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藥酒簡介-眾創粟力道張愛權

藥酒又稱酒劑,一般是指以中醫藥學為基礎,以療疾強身健體為目的的中藥與酒結合的產物。藥酒的製作方法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用酒(白酒或黃酒)為溶媒,與葯料以不同形式結合後取得含有藥物成分的澄明液體;另一種是以藥物和穀類共同作為釀酒原料,以不同形式加曲釀製成藥酒。

藥酒還可以分為「藥酒」和「補酒」兩大類,二者有明顯的區別。

藥酒以防治各種疾病為目的,以酒類浸漬藥物所取得的特製酒。這種酒在配方上有嚴格的要求,在飲用時,必須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這種酒都具有不同的治療疾病的功能,如通經活絡,祛風散寒,退熱安神,殺菌消毒,增強藥性,改善體質和精神等,有麝香虎骨酒、五加皮酒等。

補酒,又稱為「滋補酒」「健身酒」「養生酒」等,其特點是供一般身體虛弱者強身健體之用,有延年益壽之功能,飲用上不似藥酒那麼嚴格。因此,這類酒仍屬一般飲料酒,如人蔘酒、鹿茸酒、天麻酒、黃芪酒、雪蛤酒、蜂王精酒等。不過,飲用這種酒時也最好請教一下醫師,根據飲用者的身體需要選用,亂飲亂用也有弊病。如有的人體質不適於以人蔘滋補,用了就出現副作用,所以有「虛不受補」之說。

(二)藥酒小史

中國的藥酒始於何時,難以說得確切。據推論,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在我國中醫學上,有「醫源於酒」的說法。就是說,我國古代人最初治療疾病,是以酒為藥物的,因此又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

在殷商時期(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藥酒的應用就已經取得了比較成熟的經驗。如甲骨文中就出現了「鬯其酒」三字。這三個字結合在一起是什麼意思?漢代人班固在《白虎通義·考黜》中說:「鬯其,以百草之香,鬱金合而釀之,成為鬯。」這就是說,當時人已經懂得選擇以多種草藥,特別是有香味的草藥製作酒了。在距今兩千多年之前編著的《黃帝內經·素問》中,就講到了以「湯液醪醴」治病的道理。「醪醴」,指的就是用以療疾的藥酒。

周代和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11世紀—前221年),我國人民製作藥酒以及用以治病的經驗,就已經十分豐富了,這是有大量古籍記載為證的。較早提到藥酒的是《詩經》。《大雅·江漢》中說:「厘爾圭瓚,秬鬯一卣。」「秬鬯」就是以一種稱為黑黍的糧食,加上鬱金香等有香味的草藥製作的藥酒。《大雅·早麓》中有:「瑟彼玉瓚,黃流其中。」朱熹注雲:「黃流」就是藥酒的一種。據《史記》記載,戰國時名醫扁鵲,就已有豐富的以酒療疾的經驗,提出病在腸胃「酒醪之所及」的理論。當時已不僅用製好的藥酒治療疾病,而且精通以酒助藥性解決患者的問題。

春秋戰國以後的秦漢時期,我國人民製作藥酒以療疾已經有了很高的水準。如秦漢時託名傳說中的神農氏撰寫的《神農本草經》中,對藥酒的使用就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諸,宜水煮者,宜酒漬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這裡說的「酒漬」,就是指用酒作溶媒浸漬藥物而製成的藥酒。

漢代人對用酒製藥尤為重視。秦漢之際,酒及藥酒用於醫療方面已非常普遍。迄今我國已發現的最古醫藥方書《五十二病方》系秦漢時期抄成之帛書,於1973年在長沙市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其中載有大量遠古及先秦時期所流傳下來的方葯,也記載了內外用酒配方30餘首,用以治療疽、蛇傷、疥瘙等病。馬王堆出土的另外兩本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也有酒劑配方、藥酒用藥、釀製工藝等記述。東漢時著名醫生張仲景在《傷寒論》一書中提到的用酒的方劑就有21例之多。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方論》一書中,不僅總結出許多以酒製藥劑的方法,而且提出了製作補酒用以健身的方法。

兩晉時期,出現了製作葯曲和使用藥曲釀酒的工藝。製成的藥酒,既有大麴酒的風味,又具有中草藥的芳香,還有健身祛病之功,這在世界釀酒史上是一種創造。晉代葛洪《肘備份急方》載有浸漬、煮等製藥酒的方法,並記錄了桃仁酒、豬胰酒、金牙酒、海藻酒等治病藥酒。張機的《傷寒雜病論》更有紅蘭花酒、麻黃醇酒湯、栝蔞薤白白酒湯等配酒藥方和酒劑治療疾病的有關記述。

總之,上述這些古方書和中醫經典著作,反映了秦漢時期以及在此之前,古人已廣泛地將藥酒運用於臨床,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一提的是漢代末年、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在製作麻沸散和用酒沖服麻醉藥用於手術治療方面,乃是一大創舉。史籍中記載了不少華佗以酒助藥力治療頑疾的故事。華佗不僅在外科臨證時用酒,在內科也用酒。他在《中藏經》一書中就介紹了製作「延壽酒」的方法,用以養生、延壽。這是浸漬酒法及功用很好的說明。南北朝時期的煉丹家、醫學家陶弘景,也是這一時期用酒治病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本草經集注》一書中,首次將酒列入藥品之中。陶弘景將酒列為「中品」,說明當時人已認識到酒在養生、遏病、補虛羸等方面的特殊功效。陶弘景在書中還提出了製作藥酒的規程。北魏人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提供的藥酒、補酒不下數十種,其中藥酒有麥曲白酒、粟米酒、九醞春酒、五加皮酒等,補酒有胡椒酒、黍米法酒、焦麥曲法酒、三九酒、酒酢等共38種。賈思勰不是醫學家,他之所以能總結出這麼多藥酒和補酒,說明當時藥酒和補酒的生產和應用已十分普遍。

唐代的經濟發展較快,醫學又有了明顯的進步,藥酒的製作也隨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唐高宗三年(公元659年)頒布了《新修本草》官方藥典,共收入藥物850種。在我國這部最早的藥典著作中,首先將葡萄酒列入了補酒。這個時期的「藥王」孫思邈,他在《備急千金要方》高職門設定了「酒醴」一章,可見他對藥酒的重視。其內容較葛洪的《肘備份急方》更為詳盡,而且還補充了服用藥酒的注意事項。如「使酒氣相接,無得斷絕」,但也「不可令至醉及吐」,否則「大損也」,認為「冬宜服酒,至春宜停」。書中列酒方達30餘首,不少至今仍在運用。他在此章中收入的藥酒就有石斛酒、烏麻酒、鍾乳酒(2種)、枸杞葛蒲酒、虎骨酒、蓼酒、小黃芪酒、黃芪酒、茵芋酒、大金芽酒、秦艽酒、術膏酒、松葉酒、側子酒、人蔘酒、五加酒、巴戟天酒、磁石酒等。書中還介紹了以「冷浸法」製藥酒的方法:「凡合酒,皆薄切葯,以絹袋盛葯,納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孫思邈對各種藥酒的用處和功能也都作了詳細介紹。如虎骨酒治骨髓疼痛、杜仲酒治腰腿疼痛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