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痛苦的人被快樂的豬集體謀殺

本文4357個字,閱讀需9分鐘

建議對著蘇格拉底的畫像祭拜3下後閱讀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怪誕的一頁。

公元前 399 年春夏之交某一天,雅典城內,當政的民主派組成一個五百零一人的法庭,審理一個特別的案件。

被告是哲學家蘇格拉底,此時年已七十,由於他常年活動在市場、體育場、手工作坊等公共場所,許多市民都熟悉他。審理在當天完成,結果是以不敬神和敗壞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怪誕的一頁一個人僅僅因為他勸說同胞過更好的生活,就被同胞殺害了。

這又是人類歷史上最光榮的一頁,一個人寧死不放棄探究人生真理的權利,為哲學殉難,證明了人的精神所能達到的高度。正因為出了蘇格拉底,雅典才不愧是哲學的聖地。

▲楊·史雲梅耶《對話的維度》

蘇格拉底之死

文/周國平

現在,我們主要依據柏拉圖的記述,在若乾細節上參考色諾芬的回憶,來察看這個案子的來龍去脈。

原告有三人。

跳在台前的是無名詩人美勒托,長一根鷹鉤鼻,頭髮細長,胡須稀疏,一看就是個愛惹是生非的家夥。

還有一個無名演說家,名叫萊康

實際主使者是皮匠安尼圖斯,一個活躍的政客,終於當上了民主政權二首領之一。他的兒子是蘇格拉底的熱心聽眾,常常因此荒廢皮革作業,使他十分惱火。

其實,安尼圖斯之流惱恨蘇格拉底,多少代表了一般市民的情緒。

蘇格拉底喜在公共場所談論哲學,內容多為質疑傳統的道德、宗教和生活方式,聽眾又多是像安尼圖斯的兒子這樣的青年。

雅典的市民是很保守的,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恪守本分,繼承父業,過安穩日子。

像蘇格拉底這樣整天招一幫青年談論哲學,不務正業,在他們眼裡就已經是敗壞青年了,因此,一旦有人告狀,他們很容易附和。當然,把一個哲學家——不管是不是蘇格拉底——交給幾百個不知哲學為何物的民眾去審判,結局反正凶多吉少。

▲ 奎氏兄弟《這種難以名狀的小掃帚》

“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平心而論,在審判之初,無論三個原告,還是充當判官的民眾,都未必想置蘇格拉底於死地。他們更希望的結果毋寧是迫使蘇格拉底屈服,向大家認錯,今後不再聚眾談論哲學,城邦從此清靜。

可是,蘇格拉底仿佛看穿了他們的意圖,偏不示弱,以他一向的風格從容議論,平淡中帶著譏刺,雄辯而又詼諧。這種人格上和智力上的高貴真正激怒了聽眾,他申辯時,審判席上一陣陣騷動,矛盾越來越激化。

蘇格拉底大約一開始就下定了赴死的決心。有同情者見他毫不在乎,便提醒他應該考慮一下如何辯護,他回答:

“難道你不認為我一生都在做這件事,都在思考什麽是正義,什麽是非正義,在實行正義和避免非正義,除此之外什麽也沒有做嗎?”

當然,他完全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麽。他比原告和法官更清醒地預見到了結局,審判實質上是遵照他的意志進展的。他胸有成竹,一步步把審判推向高潮,這高潮就是死刑判決。

▲電影《海上鋼琴師》

按照程式,審判分兩段。第一段是原告提出訟詞,被告提出辯護,審判員投票表決是否有罪。

在這一段,蘇格拉底回顧了自己從事街頭哲學活動的起因和經歷,斷言這是神交給他的使命。人們的憤恨本來集中在這件事上,倘若他想過關,至少該稍稍顯示靈活的態度,他卻一點余地不留,宣布道:

“神派我一生從事哲學活動,我卻因怕死而擅離職守,這才荒謬。雅典人啊,我敬愛你們,可是我要服從神過於服從你們。只要我一息尚存,就決不放棄哲學。

他把自己比作一隻牛虻,其職責是不停地叮咬人們,喚醒人們,使人們對專注於錢財和榮譽、不在意智慧和靈魂的生活感到羞愧。

原則不肯放棄,還有一個方法能夠影響判決。按雅典的慣例,被告的妻兒可以到庭懇求輕判,這種做法往往有效。蘇格拉底有妻子,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還年幼,但他不讓他們到庭。他不屑於為此,諷刺說:“我常見有聲望的人受審時做出這種怪狀,演這種可憐戲劇,他們是邦國之恥。”

▲電影《海上鋼琴師》

投票的結果是以二百八十一票比二百二十票宣告他有罪。票數相當接近,說明在場不少人還是同情他的。審判進入第二段,由原告和被告提議各自認為適當的刑罰,審判員進行表決,在二者中擇一。美勒托提議判處死刑。

蘇格拉底說:“我提議用什麽刑罰來代替呢?像我這樣對城邦有貢獻的人,就判我在專門招待功臣和貴賓的國賓館用餐吧。”說這話是存心氣人,接下來他有些無奈地說:我每日討論道德問題,省察自己和別人,原是於人最有益的事情。可是,一天之內就判決死刑案件,時間太短,我已無法讓你們相信一個真理了,這個真理就是“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要逃避死刑,有一個通常的辦法,就是自認充分的罰款。只要款額足夠大,審判員往往寧願選擇罰款而不是死刑。說到這一層,蘇格拉底表示,他沒有錢,或許隻付得起一個銀幣。

不過,他接著表示,既然在場的柏拉圖、克裡托等人願為他擔保,勸他認三十個銀幣,他就認這個數吧。這個數也很小,加上他的口氣讓人覺得是輕慢法庭,把審判員們有限的同情也消除了。

人們終於發現,最省事的辦法不是聽他的勸反省自己,而是把這個不饒人的家夥處死。

判決之後,蘇格拉底作最後的發言。他說:

我缺的不是言辭,而是厚顏無恥,哭哭啼啼,說你們愛聽的話。你們習慣看到別人這樣,但這種事不配我做。

“逃死不難,逃罪惡難,罪惡追人比死快。我又老又鈍,所以被跑慢的追上,你們敏捷,所以被跑快的追上。我們各受各的懲罰,合當如此。”

這篇著名辯詞用一句無比平靜的話結束:

“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卡爾·西奧多·德萊葉《聖女貞德蒙難記》

“一無所需最像神,所需越少越接近於神”

蘇格拉底出身貧賤,父親是雕刻匠,母親是接生婆。子承父業,他自己年輕時也以雕刻為業,據說雅典衛城入口處的美惠女神群像就是他的作品。

第一個老婆克珊西帕是有名的潑婦,他如此解釋與悍婦相處的好處:一旦馴服了烈馬,別的馬就好對付了。

其實他心裡明白,和他這樣一個不顧家計的人過日子,當妻子的並不容易,所以常常在挨罵後承認罵得有理。

他是通情達理的,大兒子忍受不了母親的壞脾氣,向他抱怨,他總是站在母親的立場上好言規勸。

蘇格拉底的家境必定十分清貧。他自稱“業餘哲學研究者”,與人談話只是出於愛好,任何人想聽就聽,自己不要老師的身份,所以也就不收費。當時一班智者靠哲學賺錢,他對此感到震驚,說自稱教導德行的人怎麽能索取金錢為報酬。

他也決不收禮,認為一個人從任何人收取金錢,就是給自己樹立了一個主人,把自己變成了奴隸。對於來自顯貴和國王的邀請及禮物,他一概拒絕。

有一天,他逛雅典市場,看完後歎道:“原來我不需要的東西有這麽多啊!”智者安提豐問他:“哲學家理應教人以幸福,你卻吃最粗陋的食物,穿最襤褸的衣服,豈不是在教人以不幸嗎?”他答道:“正相反,一無所需最像神,所需越少越接近於神。

在蘇格拉底看來,一切哲學思考都應從這裡開始——知道自己一無所知,這是愛智慧的起點。

對什麽無知?對最重要的事情,即靈魂中的事情。人們平時總在為伺候肉體而活著,自以為擁有的那些知識,說到底也是為肉體的生存服務的。因此,必須向人們大喝一聲,讓他們知道自己對最重要的事情其實一無所知,內心產生不安,處於困境,從而開始關心自己的靈魂。

“認識你自己”——這是銘刻在德爾斐神廟上的一句箴言,蘇格拉底用它來解說哲學的使命。“認識你自己”就是認識你的靈魂,因為“你自己”並不是你的肉體,而是你的靈魂,那才是你身上的神聖的東西,是使你成為你自己的東西。

“哲學就是學習死。真正的哲學家最不怕死。(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現在讓我們回到被判了死刑的蘇格拉底身邊,他已經在獄中待了快一個月了。在此期間,他生活得平靜而愉快,與平時沒有一點不同。在生命的最後時日,他還突發了文藝的興趣,把伊索寓言改寫成韻文,寫了一首阿波羅頌詩。許多富裕朋友想出資幫助他逃亡,均被拒絕,他問道:“你們是否知道有什麽死亡不會降臨的地方?”

監禁第二十八天,他的老朋友克裡托得到消息,天不亮就來到監獄,勸他逃亡。他舉出了種種理由,諸如別人會怪自己不盡力,使自己名譽受汙,你遺下孤兒,未盡為父的責任,等等,皆被駁斥。蘇格拉底強調,雖然判決是不公正的,但逃亡是毀壞法律,不能以錯還錯,以惡報惡。

第三十天,行刑的通知下達,若乾最親近的朋友到獄中訣別。他對朋友們說:“我就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談談那邊的事,現在正是時候,也是現在可做的最合適的事。”整篇談話圍繞著死亡主題,大意是——

哲學就是學習死,學習處於死的狀態。

▲電影《海上鋼琴師》

真正的哲學家一直在練習死,訓練自己在活著時就保持死的狀態,所以最不怕死。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死無非是靈魂與肉體相脫離,而哲學所追求的正是使靈魂超脫肉體。靈魂不受肉體包括它的欲望和感覺的糾纏,在平靜中生存,隻用理性追求真理,它的這種狀態就叫智慧。不過,活著時靈魂完全超脫肉體是不可能的,所以得不到純粹的智慧,唯有死後才能得到。

我們至少可以相信,他是懷著快樂的心情迎接死亡的。人們常把天鵝的絕唱解釋為悲歌,他卻說,它們是預見到另一個世界的幸福就要來臨,所以唱出了生平最歡樂的歌。他的臨終談話正是一曲天鵝的絕唱。

最後的時刻來臨了。克裡托問他:“我們怎麽葬你?”他答:“如果你能抓住我,隨你怎麽葬。”然後對其餘人說:“他以為我只是一會兒就要變成屍體的人,還問怎麽葬我。喝下了毒藥,我就不在這裡了。”說完便去洗澡,回來後,遵照獄吏的囑咐喝下毒藥。

眾人一齊哭了起來,他責備道:“你們這些人真沒道理。我把女人都打發走,就為了不讓她們做出這等荒謬的事來。”在咽氣前,他說了最後一句話:“克裡托,別忘了向醫藥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獻?祭一隻公雞。”

這顆喜嘲諷的靈魂在脫離他所蔑視的肉體之際,還忍不住要與司肉體治療的神靈開一個玩笑。

蘇格拉底的悲劇就此落下帷幕,柏拉圖在劇終致辭:“在我們所認識的人中,他是最善良、最有智慧、最正直的人。”

的確,不管人們對他的學說作何評價,都不能不承認他為後世樹立了人生追求上和人格上的典範。據說在他死後,雅典人懺悔了,給他立了雕像,並且處死了美勒托,驅逐了安尼圖斯。也有人指出,所謂懲處了控告者純屬捏造。不過,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讓我們記住蘇格拉底的遺訓,關心自己的靈魂,度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