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雨打濕了眼眶,年年倚井盼歸堂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

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節選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又叫踏青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一個。清明節裡,既有緬懷前人的深切悲思,又有著人間四月生機勃發的活力。

“清明”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長久以來,中國的多個民族都有過清明的習俗,雖然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歷書》

清明臨

四月至

落雨紛紛若柳絮

花飄花落知人心

涕泗橫流意難忘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節氣三候

一候桐始華

桐花是清明“節氣”之花,是自然時序的物候標記,喻示著三春之景到清明絢爛至極致,但同時由盛轉衰,既是春景的“高點”,也是春逝的預示。

二候田鼠化為鴽

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避暑,取而代之的是喜愛陽氣的鴽鳥,開始出來活動。以田鼠為至陰之物,以鴽鳥為至陽之物;比喻陰氣絕而陽氣漸盛。

三候虹始見

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

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節氣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重耳喝。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

後來晉文公想要重金獎賞介子推,可介子推隱居綿山,晉文公無處可尋。有人獻計火燒綿山,逼介子推出現。

可事與願違,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介子推留下一封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便將老柳樹賜為“清明柳”,曉諭天下,於是又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節氣飲食

仙人粥

以何首烏、粳米為主料,熬製的養生粥,有著補益精血、延年益壽的功效。

殘陽與你立黃昏,阿婆問你粥可溫。

清明團子

中東部一帶特有的清明美食,有上千年的歷史。清代《清嘉錄》中記載: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祖之品,皆可冷食。

子推饃

山西、陝西等地為紀念介子推的清明美食,花樣繁多,顏色鮮豔。

願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在最難過無助的時候開出最燦爛的花來。

節氣養生

飲食宜“清”

所謂飲食要“清”,就是說味道要清淡,少油、少鹽、少糖,稍放佐料即可,除此之外,吃飯分量要少,尤其是晚上,吃盡量偏素一些。清明時節要避免吃太多。

起居宜“閑”

“春眠不覺曉”,清明時候容易感到困倦,所以不能懶,而是要悠閑。所以大家可以趁著清明小長假約上小夥伴一起,踏踏青,放放風箏,就不會那麽春乏了。

運動宜“緩”

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要多做一些有氧運動。《黃帝內經》中說:“廣步於庭,被發緩形。”散開束發,不讓身體受到束縛,漫步庭院,不讓行動受到束縛。

精神宜“端”

清明時節祭祖的氛圍濃厚,但不要過分沉溺其中,陷入悲痛而無法自拔。春光大好,追思先人的同時,要珍惜當下的好時光。

穿衣宜“精”

這裡的“精”是指要懂得什麽時候加衣服,什麽時候減衣服,四月氣溫尚不穩定,小心穿著過於單薄,受涼而感冒。

節氣詩詞

清明

杜牧 (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黃庭堅(宋)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隻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蔫共一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點擊文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