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 | 成功逆襲!《封神第一部》為何這樣“改”


1905電影網專稿 改編“封神”題材並非易事,畢竟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圍繞《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各種經典版本的作品,從真人劇集到動畫劇集,不亞於另一個經典IP《西遊記》。


“封神榜”的故事不比《西遊記》的完整,本就有很多民間的平話版本,各種細節均存有不同,這又間接增加了改編《封神演義》的難度。更何況,要把一本章回體的小說改成三部曲,導演烏爾善要求編劇們一氣呵成寫完三部,每部又要獨立成章,就連他自己感歎,“三部曲的寫作很複雜,有任何的變化,前後都要來回調整。”



於是,他找到了曾合作過《畫皮Ⅱ》的冉平冉甲男父女,一同開啟了《封神三部曲》的創作。尤其是編劇冉平,曾參與央視經典劇集《水滸傳》的編劇工作,對改編名著有豐富的經驗。



《封神第一部》上映至今,排片逆襲,票房逆跌,目前累積超5億,不少網友開始催促著後續兩部的上映,好奇後面故事的推進,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次改編過於顛覆。兩位編劇在接受1905電影網獨家採訪時也回應道,“我們沒有顛覆《封神演義》,把小說裡的東西進行重新闡述。”


我們試圖從編劇們的對話中,找到觀眾對《封神第一部》不解的謎底,以及適度打開觀眾對後面故事的好奇。



01.人物調整


導演烏爾善找到冉平,希望一起創作《封神三部曲》,只是這次提前談了標準,可能要創作8年之久。對方以為這個時間只是一個玩笑,但沒想到,今年已經是這個項目的第十年。


2014年6月份,冉平和冉甲男開始了《封神三部曲》的創作,開始編排主要的情節和人物。從三部曲的結構來看,大家需要定下一個核心人物,考慮過薑子牙,但是烏爾善希望故事更具歷史感。


編劇們想到了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小說《封神演義》的基礎,於是,定了姬發作為主要角色。



在原著裡,姬發的篇幅並不算多,描述也比較模糊,甚至姬發和殷壽基本沒有見面,直到牧野之戰,他們才碰面,為了解決這個時空問題,編劇們大膽做出了“質子旅”的設定。



因此,《封神三部曲》有了以姬發和殷郊這兩個人物成長為主的關係線,“殷壽原本有兩個兒子,我們把他們和在一起,作為新的人物。”


冉平告訴我們,“類型化敘事最重要的就是簡單、鮮明,人物也要更加集中一些。”


與此同時,導演烏爾善和監製江志強拿著第一版的故事梗概,在市場上進行了部分深度的專業抽樣調研。在拿到數據之後的第一時間,整個創作團隊召開了一個非常大的會議,“我們才知道,原來很多90後、00後都沒有看過原著,對‘封神榜’的認知都是影視劇的片段,甚至連黃飛虎、土行孫都不認識。”



內部做了各種的討論之後,烏爾善認為,《封神三部曲》還是要做中國神話史詩電影,因此冉甲男決定把人物更集中一點,把人物讓位敘事空間,“對有的人物進行合並同類項,最後進行精簡。”而黃飛虎經典的反出朝歌赴西岐的橋段,則融在了姬發身上。



在冉平看來,這種讓位恰是改編小說的關鍵,因為即便是當年改編劇集《水滸傳》的時候,雖然有108將,但真正在劇集集中呈現的也是20餘人。最終,殷壽、妲己、薑子牙、殷郊和姬發成為貫穿《封神三部曲》的主要角色。


02.姬發和殷郊


相較於其他角色,殷郊和姬發有著明顯的成長弧度,《封神第一部》結尾,姬發回到了西岐,殷郊的肉體也在楊戩和哪吒的保護下,帶去仙山拯救。這兩個角色關係的分合變化,始終是《封神三部曲》的關鍵。



電影一出場,姬發的旁白中,就表明著對殷郊的崇拜,渴望成為那樣的人。只是在他覺醒之後,他和殷郊所代表的兩個家庭,恰恰是敵對面。在冉平看來,兩個人都有著原生家庭下的難,而他們背後所代表的國家,也意義非凡。


如果說,《封神第一部》能看到姬發的覺醒,那麽在後面殷郊回歸,也會有更明確的成長,“三部電影看完,會非常心疼殷郊,他該被虧欠的也都被虧欠了,他的委屈也真委屈,人物弧度會非常大。”



誠然,姬發和殷郊關係在劇作中,有很大的羈絆,不管是兩人直接的對手戲,又或者其他的信物。只是目前烏爾善為了時長,做了一些內容上的割捨。譬如,冉甲男為殷郊設計了一把鬼侯劍。



這把劍乃天下重器,持劍者代表著領袖梟雄。所以在殷郊誤傷殷壽逃跑之後,崇應彪撿到之後,就拿起來在軍營炫耀。但在結尾,這把劍出現在了姬發身上,其實在中間有一場和崇應彪的對手戲,姬發最終搶回了鬼侯劍,並打敗了對方,“這場戲拍得非常好看,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在導演剪輯版,或者其他形式上補回來。”


而觀眾目前最關心的姬發和殷郊後續故事,“兩個人的兄弟情感會非常豐滿,以及未來會殊途同歸。”


03.改編的重頭戲


《封神第一部》有兩場戲,從宣傳啟動之際,就給網友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不乏質疑。


一場是姬昌食子的戲份。在小說裡,姬昌精通算卦之術,算無所失。他為了打消紂王對自己卦術能力的警惕,假裝吃了兒子伯邑考的肉做的肉餅,而逃回西歧,並最終吐出一群兔子,甚至在有的版本中,“吐子”成了兔子的來源。但在《封神第一部》中,編劇們打破了這個設定,劇情變成了姬昌在知道“食子”後,而獄中崩潰。



“這個改編是為了塑造殷壽的惡,而姬昌則是代表了對人倫的維護”,冉甲男希望這種改編是能用當下的價值觀去理解的,“如果按照原著的方式,這其實是有違道德倫理的。”



除此之外,這些戲碼的改動,更多是為了服務於姬發。殷壽在牢中和姬昌說,“你還有一個兒子在我手上”。彼時身為質子的姬發仍被蒙蔽,希望姬昌認罪,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看清這件事。


姬昌則告訴姬發,“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在冉平看來,整個設定是為了引出這句話,而這恰恰是《封神第一部》中,最為核心的關鍵。



另一場則是龍德殿裡,四位質子和伯侯們對峙的高潮戲,則是將上述的價值觀進行鋪墊。


紂王和妲己因為《封神演義》,在世人眼裡,一個是殘暴無能的一代昏君,另一個則是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為了能突出殷壽的惡,編劇團隊們花費了挺長時間,雖然在小說裡,有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等元素烘托,但這些放眼古代封建帝王時代,並不足以呈現他的十惡不赦。



於是,編劇團隊創作了這場戲,“我們把他敗壞人倫的壞推到極致”,烏爾善在《封神三部曲》創作初期,就希望影片是討論善與惡,眾所周知,故事的結局是周朝取代了商朝,“三部最後的落點就是建立周禮,也正是中華文明的起源。”



而這些細節均能在姬發身上找到細節,尤其是他身上一直存留的玉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比德於玉,在中國思想層面中,有極高的地位,這也為這個角色的設定,做了注解,更是整個故事走向的“點睛之筆”。


04.紂王和妲己


只是相對原作,在《封神第一部》裡的妲己則變得更加簡單純粹。“她不是帶著禍國殃民的目的來的,她只是紂王的欲望放大器,她不是全人類的欲望對象。”冉甲男解釋道,“如果還是紅顏禍水的設定,太單薄,也太落後。”



在電影裡,妲己的前史是被十二金仙禁錮在昆侖山下的狐妖,她首先是帶有動物性的狐狸,其次是帶有法力的妖。因為殷壽的意外,而解救了她,“她就是來報恩的。”所以在這裡,妲己沒有過往影視作品裡“狐狸精”的魅惑之術,有的只是療愈能力。


殷壽和妲己在這裡,兩者情感也變得更加敞亮,她出現不久,就告訴對方自己是妖,能滿足對方所有曾經壓製著的欲望,而他能給予的,則是給她無盡的保護,即便是周邊最親的人提出的質疑,也想盡辦法去保護她,成全她。


這也是在《封神第一部》最後,妲己為什麽寧可犧牲盡自己的法力和精力,也要救回殷壽。殷壽和妲己的關係也會隨著後續發展,有不一樣的情感變化,《封神三部曲》的最後,兩人也會有一個令人想不到的特別結局。



對於編劇們而言,《封神第一部》在等待觀眾,能找到那些設計的巧思。


《封神三部曲》本就是個挑戰,尤其是第一部的故事,涵蓋了觀眾最為熟悉的橋段,以及各種人物,編劇們坦言,“負擔挺重的。”


只是如今電影上映,口碑和票房都給過去的時間給出了不錯的回應,而《封神三部曲》的故事未完待續,從這些細節和初衷來看,或許這也是觀眾對《封神第二部》和《封神第三部》期待的另一個緣由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