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東家」張瑞耀:以執著和宴客之道,做普洱茶行業的「不同」

圖為:茶東家品牌創始人張瑞耀先生

中國,一個有著千年傳統文化的禮儀之邦,素來以兼容並包之勢,接納八方賓客。可謂「席開三千,終得一揚」。而茶界也從來不缺少傳奇,只是缺少續寫傳奇的舞台!如今,茶東家用「宴·客」來延續這種禮儀,用這款茶的內涵叩開中國茶行業的大門,續寫另一種傳奇!

在普洱茶行業風起雲湧的今天,偏安一隅已不現實。怎麼才能在這種「遇強愈強」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並快速的成長起來呢?怎樣在經濟大潮中,打造一個讓人們記憶深刻的普洱茶品牌呢?如何用一款中高端產品叩開中國茶葉市場的大門?又如何用裂變和輻射效果,讓產品在全國形成強有力的銷售管道呢?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走進茶東家,走近張瑞耀。

一、從軍旅到茶江湖,十六年熬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夢

張瑞耀「不是成功人士,頭上沒有耀眼的光環。在此茶行業只是一個普通草根,但他把自己十幾年來的心血和汗水,激情,揉進茶葉之中,並在茶葉江湖浪跡天涯、快意人生。」

第一次接觸張瑞耀是在一六年的雲南茶博會上,遠遠看上去是一個十分儒雅謙和,很有面相的人,若用一句話來形容他的外表,那簡直是「典型的老帥哥」,怎麼看都不像一個老闆,更不像一個做茶的,你會發現他是一個略帶幽默又顯霸氣的男人。因為一個做茶的男人在不需要言語的時候,總能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那才是正真的霸氣!

曾經一腔熱血的軍旅生涯,到後來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似乎歲月都不曾在他臉上留下什麼痕跡,只有為人處世的謙和沉穩與直接,這樣的處世之道讓他在茶行業迅速崛起。

一九九二年,十七歲,他獨自入伍來到了昆明。三年軍旅生活讓他褪去青澀,九五年他退伍了,手拿八百多塊的退伍費,他對人生一度迷茫,站在街頭彷徨許久。

回老家去?既不太現實,又心有不甘。留下來,這點錢吃飯都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也許從老家出來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他是要在外面漂泊的。於是找了一份工作,當廚師。工作是找到了,但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一乾就是十六年。

而就在這十六年間,心中總有一股不安分的力量在召喚他。人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乾什麼。而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喜不喜歡,想不想乾。

圖為:茶東家創始人張瑞耀先生在茶山

二、機遇使然,男人,就該活出一個真我

十六年前的他,後來會去做一件在以前看來很不靠譜的事,那就是賣茶。擺路邊攤的時候,他認識了一群做茶的朋友,他們的茶葉銷路不好,就把他們的茶拿來自己的阿里巴巴上賣,沒想到一賣,還居然成功了。後來也漸漸的賣起了自己的茶葉——「有人覺得我瘋了,踏入一個自己完全不懂的行業,這不是在找死麽」,張瑞耀說。

而他卻不這麼認為,張瑞耀認為,自己和茶葉是有緣份的(一次偶然的機會,茶葉一賣就火,讓自己看到除了擺路邊攤和當廚師外,人生還有另外一條出路,那就是賣茶葉)。而且做廚師和擺路邊攤並不長久,並不是自己真正的事業。那麼,有改變自己的機會,為什麼不去嘗試著做一下呢?

當然,做廚師和擺擺路邊攤也能過活。但是對於一個不安於現狀和勇於改變的男人來說,不變才是最痛苦的!但要踏入普洱茶這個行業並非易事,對於張瑞耀和大多數沒接觸過普洱茶的人來說,他們純屬門外漢。用他的玩笑話來講,當時連生茶、熟茶都分不清的囧境,一度讓他尷尬至極。

有句話很現實,「你不拚,誰幫你拚?」對於此時的張瑞耀來說,自己退無可退,那就索性辭職乾吧!

圖為:茶東家普洱茶原產地茶山行活動照

三、「茶東家」躍然出市,以心態成就姿態

二零一零年搗騰了一段時間後,十一月辦理了耀華祥茶業經營部的營業執照,十二月開店,做起了茶葉生意。然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可是這一還,還出了一個品牌!

他沒想到的是,經營了兩三年的「耀華祥」茶葉經營部,在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其它品牌蜂擁而起的情況下日漸衰微。從一路自信滿滿,到日漸虧損。從每天六點不到帶著幾十個人發貨,到只剩四個人,這樣的巨大轉變讓他感到倍受打擊。但在這次創業經歷中,張瑞耀充分認識到,不管做什麼生意,首先得有自己的牌子,靠當中盤是不長遠的,沒有品牌遲早要完。只有打造和樹立自己的品牌才是正道,否則早晚有一天會被這個行業淘汰。

帶著這樣的品牌意識和危機感,張瑞耀果斷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樹立品牌,在「耀華祥」的基礎上,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正式成立雲南茶東家茶業有限公司,打造「茶東家」品牌。大刀闊斧的砍掉一些不利於品牌樹立的項目。現如今,說起茶東家的由來和發展歷程,他不免有些竊喜,也有些無奈。

竊喜的原因是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似乎沒有像其它品牌那樣怒砸幾百上千萬,卻沒有半點起色。而茶東家雖然起點低,但穩穩噹噹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不斷壯大。而無奈則源於本來想把商標註冊成「東家」,但這個品牌早已被別人搶注了。然而靈機一現,註冊了「茶東家」,其實在前面加一個茶字更好,也更符合做茶的理念。

談到這些年是如何打造品牌的時候,張瑞耀真切地說,茶東家的每一片茶都可以追溯,包括茶源,茶山,用料,製作工藝以及倉儲情況等。

就憑著這一份執著和認真,剛開始做茶的時候,背著一個破相機跑茶山,親力親為的挑選、品嚐每種原料,每打造一片茶都傾注了自己的心血。

四、宴客之道,今天我做東,請喝一杯茶

通過不斷努力,茶東家開闢了強有力的銷售模式,線上線下同時進行。茶東家要怎麼發展?張瑞耀認為,雙線運行不僅是茶東家的必由之道,更是普洱茶行業的發展趨勢。互聯網的興起,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導致行銷方式日新月異。茶東家基於傳統管道起家,更應該在變革的浪潮中勇於突破自我,開闢自己的路線。

「如今,在線下管道,我們立足七彩雲南,輻射華夏大地。已經有全國十二家經銷商,兩家旗艦店:浙江溫州、衢州、蒼南、平陽,山西大同、朔州,吉林長春,重慶,成都,西安閻良,內蒙,河北石家莊等地。往後還會發展到更多地方,讓更多人喝到我們的茶。」張瑞耀自豪的說。

銷售為主,宣傳為輔,在他看來,「儘管強勢崛起的移動互聯網,新型媒體很大程度上衝擊了傳統行業,使線上和線下都難以行銷。但是對於後起的『自由品牌』來說,線上、線下都有發展潛力,市場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尤其是實體店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直接體驗。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在線下實體的基礎上做好客戶體驗,並輻射到線上。那麼在『兩線』的共同作用下,茶東家將得到最快的傳播和發展。」

說起自己的茶,張瑞耀十分自信,這都源於產品過硬的品質,尤其是「宴·客」生、熟茶,是茶東家傾力打造的主打產品。從選料到倉儲,每一道工序都親自把關,是茶東家茶業品牌的代表產品。

對於自己的做茶歷程,張瑞耀說,自己像一個「布衣使者」,秉承普洱茶的淳樸之風,走入千家萬戶。然而一款茶從上市,到讓廣大消費者認可它並非易事。對於「自由品牌」來說,市場佔有率並不是很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面對品牌差異性的挑戰和市場的巨大壓力,但張瑞耀仍充滿信心。在他看來,「以山頭論好茶」的口號用得太過頻繁,既然用濫了,我們就用茶的品質和口感來說話。

基於這樣的意識,茶東家的產品「不以山頭論好茶」,茶好不好,喝了才知道。我們要在口感上做出「不同」。只有消費者真正認可的茶才是好茶,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宴·客」就是這樣誕生的。

「宴·客」與茶東家的理念相呼應,切中品牌與茶品完美結合的要點!那「不同」在哪裡?不同的理念——今天我做東,請喝一杯茶!不同的口感——「宴·客」生香甜,「宴·客」熟醇滑。不同的信念——茶東家做自己,品質過硬,與眾不同。(來源:茶東家,圖由茶東家提供)

點擊下文了解「茶東家」普洱茶品牌更多消息

茶東家:不忘初心,方能搏得一席之地

「茶東家」張瑞耀:從零到一茶東家的變革之路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