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說】「吃飽就犯困」是大腦供血不足嗎?

  德州市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謙平
  關於吃飽了就困,大家聽到最多的說法是「在吃完飯後,血液湧進消化系統幫助消化,供應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所以會犯困想睡覺」。德州市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謙平說,其實吃飽就犯困可能還存在其它因素。
  「飯後,分布在大腦和四肢的血液確實會大量流入消化系統,但飯後膽囊收縮素與胰島素的升高、食慾素降低等也是使人產生倦意的重要因素。」張謙平介紹,人體中分泌的膽囊收縮素一般在飯後兩個小時之內明顯升高,而膽囊收縮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睏倦。一般人體脂肪含量越高,膽囊素水準會越高,睡意就會越濃。人體進食後,血糖也會在食物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急劇上升,同時抑製體內食慾素的分泌,而食慾素含量降低也會導致人們犯困、不想動彈,如果食慾素含量較高,人體則會較為清醒且活躍。所以,人們在進食澱粉類較易消化的食物時,如麵食、土豆等,血糖相對升得更快,也更容易犯困。另外,飯後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胰島素就會分泌出來,幫助控制血糖,同時胰島素會促進蛋白質合成,人體中所含的色氨酸會增多,在腦內形成5-羥色胺,進一步形成褪黑素,也叫松果腺素,可以讓人體產生睡意。胰島素還會促進人體中鉀離子從血液中進入細胞內,若人體處於輕度低血鉀狀態,身體也會出現疲勞和困意。因此,「吃飽就犯困」並不一定是大腦缺血這一單獨原因造成的。
  張謙平說,控制食量、中午小憩、適當多喝白開水、按摩頭部都是可以緩解「吃飽就犯困」的有效方式。如果排除了以上原因,在日常作息健康規律的前提下,睏倦狀態嚴重且長久沒有得到改善,就要注意身體發出的疾病信號。如高血脂、鼻炎、心腦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等疾病,也會對睡眠產生影響,從而導致長期「睡不醒」,應早發現早治療。(范帥 張瀟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