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債基變私募,中泰證券陷“兌付門”誰之過?

作者 | 張譯文 徐悅邦 鄒婧

來源 | 野馬財經

債券違約,基金踩雷。近日,由中泰證券託管和銷售的“純債基金-泰融1期”,因連踩永泰能源、山東金茂兩家公司債券的雷,導致次生災害。

 

無法贖回資金的投資者前往中泰證券討要說法,質疑“中泰證券和基金管理人中融景誠相互推卸責任,欺詐投資者”以及“合約裡說好的純債產品怎麽變成了私募基金”。

 8月15日,新浪微博上有用戶發布帶有“中泰證券中融聯手欺詐投資人”字樣的照片。其中一張照片中,“捂好錢包,遠離中泰證券,謹防上當”的字眼格外引人矚目。

 

券商和基金管理人聯手欺詐投資者?

 圖片來源:微博

 

野馬財經了解到,7月30日中泰證券在青島召開半年度工作會議。因中泰證券此前託管和銷售的“純債基金-泰融1期”踩雷違約,出現兌付危機,許多投資者來到理財產品認購處問責,希望中泰證券能給予說法。

31攝氏度的高溫下,一眾投資者頭頂著太陽,在中泰證券的大樓下高呼:“中泰證券、違法違紀、欺詐銷售、虛假宣傳”。然而,投訴無門。

 

到底是怎樣的違約,讓投資者佔道兩旁,呼喚求援呢?

“泰融1期”頻頻踩雷

 

“踩雷”並非是最倒霉的事兒,然而多次“踩雷”這樣的倒霉事兒,卻讓泰融1期這隻私募基金給碰上了。

 

這場兌付危機最直接原因是,同時“踩雷”了永泰能源(600157.SH)債和“山東金茂”債。公告顯示,泰融1期持有的“16金茂債”、“15金茂債”的資金比例,已達到該基金總資產金額的50%以上。

 

7月5日,上海清算所公告稱,未能收到永泰能源發行的債務付息兌付資金。這意味著,永泰能源發行規模15億元的永泰能源2017年度第四期短期融資券(17永泰能源CP004)正式違約,這是永泰能源今年的第一筆違約債務。

 

 截圖來源:上海清算所

 

同時,該筆企業債的違約還觸發了公司存續期內“18永泰集團SCP001”募集說明書中披露的“交叉保護條款”,導致永泰能源旗下多隻債券交叉違約。而泰融1期基金所持的標的即是永泰能源2018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資券(18永泰能源CP002)。

 

 截圖來源:中融景誠官網

 

無獨有偶,另一家民企山東金茂也飛出了債券暴跌的“黑天鵝”。

 

7月16日,山東金茂公告稱,因“16金茂01”(136231.SH)、“15金茂債”(122482.SH)債券二級市場價格波動異常,公司決定申請對上述債券自公告之日起停牌。此前幾個交易日,上述兩隻債券曾經歷過一輪暴跌。截至公告日,票面價值100元的“16金茂01”和“15金茂債”,分別跌至20.70元與35.84元。

 

有分析人士稱,山東金茂相關債券大跌或與其子公司金茂鋁業71.54%的股權於4月被司法凍結有關。

 

今年以來,信用債市場個券違約案例確實層出不窮,不乏有少數私募產品踩雷違約個券的情況。特別是許多中低等級個券流動性缺失,造成一些債券私募產品在到期拋售所持個券時,找不到買方接盤。大量債券無法變現,最終發生到期贖回違約,但是接連踩雷兩家的私募基金委實“壓力山大”。

 

有投資者透露,在“泰融1期”這隻基金中,不僅有普通投資者,或許還有上市公司天潤曲軸(002283.SZ)。

截圖來源:新浪財經股吧

 

在新浪財經的股吧中也同樣發現了這樣一條資訊,該資訊稱泰融1期債券私募基金,變現淨值不足0.24,持有人損失慘重,天潤曲軸也名列其中,並且是最大持有人。

 

北京一家券商資產託管部李經理表示,“上市公司認購券商的資管產品包括國債、期貨等,需要對外進行披露,也只能在上市公司常規的信披網站或者報紙上才能查詢。”

 

值得注意的是,天潤曲軸在2017年年報中確實未體現該筆投資的數據。野馬財經曾致電上市公司谘詢,對方否定了這一事情。

 

8月16日晚,天潤曲軸(002283.SZ)對外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並未購買“泰融1期”基金產品,購買此私募基金的主體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天潤聯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天潤聯合”)。

 

據了解,天潤聯合於2017年7月使用自有資金4185萬元認購了中融景誠管理的泰融1期基金。該基金原定於2018年7月2日開放贖回,但天潤聯合在發出下單贖回申請後,至今未收到兌付資金。

基金操盤老手“看走眼”?

 

事實上,“泰融1期”全面違約早有蛛絲馬跡。

 

公開資料顯示,泰融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成立於2016年6月30日,由中融景誠(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融景誠)作為基金管理人,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基金託管人並代理銷售。該產品為債券型基金,總規模2.8億元,其中優先級2.4億元。

 

6月22日,“泰融1期”基金份額部門淨值已跌破《泰融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約》約定的預警線0.96。

 

6月27日,中融景誠公告稱,截至6月22日,該基金中優先級份額的淨贖回規模為1.6億份,佔基金總份額規模56.39%。中融景誠對此表示,公司需要變現此基金的大部分資金資產應對巨額贖回,鑒於當前債券市場流動性較差的情況,此基金有觸及平倉線的風險。

 

而就在7月2日開放贖回當天,該基金各類份額的持有人均提出贖回申請。中融景城不得不提前終止“泰融1期”。

 

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2017年8月4日,泰融1期產品淨值為最高峰1.1002元。然而,自2018年5月4日起該基金淨值開始驟降,截至6月29日泰融1期的部門淨值為0.9448元,日跌幅達1.88%。

就收益而言,與同類私募基金產品相比,泰融1期收益率始終為負值。2018年以來,該基金收益率為-4.36%,年化收益率僅有-6.09%。

 

對於“泰融1期”的基金經理羅智來說,此次基金踩雷可謂是“老兵”遭遇滑鐵盧。

 

據了解,羅智從業已16年,耶魯大學工商管理(金融專業)碩士學位,有著歷任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美國銀行證券基金管理部基金經理等風光履歷。任職中融景誠投資總監期間,其旗下一半以上的基金產品年化收益率均在4%以上,“泰融1期”的年化收益率卻為-0.32%。

 

同屬“泰融1期”的投資經理孫微,從業7年,在信用債交易研究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此次,兩人“不約而同”踩雷永泰能源債和金茂債,著實透著古怪。

 

純債產品變私募基金?

 

“宣傳和銷售時說:企業信用債、純債產品,直到7月2日以後才知道是私募基金。”投資者馬先生(化名)說。

 

據知情人人士向野馬財經透露,“對於這項理財產品部分投資者覺得沒有什麽風險,4000萬元的資金墊,還是5.8%的保本收益,很多投資者連合約都沒看,直接讓客戶經理就買了,最後才知道自己認購的不是純債產品而是私募基金。”

 

野馬財經以投資者的身份和中泰證券的官網客服谘詢此事,對方表示,“長官正在積極解決,相關的環節還在調查中”。

 

 截圖來源:中泰證券官網

 

既然中泰證券只是對基金進行託管和銷售,那該基金的管理方現在又是何狀態呢?

7月6日,即在違約事件發生的第四天,中融景誠突然公告並變更了法人。中融景誠原法人代表陳晉辭職,公司股東會選舉董高樂為法人代表。野馬財經查證工商資訊發現,中融景誠法人曾於6月11日變更為王德貴,7月6日又變更為董高樂。陳晉退居幕後,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79.9%。

 

 

你覺得此次中泰證券“兌付門”的主要過錯在誰身上?你是否曾不小心買過類似的基金錯配理財產品?你對此的看法是什麽?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