自己參會,記下會議要點再轉告她。

“總之,她就是一個異類。”她的一位同事說。

“動不動就搞個大新聞”

但梁瑩在社會學院的存在感並未因此削弱。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官方微信很少推送學院老師發表論文的消息,如果有,多數是梁瑩的。界面新聞獲悉,梁瑩主動將發表論文的資訊提供給微信公號管理人員,後者礙於情面會擇機推送。

“動不動就搞個大新聞:發個論文。”南大社會學院一位在讀研究生說,社會學院的其他老師很少這樣做。

梁瑩一直是社會學院學生間的話題人物之一。起初學生們對課堂上的梁瑩衣著中必有粉色元素感到好奇,後來話題逐漸轉變到梁瑩的教學方式。

她最為學生詬病之處在於對教學的敷衍。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梁瑩帶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一門必修課。但是她“早退、長時間安排學生發言、擺弄手機”,讓學生大失所望。

社會學院一位大四學生則告訴界面新聞,梁瑩還曾安排博士生授課,她本人至少有三次沒出現在課堂上。

梁瑩和學生的矛盾終於在2017年3月至4月間爆發。2014級本科人大三上學期期末給梁瑩的課程評估打出低分。梁瑩十分不滿,要求班長交出打低分學生的名單,被班長拒絕。

感受到不公的學生向學院寫信,舉報梁瑩的教學問題。

社會學院在讀研究生說,南京大學前身為國立中央大學,排名曾居亞洲首位,南大文科專業的辦學思路是小而精,能進入南大學習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幾乎可算千挑萬選,而梁瑩的教學方式破壞了學生對南大和高等教育應有面貌的憧憬。

“不過,公允一點,大學裡沒有純教學崗位,學者既要做科研又要教學。但他們都不是師范生,沒人受過專業的教學訓練,對授課技巧一無所知,都是憑自己的天賦上課,最終把課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這位在讀研究生總結道:“梁瑩之所以犯眾怒,在於她是社會學院上課不認真的老師裡最不認真的一個,她不是技巧問題,是態度問題。

舉報與榮譽之路

學生針對梁瑩的舉報信直達社會學院黨委成員。時任院長周曉虹組織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五位院長官輪流聽梁瑩的課,每人每周聽一次,共聽了五周。

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梁瑩授課方式確有瑕疵”,比如長時間念課件,責令梁瑩改正教學方式。而梁瑩本人也對院長官表示接受批評。

這次舉報似乎並未影響梁瑩的榮譽之路。

半年之後的2017年9月19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2016年度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人選公示,梁瑩在列。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羅列著梁瑩從2010年起獲得的8項榮譽,涵蓋南京市、江蘇省、國家級三個層面。她最耀眼的頭銜是2015年度入選首屆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

此外,近年梁瑩還主持過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項目(The Pine Study中國部分)等20余項項目。

梁瑩的學術征途一帆風順,她幾乎拿到了青年學者所能拿到的所有榮譽和頭銜。她為數不多的隱憂,除了學生的舉報,還有同行的質疑。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一位要求匿名的老師回憶,最晚在2017年,就有老師以非公開的形式向學院長官反映梁瑩的論文可能存在粗製濫造的嫌疑。

公開資訊顯示,2014年梁瑩將精力轉為生產英文論文之後,便開始嘗試將此前發表的中文論文撤稿。時至今日,梁瑩的上百篇中文論文從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中消失。

她曾向當地媒體解釋,撤回中文論文的原因是認為當時的中文論文水準不高。但將一篇公開發表並錄入數據庫的論文撤回,流程複雜,困難重重,梁瑩並沒有說清她是如何做到的。

有人試圖將這個過程公開化。2018年9月,爭議人物方舟子主辦的“新語絲”網站上曾出現兩篇質疑梁瑩的網帖:《舉報社會科學領域的“韓春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梁瑩教授》、《關於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梁瑩團隊論文研究方法的一些疑問》。

前者羅列出梁瑩2011年之前發表的51篇中文論文名稱,並稱“梁教授動用資金和關係,把她知網曾經發表的幾十篇中文文章全部撤稿,這些文章很多有問題,設計數據造假,重複發文等”,除此之外並無實質性內容。

後者則質疑梁瑩的部分論文的分析方法、抽樣方式和實驗數據的可信度,並指出梁瑩的部分英文作品或許不算嚴格意義上完整的科研論文。

多篇論文被指雷同

2018年10月24日,梁瑩早年論文涉嫌學術不端被媒體曝光,直指梁瑩的部分中文論文涉嫌抄襲、一稿多投。

學術圈的一稿多投,指作者將一篇論文同時投給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學術刊物,或將一篇論文投給一個學術刊物後,經簡單修改再次投給其他刊物。如果成功,作者的論文發表量將提升。

界面新聞發現,2002年,以梁瑩為第一作者、在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1年,梁瑩本科就讀的南京化工大學與其他院校合並成立南京工業大學)發表的論文《轉變中的國家公務員制度——中西方公務員制度改革與發展趨勢及其比較》,與廈門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陳振明2001年發表於廈門大學學報的《轉變中的國家公務員制度——中西方公務員制度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及其比較》高度雷同。

梁瑩2003年發表的論文《治理:面對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新選擇》與《走出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困境的一種新思維——來自治理理論的啟示》屬一稿多投,且全文約三分之二的篇幅與廈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兩篇論文存在雷同。

2004年,梁瑩的《政府、市場與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的摘要部分,是前述《走出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困境的一種新思維——來自治理理論的啟示》摘要的擴寫版,僅增加了30個字並改變了幾個名詞表述,其余部分全部相同。

當天,南京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即發布聲明,稱立即責成成立調查組對梁瑩涉嫌學術不端等師德問題進行調查。

她迅速被學術圈拋棄,他們對她的學歷和學術能力發出公開質疑。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一位研究人員表示,梁瑩在芝加哥大學並不是做博士後研究,“她是2013年至2014年在芝大做的訪問學者,不是博士後,邀請人是我們系一位年齡很大的老師。”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吳曉剛回憶, 梁瑩曾向他主持的一本刊物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CSR)投稿被拒。“本來我當時這本刊物是剛接手的,是缺文章的,但它最基本的東西都沒過,亂做一通。”吳曉剛說。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謝宇也在朋友圈表示,他曾經拒絕過梁瑩前往密西根大學的訪問申請(謝宇曾在密西根大學任職):“我當年讓兩位學生審了她的文章,決定不接受她去密西根訪問。後來,她很得意地告訴我,她成功去了芝加哥大學。”

從2009年進入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梁瑩花費九年時間搭建的榮譽、名聲寶塔一夜崩塌。

兩天之後,她宣布辭職。

如何衡量一位學者?

風波並未就此平息。南京大學尚未公布調查結論,梁瑩的辭職申請是否獲批也未可知。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社會學院辦公樓4樓幽長的走廊盡頭,梁瑩的姓名牌依然掛在辦公室大門上。

她給學術圈前輩打去電話,說“我快撐不住了。”

社會學院一位要求匿名的長官頗為惋惜,“梁瑩是個悲劇。她的確做錯了事,也已經付出了代價”梁瑩觸及學術倫理的底線,“不能因為她一直那麽努力就忽視她的錯誤。同樣,她早年的錯誤也無法抹殺這些年她的成績。”他將梁瑩的境遇歸於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他對針對梁瑩涉嫌學術不端的調查持觀望態度,“組織專家評審團、對涉事論文詳盡甄別,這都需要時間。梁瑩被曝光的論文抄襲都發生在進入南大工作之前,而且她進入南大的組織程式合規,南大也很尷尬。”

不過,風波中的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也開始抹除梁瑩的部分痕跡。社會學院一位在讀研究生發現,學院公號將推送過的梁瑩發表論文的多數消息刪除。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官方微信刪除了部分關於梁瑩的資訊。翻拍:翟星理

學術圈對梁瑩的唾棄也讓這位有志走上學術路線的年輕人困惑,“不管其他學者對她的具體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有什麽質疑,都是學術探討的範圍,至少她在南京大學發表的論文都是學術規則所允許的。在這套規則之下,梁瑩也許是最聰明的一個。”

最後,年輕人自言自語,“問題是,衡量一個學者,如果不看論文又該看什麽呢?”

也有傳言說梁瑩有輕生的念頭。不過,梁瑩告訴界面新聞,她“從未說過放棄生命,請不要寫任何報導,我近期會請律師處理。”此後便音訊全無。

幾天之後,梁瑩將她的微信簽名改為“人生如夢”。

記者|翟星理編輯|瀏海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