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培科:中小銀行扎堆IPO 背後隱現的風險是什麽?

  來源: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電子期刊《原富》2018年第3期總第35期

  作者:蘇培科(CCTV財經評論員)

  內容提要

  文章作者為CCTV財經評論員蘇培科。面對大批量的中小銀行排隊IPO發審,文章指出,中小銀行在此時批量上市是不合時宜。股票市場是一個直接融資的場所,銀行上市卻存在著將股市的直接融資轉化成銀行的間接融資的情況。要想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就得減少銀行IPO和減少銀行股再融資,應該把股市裡有限的資金補充給創新型、科技型的實體經濟企業。

  據統計,截至目前有17家中小型銀行正在A股排隊上市,包括長沙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西安銀行、浙商銀行、廈門銀行等11家擬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鄭州銀行、蘭州銀行、蘇州銀行、青島銀行等6家銀行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面對大批量的中小銀行排隊IPO發審,市場普遍產生了擔憂,畢竟銀行的盤子普遍較大,而且融資規模一般較實體企業大,從目前的市場流動性壓力來看,中小銀行在此時批量上市顯然不合時宜。

  對於銀行IPO我一直持反對意見,原因很簡單,股票市場本來是一個直接融資的場所,但這些年來,卻存在著將股市的直接融資轉化成銀行的間接融資的情況,部分銀行從股市將從取得資金轉化為資本金,通過杠杆放大後又被套在了地方融資平台和地方“鐵公基”項目上。從我對於地方融資平台的調查和了解來看,這些項目大部分都沒有現金流收入,大部分平台公司都在“借新還舊”,一旦土地價格不能再被炒高時,地方融資平台資金鏈條斷裂是遲早的事情。因此,當前A股市場對銀行IPO要格外重視。

  資本市場本應該在中國經濟轉型更新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多讓實體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但從目前已經上市的25家銀行來看,其在股票市場佔據了巨大的比重,對股市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不利。因此我認為,要想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和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就得減少銀行IPO和減少銀行股再融資,應該把股市裡有限的資金補充給創新型、科技型的實體經濟企業,鼓勵和培育中國經濟潛在的增長力,而不是繼續給銀行大規模充血、加杠杆。既然銀行金融機構都在全面去杠杆,為何股市就不能協助去去杠杆?

  從目前這批扎堆IPO的中小銀行招股訴求來看,都是為了彌補資本金,而銀行資本金一旦通過股票市場融資增大,銀行為了提高效益自然會加大杠杆經營,這與目前的控制金融風險、金融去杠杆、脫虛向實的巨集觀調控意願並不一致。監管部門之所以不斷提高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商業銀行提高風險兌付能力、降低杠杆率、抑製賭博式經營,但上市銀行每逢監管指標調整時都不約而同地采取股市再融資,讓股市再融資成為了抵消監管衝擊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從銀行風險管控的角度來看,通過股市再融資來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方式無非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和面遊戲,銀行的風險源和風險資產並未減少,反而通過再融資提高資本金後又不斷放大杠杆,風險資產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進一步放大。如果是個別銀行再融資還情有可原,但如果是大面積、大規模、經常性的再融資,無疑會讓人擔憂銀行股漂亮指標的背後到底掩蓋了多少風險資產?如果通過再融資做大分子來改善監管指標,雖然指標好看了,但這種風險轉嫁方式卻無益於監管意圖。

  再看這17家排隊IPO發審的銀行,其中超過10家資本充足率自2015年開始逐年下降,大多數銀行不良貸款率呈逐漸上升的態勢。比如截至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青島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9%、1.36%。因此,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地方債務風險隱現、銀行壞账率增加的情況下,減少中小銀行上市既是對中國股市健康發展負責也是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負責。中國股市必須要控制中小銀行繼續大面積IPO的情況。資本市場應該在中國經濟轉型更新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多讓實體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