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年減稅一千萬兩後,康熙在清明節決定來個大利好

康熙皇帝歷來被人稱作“明君”,“康熙盛世”雖然並非過去宣傳的那樣的美好,但也是確實存在的。

自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始,清朝開始進行“全國性恢復建設”。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明節(二月廿九,4月4日)這一天,康熙皇帝宣布了一項重大的個人決定:要求全國官員不必再討論,必須先行執行,細節問題以後慢慢交流。

“永不加賦”只是康熙為了博取好名聲,不顧國情、國力而出的問題,同樣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問題——百姓逃荒。但“永不加賦”並沒有給清廷財政帶來多大問題,許多問題並不是“永不加賦”這一財政稅收問題導致的,而是因為其他原因。

例如流民問題。它是封建社會中國永久的問題,遇到災荒、動亂乃至戰亂,流民問題就會出現,什麽“盛世”都會有。同時,康熙五十一年的政策,從政策頒布到真正實行必然會有一個過程,這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有的“意識”。以流民來評價單一的稅賦問題很不厚道。

“永不加賦”問題從提出,中經雍正的“攤丁入畝”(1723年)定型,再到乾隆五年(1740年)徹底完成,歷經27年。作為康熙皇帝本身的價值在於:提出政策方向,開始進行大規模建設。

(1)戰後26年,康熙決定全國性進行民生建設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初三,康熙對直隸、奉天、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宣布,康熙五十年的地丁銀和歷年虧欠全部免除,共計956萬2500兩賦稅免收。

康熙五十年十月初三,康熙對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宣布,康熙五十一年的地丁銀和歷年虧欠全部免除,共計1015萬3400兩賦稅免收。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三,康熙對江蘇、安徽、山東、江西宣布,康熙五十二年的地丁銀和歷年虧欠全部免除,共計1234萬8797兩賦稅免收。

以上三年全國性免除了19個省級行政區的3206萬4697萬兩白銀的稅收。除此以外,折三年還對沒有進行普免的省份進行省內免稅,近三年共免除3800多萬兩白銀的賦稅。請注意,這只是針對田地、人口的全國性免稅,不僅包括地主,還重點對佃戶們進行免稅。

這代表了什麽?代表經過26年的發展,從1684年開始的全國性建設已經取得了成績,財政日漸充盈,而老百姓生活還很困苦的情況下,康熙從1710年開始大規模照顧民生問題、為民減稅運動。

康熙五十一年,清明節這一天,更是放了個大招!

(2)1712年清明節的聖旨,宣告清朝“全國性大建設民生問題”開始,選擇這一天,很明顯是一種意寓“政治清明、天下平祥”的含義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的清明節那一天,康熙發布了一道聖旨,內容很讓人振奮。即從明年開始以後的時期,國家賦稅納稅人口按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口數量收取。日後無論生出多少人也不能變。

與此同時,康熙皇帝為了促進民生問題,宣布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又不完全統計,康熙朝總共減免賦稅1億4千萬兩白銀。

那麽?康熙為什麽要制定如此政策。他的理由很簡單:為了避免前朝滅亡教訓,我要知道真實的人口數,你們誰都別騙我,我不是想趁機加稅,相信我的真誠。

康熙認為:如今天下和平已久,百姓戶口日漸繁多,那麽,大清國到底有多少人呢?不知道。

戶部不知道、百姓不知道、皇帝更不知道。那麽,皇帝不知道老百姓有多少人是非常可怕的。

首先是,該交多少稅不知道。

其次,打起仗來,能動員多少兵馬不知道。

最後,老百姓早期反來也沒心理準備。向前朝農民起義,剿了一批又一批層出不窮。怎麽這麽多人呀。

為何這麽多人不在朝廷掌握中?除了“賤民問題”外,主要原因就在於:老百姓們生活都很苦,為了少繳稅,往往想盡一切辦法避稅、免稅、逃稅。

有錢有權的人可以合理合法地逃稅。沒錢的人普通來百姓只好少報人口逃稅。正如康熙在聖旨中所說“朕凡巡幸地方所至,詢問一戶或有五六丁,止一人交納錢糧;或有九丁十丁,亦止二三人交納錢糧。”

那麽,不交稅的那些人在幹什麽?百姓的回答估計會把康熙嚇死,“鹹雲:蒙皇上弘恩並無差徭,共享安樂、優遊閑居而已。”

因此,康熙很著急,到底有多少人遊手好閑呀?萬一有事兒,這些人都是不穩定因素呀。總要先了解情況。

康熙知道百姓的想法,便在聖旨中告訴官員們、百姓們“朕故欲知人丁之實數,不在加徵錢糧也。”

康熙甚至威脅直隸督撫及相關人口普查官員:朕於就近直隸地方遣人逐戶挨查即可得實!

意思很明確,雲貴川等地區離我遠,我不容易查。直隸總督你小心點兒,少欺瞞我!我派人挨家挨戶去查,肯定能得出實際數字,別以為我不會。我的目的就是想知道真實的人口數量不是為了加稅!你們全都不用擔心!

最後,康熙斬釘截鐵地說:這件事就這麽定了“此事毋庸速議”!我一個人就這麽定了,等以後再慢慢地說細節!

對於“永不加賦”問題,許多人都有一個擔心:影響財政收入,不僅康熙朝的官員們如此,就是有些現代網絡史學家也是如此認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