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評電影《長安三萬裡》:中國式動畫藝術新高度


原文標題:中國式動畫藝術新高度:超於常態卻藝術常新的《長安三萬裡》


作者:周星,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級教授,教育部戲劇與影視類專業教指委主任

          賴纓,北京師范大學戲劇影視學博士生


新片觀點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


01 開創性探索的“追光”再創造


恆定文化追求。在中國動畫探索中國式動畫再崛起的民族特色進程中,追光動畫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標誌性創造。自2015年推出長篇動畫電影《小門神》後,該公司開始明確定位青少年群體為主體觀眾,並通過情節設置拓展其他家庭成員參與觀影。


在隨後推出的《白蛇》系列動畫、《新神榜》系列動畫中,追光動畫持續選擇春節、暑假等較為成熟的電影放映檔期,以抓住暑期檔和春節黃金檔的觀眾流量。這種定位意識使得系列影片能夠更加精準地吸引目標觀眾,並通過片尾的“彩蛋預告”鎖定同系列下一部影片的觀影人群和預期票房收入。堅定理性而不捨追求,動畫光影的閃耀令人讚歎。《長安三萬裡》又跨上一個新台階:超越常俗、跨越年齡、詩意蔥蘢、暗襯歷史、文武融合、國漫造型新探索!



就敘事奇妙設計透視,這一次難以想象的《長安三萬裡》竟然168分鐘的片長推上院線,卻還收益了目前的15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第3位。《長安三萬裡》超長片長似乎會挑戰觀眾的觀影耐心和審美體驗。但同時,這也表現出創作團隊對影片內容和表達的充分信心,不過於緊湊、略帶隨性的敘事節奏使得全片呈現出中國水墨畫卷般的詩性和寫意,導演團隊也希望在這樣廣闊的敘事空間中展現更加豐富和深刻的故事情節,打造一部內容充實、觀影體驗獨特的中國動畫電影作品。


不僅於此,更難以想象以一個詩人和一群詩人的際遇伸展出近50首詩歌,還呼應耳熟能詳的自小背誦而讓人們津津樂道,文化追求的執著難有其匹。更匪夷所思的是,從一開始似乎敘事氛圍立在邊關危機,詩人將軍高適面臨著換將暗影,被前來督軍的公公責問,卻竟然開啟了敘事回溯他和李白的關係,跌宕不止,懸疑叢生。



在不斷周延的高適與李白以及諸多杜甫、王維等一乾盛唐詩人和藝術家的連綿故事後,誰也沒有料到最後翻轉為幾乎要成為囚徒的高將軍,卻挺立成為暗設計謀守關擊破敵手而挽救頹勢的大英雄。追光必出精品,再一次在創新超越常熟的影像之中,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式的動畫作品可以怎樣超於常態,卻賦予常理的創造。


02 藝術形式的中國式現代構造


自1941年萬氏兄弟推出神話題材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以來,中國動畫電影經歷了長時間的市場磨合與定位探索,也在21世紀全球電影數字化進程中逐漸摸索出自身發展路徑和產業模式。《長安三萬裡》作為一部位列中國動畫電影史票房第三的動畫電影,在定位意識和觀眾培養方面展現出了一系列的策略與機制。


其中特別注重中國風格的新創造,是追光的動畫創作始終在一種藝術構想的創造性和中國式的人物形象,與中國人的情感與思維去構築人物的獨特性。中國化的元素與中國人的形貌的誇張,卻貼切讓我們對武夫與詩人的結合,仗劍行俠與遊雲天下的融合,唐代貴婦的圓融豐腴與詩人的灑脫與飄逸之間的多樣把握。



《長安三萬裡》的詩意與史述之間構成的張力,讓揮灑自若的敘事進程具有老少鹹宜卻又充滿文人畫的描摹。對世俗社會的繁盛呈現、行舟江上的豪爽放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文人情感的灑脫鋪張等,都使得追光的作品既具有時代和誇張性,又具有人物文武相間而帶著激情澎湃的特點。構型上的孩子接受的動畫形象漂移在人文氣息濃鬱的歷史烽煙中,不再是小兒科一般的奶聲奶氣,卻有著蘊含萬端的氣息。



文人閑適的製造若隱若現,人物的際遇隱隱綽綽,尤其是眾多唐代著名詩人相融在一起,來來回回的思念和不捨如履的嚮往,將真正的文人或者說生活氣息超越了動畫片固有套式,即不只是俯就滿足孩子們的幼稚心理。其實中國動畫的世界性必然需要老少通吃,但何止是限定性的童稚,也不妨有特定對象的風流倜儻。於是溫暖高適和李白的少年結識、成年後的瀟灑自若,老年的邊關風雲淒厲,融合在這樣一個大尺度大長度的動畫作品中,令人觀之欲罷不能,深陷其間而既看到了時代風雲和歷史文人的聲情並茂的表現,也似乎接受了優秀詩歌的審美趣味與出口成章的動人感知。



03 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再想象


相較於產業模式和策略上的創新,《長安三萬裡》在敘事內容上也表現出了獨特的巧妙構思。影片緊密圍繞兩位重要詩人——高適與李白展開,它們在電影中形成了時代映射中的一元二體,以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選擇,凸顯出時代命運、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的緊密聯合,最終呈現出“殊途同歸”的奇妙耦合。同時,這部影片中經典詩歌舒展開的歷史情調,且由此塑造出唐代詩人群像,這些詩歌意象在視覺呈現中也得到了情境化展現。


以李白七言絕句《早發白帝城》為例,影片中高李二人的數十年友情原本會在暮年舊友別離中哀傷收場,但監軍程公公在大敗敵軍後擊劍唱出的“輕舟已過萬重山”則將二人的情感烘托至另一高潮,最終在觀眾的想象中留下深刻印象。電影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借助影像和畫面的力量,將詩歌中的意象變得更加生動和具體。《長安三萬裡》善用畫面的色彩、光影和特效,將詩歌中蘊含的美麗意境與情節場景相得益彰,賦予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具身體驗詩歌的美感和力量。



然而,儘管在敘事內容上展現出了巧思,但《長安三萬裡》在處理歷史細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將李白、張旭、裴旻的“三絕合體”改編到揚州,或將李杜的洛陽首遇放置在長安等。這些歷史細節的不符或改編,難免引發觀眾的質疑,也許需要提醒涉及歷史的表現的最大限度的處理好文化想象與歷史史實的平衡,為了持續推動民族文化在影視作品中的傳承和發展,需要更好地考慮敘事的需要和閱聽人的認可,確保歷史背景與文化想象的統一。但動畫電影如何處置真實歷史細節和詩意處置的恰切,何以把握藝術舒展的大局觀與細節的精神不失真,也需要我們更好的思考。


無論如何,《長安三萬裡》的敘事內容巧妙構思和詩歌意象的視覺呈現為影片增色不少,使其成為一部不同尋常的作品。中國式動畫藝術的開拓與精神張揚,在這裡得到新的激勵,這是其具有歷史價值的確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