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諸多利好刺激下的A股為何停滯不前?

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約作者)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整體向好,很多重要的經濟指標都超出預期,特別是消費增長佔GDP增速達到77.8%,這是要遠高於去年58.8%的佔比的。房地產投資也有明顯增加,各城市房價也都保持穩中小升的態勢,在商業銀行的房貸利率普遍小漲的大環境下,卻沒有太多的影響到房產價格,可見當前中國市場的流動資金性是充裕的。

唯獨GDP增速與去年相同,貿易順差明顯減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稍弱於GDP增速,但CPI也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現實中國經濟的消費活力依然強勁。而中國債務規模則得到了比較理想的控制,特別是在商業銀行出借利率水準整體小幅提升的大環境下,政府、企業、個人的債務擴張速度和規模均得到了有有效控制。

我看到中國整體經濟的繼續向好,可A股市場卻表現的相對疲弱,唯有創業板稍好一些,但也缺乏持續上行的動力。

造成一定市場現實的原因,我們認為一個是A股指數結構的不合理。銀行,石油,保險等大盤藍籌股板塊在指數權重中的佔比太大。這就造成了在2017年上述板塊集集上漲時,對大盤指數形成明顯支撐,但市場非主流板塊的整體表現卻並不理想,甚至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調整,如證券、商業零售、輕工紡織等板塊。而進入2018年後,大盤藍籌股板塊出現集體調整,這又對A股指數造成較大壓力。即使每天在滬深兩市依然有數十家股票漲停,成百上千家股票翻紅上漲,但都沒有為大盤指數帶來明顯支撐,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集體調整所造成的嚴重拖累。

另一個造成A股大盤停滯不前的原因,是去年各大基金、機構投資者盈利頗豐,他們主要集中於相對較為集中的幾大重點藍籌股板塊中,所以形成的資金集中追捧下的較大上漲行情,獲利豐厚,又炒高了整個板塊的市場估值水準。如今進入年報和一季度報的集中發布期,正是基金和機構們調倉換股的時節,所以去年的大牛股們集體疲弱,且又多是大盤藍籌股板塊,這就對大盤造成非常大的調整壓力。而新換入的曾經弱股,隻放量不上漲,這顯然也是剛剛進入主力機構的建倉期,對大盤指數依然沒有起到明顯的支撐作用。

還有就是中國的普通投資者隻關心GDP的數量變化,認為 GDP不能同比走高,就是中國經濟有問題,有風險,所以謹慎參與各類風險投資,風險偏好向房產、債券、黃金等保持資產上回歸。這種認識在中國市場是大量存在的,一定程度上反而影響中國經濟的整體改革。

怕改變不行,中國經濟不但要總量,更要要品質。中國經濟不可能長期的保持超高速增長,當前的年化GDP新增總量已經超過80兆人民幣,基數非常大了,所以保持平穩降速度遠比突然增速要好的多。中國如果要依靠貨幣和資源投入來實現那些過剩產能行業的“再度過剩”是非常容易的,一點都不難,但那毫無意義。所以,中國投資者要改變認知,這比攀比數字更重要。

中國央行剛調降商業銀行存準率,適度收縮中期借貸便利(MLF)的規模,近一步經濟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釋放流動性。這些都是中國經濟和A股的好好,需要投資者科學、理性的認識和理解。

文/三尺寒

更多獨家投資分析,歡迎關注肖磊看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