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死亡”這一課,要在我們的教育中缺席多久?

純潔天真的孩子第一次面對死亡,

如同一張白紙,

他還沒意識到恐懼,

讓孩子感到害怕的,是家長的態度。

小侄兒家養了一只可愛的貓咪,在他五歲的時候,貓咪有一天突然躺在地上不再動了。小侄兒看到天天陪自己玩的小夥伴不理自己了,就去問爸爸怎麽回事。爸爸見此情景,對貓咪的離世倒不是最在意的,讓他慌了神的是兒子的疑問,他該如何向孩子講述貓咪的離開呢?

他抱了抱兒子,說:“沒事,貓咪只是睡著了。”

兒子說:“那它什麽時候醒過來呢?”

爸爸突然慌了,沒有想過後續還會有一連串的問題,說貓咪再也不會醒過來了,那孩子以後會不會害怕自己睡覺的時候不能醒來?把死亡說成是日常現象會不會讓孩子對日常活動引起不信任感,怎樣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人們從一開始隻注重孩子的學業問題、校園生活,到現在慢慢地有意識地去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關注孩子的心裡活動,都是希望可以更專業、更科學、更全面地培養孩子的身心素質。

很少被提起的“死亡教育”

可能有人覺得對孩子談死亡,為時過早。

可能有人認為死亡是極其不吉利的話題,應該盡量避免這樣的字眼。

甚至是一些諧音,類似“4”都最好避而遠之.....

可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死亡就是這樣真實地存在著的,不論身份、年紀、知識水準有何差異,我們都會遇到。而在我們的教育中,其實一直缺席“死亡”這一課。

孩子最容易被家長影響,當家長表現出絲毫的慌亂與無措,孩子也很容易被帶動而引起共情。所以在他真正明白死亡的概念的之前,已經先被情緒控制,也就不會去思考和探索,生是什麽?死亡又代表什麽?我們深知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態和必然,但是為什麽大多數人第一次認知死亡都是一種朦朦朧朧地的被動面對。

我們本可以事先準備好生命教育的工作,避免現實給我們帶來一個措手不及。

生命教育,必須啟程

瑞典女作家克莉絲汀娜·奧森在《許願地球儀》委婉溫暖地講述孩子認識生命和死亡的過程,這對於含蓄的中國人來說最合適不過了。

故事的主人公十一歲的蘿蓓塔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她唯一的好朋友夏洛特患有先天性心髒病,被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除非找到一顆健康的心髒,否則夏洛特也將失去生命,但是世界上有誰不需要心髒呢?

一個偶然的機會,蘿蓓塔得到了一個古老的地球儀,對著它許下願望,願望就會成真,但地球儀同樣要求蘿蓓塔付出一些代價……蘿蓓塔會拯救她的好朋友嗎?而她又將經歷怎樣的冒險?

你有沒有想過,廣闊世界中孩子最害怕的五件事。小孩子之間的分享和陪伴能到達什麽程度,他們面對困難時的單純和複雜,“死亡”對他們來說是怎樣的概念,接受不完美的重要性,勇氣的來源原來可以這麽簡單。

.....

以上這些,以及更多耐人尋味的思考都深深地融入了書中故事裡。它以一種既強壯又美麗的方式談論著恐懼,以一種既完美又不完美的結尾另人們落淚。

通過書中的這次危機,我們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善良和天真,還有出色的組織能力和行動力,最可貴的是她面對死亡的勇氣和令人落淚的成長。能夠讀到這樣一本溫暖又充滿愛的書,正是讓孩子認識生命和死亡的最合適的機會。

苦難不會賜你力量,是承受和反思讓人變得強大。死亡並不令人恐懼,是遮掩和猜測讓孩子變得脆弱。

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明確來路,看清去處,方能是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如果你不介意在閱讀時掉一兩滴淚的話,它也是一本完美的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