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獐子島扇貝“大規模死亡”,島民乾笑幾聲:你相信它們死了嗎?

【版權聲明】本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

如果是5年前,小李還會很自豪地對外說自己是獐子島人。但近幾年“獐子島扇貝”淪為笑柄,島上沒有更多營生來源,很多島民在計劃盡快逃離這是非之地。

11月14日,紅星新聞登陸獐子島實地探訪了解到,儘管獐子島發公告稱,扇貝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但多數島民向紅星新聞透露他們對此存疑。

另一方面,島民們由於“無權”在獐子島集團確權的海域下采捕,早就嘗試轉行,也有人選擇離島另謀出路。

【1】

扇貝殼成堆

島民稱並非全為近期死亡

13日,獐子島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稱,尚未能獲知導致本次蝦夷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的具體原因。更嚴重的是,獐子島認為,部分海域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

紅星新聞也來到獐子島集團的貝類資源養護事業部打探“扇貝死亡之謎”,工作人員以“不能接受採訪”為由拒絕回答問題。

為了證實扇貝情況,紅星新聞前去集團拉貝船停靠的碼頭附近打聽,但多數船員閉口不談,匆匆離去。“哪兒還有扇貝,都死光了,不知道原因。”

有船員說扇貝是得病死的,近幾年一到這個時期就死。但紅星新聞追問是什麽病時,這位船員又表示沒結果,專家也不知道。

在另一處碼頭,紅星新聞看到有人打撈扇貝殼,詢問得知都是死掉扇貝的殼,2天大概有6千斤。但紅星新聞發現,這些扇貝殼有些發白有些發黑。據島民解釋,這並不全是近期死亡的扇貝殼,期間夾雜很多死了很久的殼。也就是說,所謂打撈出來堆在那邊的“死扇貝”,並非全部是近期剛剛死亡。

“扇貝大規模死亡”的說法並不能讓靠海為生的島民們信服。每當紅星新聞詢問“扇貝為何死”的話題,大多數島民都乾笑幾聲。“你相信扇貝死了嗎?”有島民反問。

【2】

扇貝死因受質疑:

日本蝦夷扇貝耐寒耐活,放冰水5天都不會死

獐子島曾是島民心中的驕傲。這個地處黃海與渤海交匯海域的小島,是世界公認最適宜海洋生物生長的緯度,這裡有特殊的大陸架結構,處於遼南沿海與近海交匯處。

“陽光好的時候,海水深可見底。”在島上開計程車的大芬向紅星新聞介紹了獐子島的海域優勢,“海底銀行,說的就是獐子島。”說起獐子島海產的品質,大芬表示附近海域除了海洋島,幾乎沒有其他能和獐子島媲美。

公開資料顯示,獐子島海域具有獨特而神秘的生態環境,該海域平均水深達35米,屬深水島類型;平均水溫11º,常年寒冷,流速0.75m/s,海流湍急,0汙染,鹽度31‰,是僅有的國家級海珍原種場,該區域的海洋產品都有著世界公認最好的口味和營養價值。再加上距黃海冷水圈較近,海水交換能力和自淨能力強,又遠離大陸和主航道,汙染度低。

但這樣一個極致海域,卻接連爆發“扇貝大規模死亡”的消息。“死是很正常的,養海產這事七分看天,有死的太正常不過。”島民老王繼續強調,“但它(獐子島集團)說的大規模死亡不可能。”

老王表示,獐子島養殖的是日本蝦夷扇貝,當地水溫比獐子島冷很多。這種貝耐寒也耐活,放到冰水裡5天都不會死。對於之前“冷水團導致扇貝絕收”,當地島民根本不信。

也有一種說法稱,獐子島集團用的拖網會破壞海底植被,扇貝的生態鏈得不到保障,從而導致扇貝死亡。但老王和其他幾位島民並不這麽認為,“破壞植被雖然有可能,但幾十年來獐子島包括海洋島都是這樣收扇貝的,可你看海洋島有這些事嗎?”

島民們也不相信扇貝是受汙染而亡,“如果真是因病,水產研究所和養殖專家都能查出來。海洋島的蝦夷扇貝肯定也會受牽連。”但現狀是,似乎只有獐子島的扇貝“多災多難”。

按照島民的說法,扇貝“死亡”一方面是正常死亡,加之投苗的質量不高;另一方面則與被島民們深惡痛絕的“造假虛報”有關。

今年7月,經證監會調查認定,獐子島公司近年的業績涉嫌財務造假,2016和2017年度虛增利潤數億元之多。早在2016年,就有2000名島民實名舉報2014年的“冷水團造成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並非自然災害。

【3】

獐子島曾在休漁期采捕野生海參

不少島民準備打折賣房

靠海為生的島民可選擇的職業本就不多。在獐子島,居民們的可選範圍主要有3種:去獐子島公司打工,一個月2千到4千不等;做個體戶,開門市店;做漁民,個體單乾打漁。

單乾打漁這條路也不好走。6年前老王就做起了海釣,據他介紹,現在有五六百島民靠這個營生,一年收入在4萬之下,十分微薄。

打漁也是個看天吃飯的職業,且時間並不固定。11月的大連已寒風刺骨,但這是休漁期之後、元旦之前收獲頗豐的時機。外出海釣的島民只能抓緊這一兩個月的時間進行采捕。

而與周邊其他島不同的情況是,獐子島附近的多數海域均被公司“確權”。據島民反映,獐子島對300萬畝海域10年來實行著整體管控,不許島上居民在其海域上作業,他們只能去更遠的海域進行采捕。

此前獐子島集團曾發布《確權海域拉管鉤釣生產管理規定》,明確禁止外來船隻進入“確權海域”。

也有些島民索性放棄了出海打漁,在島上開店賣海參。據紅星新聞走訪了解,獐子島鎮上只有10余家海參店,幾乎全為近兩年新開。原因是,集團公司“終於”願意出售這些海產給本地島民。

島民小李透露,此前集團公司的海產會加工外銷,但近些年獐子島公司連年虧損,為了節約加工成本,也為了能盡快使海產“變現”,集團才破例賣給島民。

但獐子島的海參資源也在“告急”。有海參店老闆反映,收上來的海參個頭均不大。島民的反饋是:海參一般的生長時間為3年,現在不等其長大就都被收割賣錢了。

今年10月,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獐子島在伏季休漁期開展野生海參采捕,或已涉嫌違規。此次在8月伏季采捕海參的數量高達數萬斤。獐子島的海參資源也在逐步透支。

“這裡已經不能生存了。”作為獐子島土生土長的島民,老王已經著手想把自己開的漁家樂賣掉,遷到別島上。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島民向紅星新聞透露,正在找尋買家,打折賣房。

小李是目前還堅守在獐子島生活的為數不多的年輕人。他說,獐子島從2012年的1萬多島民,到現在戶口在冊的只剩4千餘人,“老弱病殘窮”,他這樣形容還留在島上的居民狀態。

他不知道自己將會在什麽時候離開,“也許下一次再看新聞,你們看到的不光是扇貝沒了,可能海參也沒了,人也走光了。”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趙倩 大連報導 攝影 王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