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乾貨 | 養生看時令,艾灸也要因時製宜

旭禦堂健康資訊 春秋戰國時期《內經》指出,人體臟腑、氣血隨著節氣變化,會出現周期性盛衰,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一年四季,節氣更迭,二十四節氣科學地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及天象、天氣、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稱八位。人體陽氣中有升、浮、沉、降節律。脈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體也隨之形成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

節氣更替,正氣波動

中醫將疾病的發生過程視為一個整體,認為機體經絡氣血的變化規律若與自然四時節令之氣不能同步適應,從而造成經絡氣血紊亂並誘發疾病。

臨床上,節氣或四時的更替交接之時,是陰陽之氣變動劇烈之際,也是年老、體弱、虛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時期。比如夏至、冬至前後是中風、潰瘍及哮喘等高發之時。

假若能在陰陽之氣劇烈變動的時刻,應用某種簡便的方法扶助正氣,激發機體的潛在的順應能力或應變能力,則有助於防病保健。艾灸的作用也就凸出出來,艾灸有扶陽固脫的功效。艾灸正是體現中醫的這種「因時製宜」加強機體整體機能的有效方法,通過艾灸,使培壯元陽、以扶助正氣的效果更佳,提高機體整體調節能力。

艾灸講究時宜,常用的節氣灸有哪些

四季寒暑更替是天地陰陽變化的結果,陰陽變化動蕩之時,久病、年老、體弱等人群往往不能適應自然變化,而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使用艾灸養生保健,則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有助於防病保健。

01、二分二至,灸氣海、關元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亦稱為「二分二至」,是一年中自然界天地陰陽之氣升降變化及消長的轉折時期,人也會表現出陰陽變動更為明顯甚至劇烈之勢,此時若人體自身不能及時調整機體陰陽,使之與自然界的陰陽節律相適應,就會出現陰陽失衡的疾病狀態。

02、三伏灸,冬病夏治

三伏天自然界陽氣旺盛、機體陽氣相應充沛,正是冬病病氣潛伏之時,如哮喘、咳嗽、鼻淵、老寒腿等,若此時進行灸治可以提昇陽氣,扶助正氣,祛除伏邪,治癒頑疾。這一反季節治療方法,即 「冬病夏治 」,因其療效確實,受到患者的歡迎。

03、冬至,灸神闕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也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為任脈、沖脈、帶脈循行之地,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亦屬長壽大穴。在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防病強身大有益處。

04、八大保健穴

逢節氣時根據體質不同,辨證選取保健穴施灸,對防病強身、延年益壽有特殊意義。神闕、氣海、關元、命門、足三裡、三陰交、湧泉、百會是臨床常用的保健用穴,有 「八大保健穴 」之稱。除此之外,具有強身防病、益壽延年作用的穴位還有很多,如膏肓、腎俞、風池、內關、天樞等等。

節氣不同,艾灸主穴亦不同

中醫認為二十四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不同影響,節氣不同,對應治療和預防的疾病也不同,故選擇相應腧穴辨證艾灸,可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如春季與肝相對應,如出現情志抑鬱、指甲乾、腰酸痛、腿抽筋或脾氣急躁、頭暈目赤等症者應調護肝臟,可灸太沖穴。

在立春、小滿、芒種時節艾灸,可有效治療消化性疾病

在立秋、立冬、春分時節艾灸,可預防、治療中風

在春分時艾灸曲池可預防眼病

在秋分時艾灸足三裡可強壯脾胃以預防胃腸病

在大暑時艾灸肺俞、大椎,可預防冬季易發的哮喘、慢支炎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