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國風”電影,為什麽總是在被“找茬”?


1905電影網專稿 2023年暑期檔,國產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裡》引發中小學生讀詩熱潮。中國神話史詩電影《封神第一部》開啟創新設定,超出觀眾想象。與此同時,這股大銀幕上的“中國風”卻接連陷入被“找茬”的尷尬境地!?



網友指出《長安三萬裡》歪曲史實。例如人物經歷與真實不相符、歷史人物形象洗白、詩詞時間點錯亂等等。



而《封神第一部》則陷入服化道太過華麗、故事角色魔改等爭論。



國風電影的打開方式怎麽變成“找茬”了?涉及歷史的影視作品要不要嚴格遵從史實呢?




的確如此,當今市場確實存在著許多影視作品打著大眾娛樂的招牌來傳播錯誤的信息,面對上述兩種不同的聲音,我們應該怎樣面對?



對於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裡》而言,既然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觀眾在觀看時的確會下意識的把它當做一個歷史的參考書來看。觀眾會輕易地認為電影裡發生的許多事情就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史實。



當觀眾離開影院去翻看史書的時候,當他們發現真實記載和電影中發生的不一樣,他們會認為受到了電影的蒙蔽和欺騙。



在網友的評論中,有一條評論,“科普的接受度趕不上娛樂”。電影它一個很成功的地方在於它利用視覺聽覺等通俗且極易引發觀眾情感與記憶的傳播方式,激發了很多人對於歷史的興趣。



不可否認的是,以嚴肅的方式講述歷史題材的故事在視頻平台上面的熱度確實不高。所以我們也能看到在電影《長安三萬裡》上映後,許多歷史文化博主紛紛借助電影及影響力向更多的人科普其中的故事。例如科普李白、科普杜甫、科普高適、科普唐太宗、科普程元振等的故事。



《長安三萬裡》這部電影中存在一些合理的改編,普遍獲得了觀眾的接受。其中對於高適這個形象,電影中就做了比較大的改編。


歷史上的高適,他曾經給李林甫、給楊國忠寫過詩。當時楊國忠發動了一場對南詔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唐軍是全軍覆沒,但是高適卻吹捧楊國忠發動的這場戰爭取得了勝利,其實這可以說是高適他的一個“汙點”。不過電影中就沒有體現這一點。電影中的高適他的形象是很踏實也肯乾,而且也不願意走那些歪門邪道。


再比如說在歷史上,高適在安史之亂之後並沒有對李白出手相救,而電影中為了突出高適的形象,就在片尾借程公公之口暗示觀眾高適借郭子儀而救了李白。



對於廣大觀眾而言,這兩個改動因其主要是為了電影劇情服務,改變史實也能夠令觀眾接受。



除此之外,還看到很多網友說“《長安三萬裡》裡詩詞出現的順序不對”。高適的《燕歌行》它在歷史上出現的背景是這樣的。當時有一個邊塞來的人見到高適,跟他說了很多邊塞的事情,高適心中有感,於是寫了《燕歌行》。


而在電影中,《燕歌行》是高適從冀北回家的時候,在驛站的詩板亭上寫的。電影的這一處改編可謂是巧妙。因為當時高適剛剛經歷了幾年的軍營生活,他的心中是積壓著一個情緒。同時,觀眾們心裡也有一個情緒正在積壓。當電影配合動畫展現高適“漢家煙塵在東北”的時候,相信觀眾們的觀影體驗也達到了一個高潮。



隨著國風電影的火熱,許多網友拿著“放大鏡”在給國風電影來“找茬”。的確,很多電影中存在對於歷史的歪曲、魔改,令觀眾難以接受。



例如對於程公公這個人物,熟悉歷史的朋友很容易能夠推測出程公公的歷史原型,就是程元振。而程元振在唐太宗時期,是一個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是間接導致吐蕃佔領長安的罪魁禍首。所以在這一點上,電影的改動不太能令大部分熟悉歷史的觀眾滿意。



另外一部改編自明代小說《封神演義》與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的電影《封神第一部》,則更是對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與《長安三萬裡》不同,《封神第一部》這部電影在定位上是一部史詩神話電影,它和歷史劇情題材的《長安三萬裡》屬於不同的電影題材,我們應該用另外一種標準去看待。



封神IP相關原著年份久遠,且電影中存在許多怪力亂神,因此我們不能夠過於苛求其電影在歷史記載上有多麽地貼近史實,畢竟誰也沒有見過神仙,誰也沒有見過鬼怪。因此,《封神第一部》中的服化道就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相比於歷史性,其實對於《封神第一部》,更應該去在意的是它的人物塑造和它的劇情。



《封神第一部》裡的紂王、妲己,包括姬發和以往大家認知中的形象是差別很大的。在紂王殷壽這一形象的改編上,烏爾善導演希望人物要有自己的原始動力,國破家亡究其根本是由統治者自己的缺陷、自己的昏庸、自己的貪婪導致,所以電影《封神第一部》系列重新調整了殷壽這個人物的設定。紂王從“被動的惡”變為“主動的惡”,很多觀眾評價“這樣的殷壽是既俊秀又帶感”。



反觀當下電影觀眾對國風作品當中的歷史真實、歷史客觀等維度如此苛刻要求,很大一方面說明著觀眾對於該題材的關注與熱愛。比如《封神第一部》作為烏爾善導演封神系列的首部作品,觀眾都知道其還有第二部、第三部。



包括追光動畫出品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裡》,其是“新文化”系列的第一部,未來還會推出該系列的其他動畫電影作品與觀眾見面。



從這個角度來說,系列創作的第一步已經邁出,觀眾的關注度和評價視角也匯聚至此,觀眾們也希望有更多優秀的、逐漸進步的電影作品能夠湧入市場。



影視創作並不是教科書,我們應該抱著一種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國風電影。畢竟,電影是藝術創作的產物,它和真實歷史是不一樣的,它跟紀錄片也是不一樣的。認識歷史的途徑有很多,更加重要或者說更加有效的方式還是要通過閱覽書籍或者說去博物館聽導遊們講解來實現和獲得。



另一方面,隨著觀眾審美體驗的提高,影視藝術創作者們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在進行國風題材的歷史創作時,創作者們需要把握住一個改編的尺度,遵循“大處不虛、小處不拘”的原則。



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像《長安三萬裡》《封神第一部》這樣的電影出現,豐富觀眾們的觀影體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