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傳統文化之二十四節氣丨清明養生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的起源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三候

一候 桐始華

桐,是指白桐花。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春來萬物復甦,到清明時節,陽氣更盛,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

二候 田鼠化為鵪

鵪,是指鵪鶉類的小鳥。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鳥兒則開始出來活動了。田鼠為至陰之物,鳥為至陽之物。此語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三候 虹始見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說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出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候,虹始見。虹,音洪,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清明節氣正是人體內肝氣旺盛時候,而肝氣過旺就會對脾胃產生影響,妨礙正常消化吸收,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而引發各種疾病。此節氣中不可對肝臟進補,以防肝氣太旺,使肝陽上亢。古人所謂「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臟,乃順天理」。

從養生來講,清明時期,人體肌膚腠理舒展,五臟六腑因內外清氣而潤濡,人們宜多到戶外運動,如晨練、登山、踏青、郊遊等。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氣候潮濕,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

陽春三月,氣溫逐漸升高,桃花、野花爭相綻放,但在享受春光的同時,有些人卻出現鼻子奇癢、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因此,外出時要做好防護措施。

清明要防這幾種病

1、防感冒

清明時節乍暖還寒,細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這個時候出門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清明時節外出遊玩的時候,應帶上備穿的衣服以及感冒藥,遇到不適時,應該及時治療,不要影響到節後的工作生活。

2、防心腦血管病

氣象的多變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悲傷、心情不好、情緒低落,可能會導致和加重一些心腦血管患者的癥狀。

因此,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過度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

3、防情緒病

由於清明前後氣象忽冷忽熱、陰晴不定,因此精神疾病、皮膚過敏患者明顯增多,同樣也成為抑鬱、焦慮等精神疾患的高發期。

因此,提醒中老年朋友,一定要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

4、防腹瀉

清明時期出現腹瀉的幾率很高,所以飲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原則。

踏青和祭祀期間應多喝水,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蘿蔔等。另外還應注意多食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比如蛋黃和豆類等。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暢。《黃帝內經》上記載,「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所以,要學會製怒,保持心態平和,使肝火熄滅,肝氣順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