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慢進則退!“雙一流”高校的教師聘期目標有講究

全文3247,預計閱讀5分鐘

最近,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在學校一流學科建設中期評審會上發表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那就是各高校之間已經形成“慢進則退”的競爭態勢。

在這一背景下,雙一流高校的教師聘期目標又有怎樣的新特點呢?

下面,讓我們看下華中農業大學的實踐探索。

2019年的春天,學校的新甲子藍圖和1273位老師的新聘期目標交匯。

在學校勝利召開第十次黨代會,宣告開啟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征程之際,全校組織開展2019至2023年崗位評聘和聘約簽訂工作。

1273位老師責到崗、心到位,憋足氣、鉚足勁,定下新聘期奮鬥目標,同頻共振於學校的新甲子動員令,敲響擊鼓催征的奮進鼓點。

01

立德樹人,育人為本

把立德樹人、教書育人職責作為首要內容,是本輪聘約的基本原則

馬克思主義學院提出,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以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根本要求,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落實思政課教師講好思政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體責任。

在園藝林學學院,考核目標的第一條就是“兩個沒有”——本人及本學科教師沒有學術不端行為或其他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本人所負責的實驗室(設計室)及所指導的研究生沒有安全責任事故

園林學院張俊紅教授的考核目標“教學工作”子項有一處細微變化:“年均授課不少於32學時”,變成了“年均面向大學生講授課程不少於32學時”。幾個字的增加,體現了"以本為本"的回歸。

在理學院,“教學為主型”崗位的老師要佔到60%以上。全院教師不論崗位類別和高低,人人都有面向大學生的課堂教學“硬學時”要求。

不僅要人人站講台,更要人人站好講台。今年,各部門均對教學效果提出要求,“學生評教無連續2次位於全院教師後10%”等成為共性約定

經濟管理學院將課外育人環節的內容具體化、明確化,增多師生互動環節和時效

文法學院等部門還探索從教學課時量、課程建設、學生評教、教學質量獎、技能競賽等方面進行量化約定。

生科院姚家玲老師受聘為“教學為主型”的三級崗教授。她說,“雖是一名從教31年的‘老兵’,走上新的崗位,仍然心懷忐忑。我將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迎接一些新的挑戰,比如在植物學教學中如何做好課程思政、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如何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帶領教學團隊更好地教書育人”。

華中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提出加強課外育人,增多師生互動環節(華中農業大學學通社記者 孫泊遠 攝,來源:南湖新聞網)

02

分類指導,個性聘約

“以前沒有實現的事情,這次實現了”。

生科院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在本輪崗位聘用中,學院落實分類指導,首次設立“教學為主型”和“教學科研型”崗位同時針對教學科研型老師,科研產出又可以自由選擇偏向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

這位老師說,“以前感覺自己是鬍子眉毛一把抓,東也想抓、西也想抓,現在找準了定位,明確了目標,有方向也更有緊迫感。”

本輪崗位聘用起,學校堅持分類指導,允許各部門根據崗位的不同類型與級別,結合擬聘人員自身條件與發展潛力,研究制定擬聘人員個性化聘約

沒有“一刀切”,不再“一把尺子量”,個性聘約將帶來百花齊放、千帆競發。

今年新獲聘二級崗教授的何予卿老師說,“我更堅定了做育種的打算。今後多下地,把科學研究的成果應用到育種和生產實踐中去,爭取有更多的公司給我打電話,想用我們的成果。”

水產學院的李大鵬老師說,“個性化協議,既尊重了我們長期形成的方向,又延展出未來的發展軌跡。這樣的目標,雖然必須踮腳才能達到,但卻能激發動能,催人奮進。”

03

堅持標準,激發動能

在生科院,張啟發院士提出一個理念——雄心教育。

他說,“新聘期新聘約,既要體現對不同類型老師的不同期望,讓每一個人都有上升通道;又要不斷提高標準、從嚴要求,激發每一個人的雄心,鼓勵每一位老師朝氣蓬勃再出發”。

高標準嚴要求永遠是辦學的真諦。學校提出,本輪崗位聘任必須堅持崗位職責標準,各部門在制定個人聘期崗位職責與工作任務時,只能高於、不得低於各部門本輪聘用方案中的各級各類崗位職責

各部門和老師們著眼事業發展需要,均以跳高姿態,呈現向上而躍的瀟灑:

植科院將各等級崗位老師上一聘期各項任務完成情況平均值設為基礎標準,同時將同一等級上一聘期完成最好的前25%老師平均值設為期望標準

學院主要負責人與學科負責人、團隊負責人一道同每位教師逐一協商,引導教師在基礎目標完成的基準上向期望目標奮進,發揮激勵督促雙效應。

程運江教授、匡漢暉教授、趙書紅教授等學科帶頭人帶頭自我加壓,在同崗級教師工作任務基礎上以更高的標準製訂個人新聘期合約。

程運江老師把“到账科研經費”“發表高水準研究論文數”“邀請國(境)外知名專家來訪數”等指標,都加碼了50%。他說,“學科發展到了這個程度,每個人都要有向上走的緊迫感,要做出與崗位名副其實的貢獻。”

在作物學,一位年輕的新聘三級崗教授主動提出,聘期內面向大學生講授課程每年不少於100學時,獲得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2項、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項,發表學術成果參照個別優秀的二級崗教授期望標準來設定,無不顯示發展的“雄心壯志”。

在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師生正在緊張有序工作。(華中農業大學學通社記者 章潔瑜 攝,來源:南湖新聞網)

04

明確方向,促建團隊

4月28日,動科動醫學院新聘二級崗教授受聘儀式,“團隊”成為老師們熱議的關鍵詞。

高崗教授不只是在塔尖的人,也是帶團隊的人

“二級崗責任更大,不只是一個人做好,還要帶動更多的年輕老師”

“我們不應該是做塔尖上的人,而是塔基的人,把他們墊起來”

……

座談中,金梅林、彭健、何啟蓋、鄧乾臻等老師表示,高崗教授不僅想個人的事情,還要從學科、學院角度想,配合行業發展和國家發展想。

在本輪聘約簽訂中,不少學院明確高崗教授的團隊建設責任,將高崗教授推薦優秀人才、幫扶青年教師、帶領團隊發展等義務納入聘約中

在植科院張椿雨教授的聘約裡,團隊建設任務至少有4項“乾貨”條款——

“每年負責推薦並引進不少於1-2名高層次人才”

“結對指導3位青年教師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爭取指導其中1人上正高職稱”

“培養至少1名本學科學術骨乾入選人才項目”

“團隊50%以上成員至少參加1次國際交流合作”。

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舉辦高崗教師聘任儀式(來源:南湖新聞網)

另一方面,學校大力鼓勵全體老師加入團隊,實現個人融入團隊,團隊融入學科,學科融入學院,學院融入學校。

不少學院在聘約中明確約定,人人要參加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把個人發展與團隊發展、學科發展相統一

5月7日,記者在採訪時恰好遇到玉米團隊討論工作。這個由來自不同學院的9名教授、2名副教授組成的團隊,有團隊總體的“五年計劃”,每個成員也有獨立的工作目標,又共享實驗室的平台空間資源、基地資源、實驗材料,共同指導研究生,經常集中研討分享學術和育人思想,團隊融為一體。

李林教授談到這一輪聘約簽訂時說,“我們團隊的老師都很有獲得感。每個人既有獨立的成長空間,又不是孤軍奮戰,而是依托大團隊,種好責任田。”

玉米團隊舉行博士生集中考評(華中農業大學學通社記者 章潔渝 攝,來源:南湖新聞網)

05

質量導向,目標管理

堅持質量導向和目標管理,是本輪崗位聘約簽訂的鮮明特色。

各部門在明確擬聘人員聘期內的具體工作任務時,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所簽聘約能為聘期考核提供依據。

在園林學院徐強教授的聘期考核目標中,共出現了22個具體數字。

理學院在征集新一輪崗位評聘報名時,同時公布了未來五年聘期考核條件。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輪聘約簽訂確實攪動了一池春水。老師們人人都有了緊迫感,明白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都在認真對照新聘期目標思考我該怎麽辦、能不能達到?”

動科動醫學院將學科評估指標具體分解到教師個人聘期職責與任務中特別是對照上一輪學科評估短板,把“發表國內有影響力的中文期刊論文”“培養留學生”“派出研究生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合作”等指標細分到每位老師的聘大約同中。“發展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從導向落為實際行動。

經濟管理學院提出,將加強聘約的過程管理,組織全院教師集體開展年終述職,每位教師將填寫由聘約內容轉化的“年度成績單”,公開亮出聘約執行進度。

既約定數量,又沒有片面強調數量,重在以標誌性成果進行考核,是各部門聘期目標確定的工作導向之一。

這體現出重視高質量發展,不追求短期性、功利性的數字增長,支持老師們潛心問學育人,創造更多創新性成果,形成品牌,做出影響。

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本輪崗位聘期聘約簽訂,學校充分發揮學院、學科的主觀能動性。

事實證明,各部門和全體老師有擔當、高質量地完成好了這項工作,體現出華農人的追求卓越、奮發向上的精神追求。這為學校下一步落實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文原文刊載於南湖新聞網,作者為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記者 曉齊、人力資源部 周年年,原題為《新學期新作為:品讀1273份新聘約》,一讀EDU編輯部對原文略有編輯、調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