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銷售員質疑隱瞞實情 中泰證券2.8億私募違約引口水仗

  獨家爆料!中泰證券2.8億私募違約引發“口水仗” 銷售人員“上書”董事長李瑋:黑鍋我們不背!

  來源微信公眾號:華夏時報

  記者 李繼遠 濟南報導

  8月19日,《華夏時報》以《2.8億私募踩雷致違約,託管人中泰證券被指監管失職》

  為題報導了“泰融1期”私募基金投資人針對中泰證券虛假宣傳、誤導投資人並且作為託管人存在失職的質疑。

  近日,《華夏時報》獨家獲悉,早在7月底,中泰證券基層銷售人員就曾“上書”董事長李瑋,質疑中泰證券在“泰融1期”項目中作為託管人並未盡責盡責,爆出重大問題後將銷售人員以及客戶“蒙在鼓裡”,且財富管理部和託管部相互推卸責任至今未能給客戶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

  “在這個產品問題上是我們行銷人員的責任我們決不推卸,但不屬於我們的責任(產品的引入和風控問題)我們也不會去背鍋。”信裡寫道。

  據了解,這封來自基層銷售人員的信件經過修改後有兩個版本,中泰證券董事長李瑋已經看到這封信的內容。

  銷售人員質疑總部隱瞞實情

  “期初在銷售該產品時,我們是非常相信總部各管理部門的產品引薦能力和風控管理能力。”在這封名為《中泰基層銷售人員寫給董事長的一封信》中寫道,“泰融1期”私募基金有預警線和平倉線,即便平倉也能夠保證優先級的本金與收益,“沒想到,沒有安全墊的債券基金到期都安全兌付了,這一隻我們都認為基本無風險的產品卻爆出了巨雷。”

  “泰融1期”基金成立於2016年6月30日,中融景誠(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融景誠”)為基金管理人,中泰證券為基金託管人和銷售方。

  產品投資標的為信用債,總規模2.8億元,其中優先級2.4億元,劣後級0.4億元。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優先級持有者共計104戶,均為中泰證券核心客戶,近半數客戶來自山東威海。

  “泰融1期”基金原定在今年7月2日開放贖回,但至今仍未兌付,已發生實質違約,違約金額2.8億元。

  在這封信中,銷售人員質疑總部在產品已經存在巨大風險的情況下隱瞞了真實情況。

  “至今年7月2日產品開放日,客戶要贖回時,我們才接到總部通知:產品由於贖回量大,要采取提前終止,並且客戶贖回時系統顯示產品淨值是1.0577。”信裡寫道,“此時,我們一線人員和客戶全然不知產品其實早已存在了巨大風險(產品內部垃圾債佔比已達到55%,並且負債還有9500萬元),我們及客戶全都被蒙在鼓裡。”

  中融景誠方面披露的持倉說明顯示,“泰融1期”基金不僅踩雷永泰能源發行的債券,還持有“16中安消”、“16丹港01”、“16丹港02”等多隻問題債券。

  在今年7月份,中融景誠方面曾向投資者表示,經估算,該款產品目前淨值僅有0.24。

  信中稱,在銷售人員的強烈要求告知真相的情況下,財富管理部才組織基金管理人給銷售人員通過YY召開了一次產品說明會,真相自此暴露無疑,“如此垃圾產品!我們搞不懂為什麽經紀業務部還在6月份通過官方微信、銷售群和OA發布了此產品的持續行銷通知。”

  《華夏時報》記者獲得的多份微信截圖證實了員工的說法,中泰證券經紀部多名工作人員在今年6月份仍然在工作群中推銷該產品。

  上半年10多隻權益類產品出問題

  銷售人員稱,之所以“上書”董事長是因為在“泰融1期”爆出風險後,基層銷售人員受到了來自於客戶和總部多方面的壓力。

  “自從該產品出現潛在巨額虧損問題一個月以來,我們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每日都在惴惴不安中工作和生活,精神處於極度壓抑和緊張。”銷售人員在這封信中稱,作為產品的主要負責部門,財富管理部(負責產品引入)與託管部(產品账戶監管部門)不僅相互推卸、撇清責任,反而對行銷人員進行了多次自查,“讓我們這些銷售人員倍感心寒,在這個產品問題上是我們行銷人員的責任我們決不推卸,但不屬於我們的責任(產品的引入和風控問題)我們也不會去背鍋。”

  在這封遞給中泰證券董事長李瑋的信中,銷售人員受到的壓力可見一斑,他們措辭犀利的質疑總部在“泰融1期”基金託管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風險暴露後不負責任的態度。

  “咱們這麽大的公司,產品引進來,就沒有人管理?沒有人風控?沒有人跟蹤?持有那麽多不符合合約約定的垃圾債,就沒有人指出來?產品馬上要開放了,居然沒有現金?一次次風險揭示(託管部答覆)還通過公司正規管道忽悠一線員工持續行銷?問題暴露了居然全都一推了之!這些都是為了什麽?為什麽要這樣做?”

  “泰融1期”基金合約“投資限制”一欄中曾明確約定“不得投資於債項評級為AA-(不含)以下的債券”。

  《華夏時報》獲得一份持倉情況說明顯示,“泰融1期”持有多隻債項評級低於AA-的企業債,其中“18永泰能源CP002”債項評級為A-1,“15金茂債”、“16金茂01”債項評級均為A,“17大海01”債項評級為A+,而“16中安消”、“16丹港01”、“16丹港02”3隻債券的債項評級更是直接低到C級。

  此外,作為基金管理人的中融景誠也出現可疑情況。2018年6月11日,中融景誠法定代表人陳晉變更為王德貴。不到一個月時間,7月6日,中融景誠法定代表人王德貴再次變更為董高樂。

  “我們作為託管人和代銷機構真的一點沒有責任嗎,真的責任都是銷售人員的嗎?怕是最終紙裡是包不住火的。”信中認為,中融景誠兩個月時間連續更換了三名法定代表人,產品運作管理人等同於跑路,這足以說明產品出現了重大問題,存在巨大違法行為,可能已經涉及刑事責任了,“這一切終歸會浮出水面”。

  銷售人員還在這封信中透露,僅今年上半年中泰證券權益類產品出現問題的就多達10余隻,“衝鋒在前”的銷售人員承受了巨大壓力。

  “中安消、丹東港這類地雷券,中泰證券也投了,這家公司的策略很有問題,甚至存在買垃圾券拿回扣的情況。另外公司明顯是掛靠中融蹭熱點,公司投研能力、內控管理問題應該不少。”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泰融1期”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甚至金融腐敗的問題還需要監管部門的調查認定。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泰融1期”基金投資人已向證監會投訴舉報,山東監管局已向中泰證券下發投訴事項轉辦通知書,要求就投訴事項與投資者溝通交流、解釋說明並滿足合理訴訟。

  8月27日,《華夏時報》記者再次撥打中泰證券首席風險官李恆第的手機,未等記者說完,李恆第便掛斷了電話。“我們法務部門會來回復您。”中融景誠一位龍姓負責人表示,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中融景誠方面的回復。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