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官方要求小區配套幼稚園辦成普惠園,運營成本成“攔路虎”

得知小區配套幼稚園將不得辦成營利性幼稚園後,通州區河畔麗景小區一家民辦園的王園長感到頭疼,“變成普惠園後,收費標準必須降低,儘管政府或許有補貼政策,但真的能解決高昂的成本問題嗎?”

園長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幼稚園收費分為三部分,2400/月的保教費和25/天的夥食費,另交納幼兒生活必需品費3000 元(包括幼兒在園期間使用的統一生活物品)。“之前也有家長提到費用太貴的問題,但我們辦園的成本與日俱增,政府支持力度小,費用自然比公辦園高。”王園長稱,如果要變為普惠園,政府需加強支持力度。

近年來,伴隨著學前教育的缺口逐步接近峰值,鼓勵普惠性幼稚園擴容成為了發展學前教育的當務之急。作為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主要管道,城鎮校區配套建設幼稚園發展迅速,卻也問題百出。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小區配套幼稚園應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稚園。

事實上,2010年以來,《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乾意見》和教育部等部門《關於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均對城鎮小區配套建設幼稚園提出明確要求。目前,全國已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頒布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建設管理的具體辦法,加強了小區配套幼稚園的規範管理。

然而,實際效果不盡人意。

據2017年對全國學前教育調研結果顯示,一些地方城鎮小區有的沒有配建幼稚園,有的雖然建了但沒有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小區配套幼稚園具有天然的地域壟斷性,這些小區配套學前教育資源的嚴重流失,是造成城鎮“入公辦園難”“入普惠性民辦園難”“就近入園難”的主要原因。

“國家強調發展普惠園自然是有利於學前教育整體發展,但對於民辦園而言,的確需要更多支持。”江西省贛州市公務員小區幼稚園是一所已開辦20年的普惠性民辦園,園長鍾幸蓉卻仍然為學校的發展感到頭疼,她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學校學費和夥食費為一學期各2000元,因為收費低,生源不成問題,但是學校運營成本卻越來越高。”

“近兩年,房租和物價不斷上漲,學費卻沒有變過。”鍾幸蓉稱,由於幼稚園為了保證師資力量,還需要出資讓教師定期參加培訓進修甚至出國學習,“成本問題確實是不小的困擾。”

成本與收益問題,的確是許多小區民辦園對納入普惠性幼稚園望而卻步的一大原因。

據北京晚報此前報導,一所200人左右的民辦幼稚園按每生每月2000元的平均收費,一年至少需支出350餘萬,毛利率只有10%左右。

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雷芳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普惠性民辦園的保質、平價運行,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經費,但從實踐來看,經費投入缺口很大。

根據2018年7月教育部最新發布的《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快報》,目前學前教育投入16.11%的增速已遠高於義務教育。即使該高增速在未來3年能夠保持,至2010年的學前教育投入將從2017年的每年3255億增加到5000億左右,但要承擔80%即4160萬兒童的公辦或普惠入學,則財政支出上約有1770億左右的資金缺口。

雷芳以長沙市為例,長沙市級設立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獎補專項資金1000萬元,根據各區縣(市)開展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建設工作的努力程度、財政投入力度等因素,補助到各區縣。各區縣政府根據民辦幼稚園等級評定結果和區縣財政狀況確定補貼標準。“這就使得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的補貼資金主要由區縣級財政負責,困難很大。”

“除少數高收費民辦園外,50%以上的民辦幼稚園都希望發展成為普惠性民辦園,但大部分都不太了解政府扶持和監管性民辦園的具體措施,對被認定為普惠性民辦園後能否收回成本心存疑慮。”雷芳說。

對此,教育部學前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劉焱建議,建設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應當讓大部分幼兒能夠就近在家門口、交差不多的費用、進差不多品質的普惠性幼稚園,享受基本有品質的學前教育。

“應當以教育公平為原則,建立合理的普惠性幼稚園成本分擔機制,消除不同辦園體制普惠性幼稚園之間的收費差異,實行普惠性幼稚園收費標準、撥款、資助、品質監控一體化管理機制。”劉焱稱。

此外,《通知》還要求,城鎮小區沒有按照相關標準和規範規劃配套幼稚園或規劃不足,或者有完整規劃但建設不到位的,要通過補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換、購置等方式予以解決;對存在配套幼稚園緩建、縮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問題的,在整改到位之前,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已建成的小區配套幼稚園未移交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應限期完成移交,已挪作他用的要予以收回。

“目前,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普遍存在沒有規劃、規劃不落實、應建未建、應交未交、挪作他用等突出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公開表示,此次治理將聚焦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環節的突出問題,解決規劃建設移交不到位及不普惠等問題。

儘管社區幼稚園問題不斷,伴隨著“全面二孩”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於社區幼稚園的需求卻是與日俱增。自2017年,北京市教委會要求新建小區必須配套幼稚園,全國多地也陸續發布和實施幼稚園與居住區同步建設的相關政策。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對於新建小區配備幼稚園這一舉措,87.2%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其中,39.8%的受訪者非常支持。

“新建小區配建幼稚園後,孩子在家附近就可入園,有利於兒童在心理上接受幼稚園教育,也緩解了家長的壓力,同時提高了幼兒的入園率和學前教育普及程度。”西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唐智松認為,由於歷史欠账太多,除城市裡具有較好條件的幼稚園外,廣大農村地區及新建小區的幼稚園,在場地和師資等方面都是非常薄弱的。因此,近年來政府開始把學前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並在場地建設、師資配備等方面作出了指導性要求,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唐智松建議,政府應當在對新建小區人口及幼兒人數進行測算的基礎上,在新建小區土地出售時就規定性預留出幼稚園場地,規定一定規模的幼稚園的場地建設要達到標準要求。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強調,在集中治理中,仍有很多需要啃的硬骨頭,比如小區已經建成並驗收,開發商沒有配建幼稚園,且小區也無空地,開放商已撤離,那麽誰來承擔補建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