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養老體系打補丁真相:年輕時買基金 老了可贖回

  中國養老體系“打補丁”真相

  來源:一見財經

  如果你知道中國的養老形式有多嚴峻,就能理解國家為什麽三天兩頭頒布各種養老政策,為養老體系“打補丁”。

  以房養老、延遲退休、遞延養老保險、鼓勵老人創業以及最近剛推出的養老目標基金……國家正在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外構建一套“輔助養老體系”。

  新的體系完全靠個人,所有的費用都需要自己承擔。因此,有人質疑這是國家在“甩鍋”,為以後養老保險“穿底”作準備。

  這不是空穴來風,2014年國家要試點“以房養老”時,新華社在文章中就說:“這一切看上去很‘美’的創新之舉,有一些人擔心其背後有沒有‘未來養老得靠自己’的‘弦外之意’”。

  現在,新的“補丁”又來了!養老目標基金,說白了就是在年輕時購買基金,老了可以到期贖回,增加養老收入。

  -01-

  中國為什麽要持續不斷給養老體系“打補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歷史欠账太多,隨著這幾年養老問題越來越嚴重,需要新的“補丁”充盈養老金。

  中國的養老體系仿於蘇聯,按照1951年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男職工年滿60歲或年資滿25年,女職工年滿50歲或者年資滿20年,即可退休養老。

  養老金為退休前工資的50%~70%。這一階段員工個人是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的,都是企業(全是國企)來負擔。

  改革開放後,國有企業改革拉開序幕,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企業要自負盈虧,不能“企業辦社會”。這是中國的養老體系首次暴露於市場經濟環境中。

  在計劃經濟時代,大家吃的是“大鍋飯”,市場化改革之後,有些企業虧損嚴重,已經不能負擔退休職工的養老問題。90年代中期,養老體系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

  當時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搞個人账戶,也就是“每個人自己存錢養自己,不管其他人”;另一種是建立社會統籌账戶,國家統一調配,向年輕人收錢養老年人。

  這兩種方案當時爭論非常激烈,為了照顧各方利益,就誕生了現在“個人账戶”和“統籌账戶”並存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所謂“個人账戶”就是個人账戶的錢都是自己的,留著以後給自己用;“統籌账戶”的錢是共同所有,可以劃給別人用。

  現在,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账戶統一繳費比例為工資的8%,個人账戶中個人繳費部分可繼承;社會統籌部分由企業上繳,比例為職工工資的20%。

  2014年,中國又建立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按照官方說法,“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構和事業部門工作人員及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範圍的城鄉居民,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也有一個個人账戶,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個等級。

  和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相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額非常低,所以地方財政會按照個人繳費等級做相應的補助。

  至此,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就建立起來了,這是中國目前養老體系“三支柱”之一,另外兩個支柱包括年金制度和商業保險,而養老基金有望成為“第四支柱”。

  -02-

  從上面看,中國的基本養老體系還是很完美的,所有人群都覆蓋了,但細究起來,問題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歷史欠账和人口老齡化。

  第一類:歷史欠账

  1993年,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上,中國才正式提出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账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所以,在這個制度建以前,已退休的職工和在實施個人账戶制度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在過去的工作年限裡並沒有個人账戶的積累,但養老金需要支付。

  另外,我國自1997年開始就一直實行統籌账戶與個人账戶“混账管理”,在崗職工交付的個人账戶的養老金直接混進了社會統籌账戶,為已退休職工支付養老金。

  現在,所謂的“空账”就是這樣產生的,由於不斷地透支個人账戶來填補社會統籌資金的不足,於是就導致了個人账戶“有名無實”。

  “空账”是什麽意思,就是現在很多人账戶內顯示有具體金額,但在實際情況領取的時候,是沒有錢的,這筆錢去哪了?就是用來給上一代沒繳納養老保險的人養老了。

  之前沒交養老保險但是仍需養老的還包括企事業部門工作人員。2015年之前,中國的養老體系是雙軌制,機構事業部門工作人員也是不用繳納社保的,但他們現在也需要養老。

  第二類:人口老齡化

  這主要指的就是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測,未來30年,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可能減少1.7億,這也就意味著養老金的繳納人少了1.7個億。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繳納社保的人越來越少,需要養老的人越來越多。理論上,如果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不能扭轉,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所以,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制度壓力逐年增大,支出增速長期高於收入增速,支出規模也在2013年超過收入規模,而且呈現越拉越大的跡象。

  支出的比收入的多,怎麽辦?只能由財政來直接補貼,所以財政壓力也越來越大。

  以2016年為例,當年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收入35058億元,增長19.5%,基金支出31854億元,增長23.4%,累計結存38580億元。這一年財政補貼達到了破紀錄的6511億元。

  這個數字近兩年還在繼續增長,在7月13日財政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預算司副司長陳新華介紹,僅2018年上半年,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就達6417億元。

  -03-

  作為養老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覆蓋最廣,但“基本”二字也說明,這個養老金是滿足你“基本”生活所需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7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02億人,比上年末增加2269萬人。2017年末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1255億人,增加408萬人。

  現在,基本養老保險金壓力越來越大,解決辦法無非兩種:開源(提高繳費比例等)、節流(少發或者延遲發),現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節流的可能性不大,於是只能開源了。

  開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增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率,讓企業和個人多繳納,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行性並不高,企業的稅務壓力本來就大,如果再提高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壓力更大。

  另一種是在基本養老基金體系之外開辟新的養老管道,給整個體系“打補丁”,現在的企業年金、商業保險、以房養老以及新推出的養老基金都屬於此類。

  企業年金是1991年就建立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但是發展得很不好。

  2013年,國家開始開展“以房養老”試點,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給保險公司,獲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身故後,房子歸保險公司所有。

  在此前的四年試點中,“以房養老”並未受到老年群體青睞,試點進展緩慢。新華社此前的報導稱,“以房養老”四年試點期間,承保不足百戶。

  今年6月中下旬,獲得試點資格的12家保險公司先後開售稅收遞延養老險產品。購買一些指定的養老金融產品後,一部分個人所得稅被允許延期至退休後領取金融產品積累的養老金時繳納。

  剛過了一個多月,養老目標基金又來了,這是一種創新型的公募基金,它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就是現在買基金,老了贖回來養老。

  國家推出這麽多措施,其實目的很簡單:養老基金壓力也不小,個人要想辦法為自己養老。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萬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