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節氣灸的這些知識點,您肯定還不知道~




節氣灸是「治未病」的常用方法之一,為我國歷代醫家及百姓所喜聞樂見,在傳統防病保健領域裡佔有特殊的地位。今天來系統介紹下節氣灸裡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知識點

節氣灸包含二個要素,一是時令節氣,二是灸法。

二十四節氣科學地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及天象、天氣、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稱八位。

  • 四立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還從天文角度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 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物候現象;

  • 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反應氣候變化。

節氣灸應用最廣的是艾灸,《孟子 ·離婁上》:「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本草綱日》中記載:「艾葉能灸百病。」《扁鵲心書》指出:「保命之法,艾灸第一 」。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寒濕、回陽救逆等多方面作用。現代研究認為灸法能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具有防病、抗癌、抗衰老、延年益壽等功效。


「節氣灸」——在時令節氣變化的關鍵點施行 「逆灸 」,適時調整機體陰陽,使之與自然界的陰陽節律相適應,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是「治未病」學說的最佳體現。


「節氣灸」的理論根據是 「天人相應 」

四季寒暑更替是天地陰陽變化的結果,陰陽變化動蕩之時,久病、年老、體弱等人群往往不能適應自然變化,而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若能在這個關鍵時刻,使用艾灸養生保健,則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有助於防病保健。

節氣灸的應用

節氣灸歷史悠久,在民間運用較為廣泛,常見如下五類。


1「二分二至」灸氣海、關元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亦稱為「二分二至」,是一年中自然界天地陰陽之氣升降變化及消長的轉折時期,人也會表現出陰陽變動更為明顯甚至劇烈之勢,此時若人體自身不能及時調整機體陰陽,使之與自然界的陰陽節律相適應,就會出現陰陽失衡的疾病狀態。故 「二分二至」是灸法保健的重要時刻。

關元、氣海都是節氣灸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穴位

氣海,是生氣之海,對應春夏天生髮的氣機,灸之,可以與時同進。

關元,關精之門,可關閉藏精,對應秋冬收斂的氣機,灸之可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陰元陽內固。


2三伏灸

「三伏天」時自然界陽氣旺盛、機體陽氣相應充沛,正是冬病病氣潛伏之時,如哮喘、咳嗽、鼻淵、老寒腿等,若此時進行灸治可以提昇陽氣,扶助正氣,祛除伏邪,治癒頑疾。這一反季節治療方法,即 「冬病夏治 」,因其療效確實,受到患者的歡迎。


三伏天計算方法

初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前一天。

中伏:夏至後第四個庚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農曆七月前立秋者中伏為10天,七月後立秋者中伏為20天。

末伏、終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第二個庚日前一天。

出伏:立秋後第二個庚日,即伏天結束。



3冬至灸神闕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也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為任脈、沖脈、帶脈循行之地,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亦屬長壽大穴,在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防病強身大有益處。


4常用保健穴

逢節氣時根據體質不同,辨證選取保健穴施灸,對防病強身、延年益壽有特殊意義。

神闕、氣海、關元、命門、足三裡、三陰交、湧泉、百會是臨床常用的保健用穴,有 「八大保健穴 」之稱。除此之外,具有強身防病、益壽延年作用的穴位還有很多,如膏肓、腎俞、風池、內關、天樞等等。


5 節氣不同 主穴不同

中醫認為二十四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不同影響,節氣不同,對應治療和預防的疾病也不同,故選擇相應腧穴辨證艾灸,可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如春季與肝相對應,如出現情志抑鬱、指甲乾、腰酸痛、腿抽筋或脾氣急躁、頭暈目赤等症者應調護肝臟,可灸太沖穴。

在立春、小滿、芒種時節艾灸,可有效治療消化性疾病;

在立秋、立冬、春分時節艾灸,可預防、治療中風;

在春分時艾灸曲池可預防眼病;

在秋分時艾灸足三裡可強壯脾胃以預防胃腸病;

在大暑時艾灸肺俞、大椎,可預防冬季易發的哮喘、慢支炎等。



中醫強調個體化,在運用節氣灸時,應從個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心理狀態、發病傾向等方面綜合分析,辨識不同的體質類型,選擇不同的節氣、俞穴和灸法進行個體化施灸,才能有效地調理體質的偏頗,將體質調整到最佳狀態,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重病、慢性病患者可實行化膿灸,療效最佳,但會遺留疤痕,操作難度大,須通過醫生施行。

作為家庭自我保健,可以艾條溫和灸,也可以用灸盒、灸架施灸,操作簡單、安全、有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