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聽禽自在啼:天籟之聲與音樂養生

音樂能夠舒緩人的情緒,被歷來養生家所提倡。自然之物中,鳥鳴悅耳,可以娛情。

本文從“禽”的造字結構出發,結合先秦道家師曠的《禽經》、鳥聲在漢字中的不同表達,最後結合嵇康的“自然之和”來看看聽禽之趣與音樂養生。

1

二足而羽

禽(資料圖)

禽,甲骨文像一個網,本意是用網追捕空中的飛鳥,這個字也間接說明古代人與鳥的關係:人鳥無爭,鳥不懼人

後人在其基礎上,在左邊加上“手”,成為“擒”,表示抓、拿。另一字也與鳥有關,即“羅”,意思是用支架在地上的網罩住覓食的鳥。

簡單來說,“禽”、“羅”都是抓鳥的工具。

《爾雅·釋鳥》將“禽”解釋為:“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白虎通》中有:“禽,鳥獸總名,言為人禽製也。

禽,即為“二足而羽”的鳥的總稱。先秦道家師曠所作的《禽經》,是中國較早的一部鳥物志,記載了不同鳥類的名稱、形態、習性等。

師曠是道家樂師,琴藝高超,能以樂器擬禽聲與鳥相和

《韓非子·十過》中介紹了一個故事:“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於郎門之峗。再奏之,而列。

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之聲,聲聞於天。”意思是師曠演奏《清徽》時,引來了一群玄鶴的爭鳴起舞。

足見,人所作音樂能以與自然中的禽鳥之聲相輔相成,形成美妙的旋律

中國民間音樂中,有很多作品是以樂器來模擬鳥鳴聲,諸如我們熟悉的《空山鳥語》、《百鳥朝鳳》等。

2

鶯鳴嚶嚶

中國漢字中關於鳥聲音的模擬,可謂是十分豐富

《禽經》中有:“烏鳴啞啞,鸞鳴噰噰,鳳鳴喈喈,鳳鳴啾啾,雉鳴嘒嘒,雞鳴咿咿,鸎鳴嚶嚶,鵲鳴唶唶,鴨鳴呷呷,鵠鳴哠哠,鵙鳴嗅嗅。

《樂書·琴聲論》引《白虎通》中寫有:“古人所謂至樂通天地,變四時,又曰安國家、治人民,莫若乎五音,豈不信歟。關關嚶嚶,春鳥聲也;

肅肅雍雍,秋雁聲也;巍巍湯湯,山水聲也。”

其中這“嚶嚶”一詞,現代年輕人則用來表示人的哭聲,卻不知其出於鳥鳴

鳴(資料圖)

漢語中除了擬聲詞之外,還有諸如“戛然長鳴”這類詞,表鳥聲的清脆嘹亮

同時形容鳥發聲的動詞,有“鳴”、“叫”、“啼”等。“鳴”,甲骨文是一個“口”,一個“鳥”,最早就是指鳥聲。

《易?中孚》中有:“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3

自然之和

無論是中國的漢字還是音樂,對於鳥聲的記錄或模擬都很豐富

天地之間,鳥鳴、風聲、流水聲,統稱為“天籟”,語出《莊子·齊物論》:“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李白有詩寫有:“天籟何參差,噫然大塊吹。玄元包橐籥,紫氣何逶迤。七葉運皇化,千齡光本支。仙風生指樹,大雅歌螽斯。”

鳥的鳴叫聲,猶如音樂一般悅耳,我們可以靜下來心來,仔細聆聽鳥聲裡自然的訴說。

《黃帝內經》中就提出音樂對五髒的調養的功效以及對應關係:“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徵,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五音可以入五髒,對全身的調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也提到了音樂的“自然之和”:“音聲有自然之和而無系於人情,克諧之音成於金石,至和之聲得於管弦也。”

又有:“和心足以內,和氣見於外。故歌以敘志,舞以宣情;然後文之以采章,照之以風雅,播之以八音,感之以太和。”

通過音樂的涵養,人可以達到內心的舒暢,從而有助於內心的和諧,以達到養生的功效

禽鳥之音,是天地給人們的饋贈。立足於樹下,聆聽鳥兒的鳴叫,感受“天籟”之音,盡享鳥兒的怡然自得。

此時,若是再配合調息,讓自己的內心逐漸靜下來,暢遊寰宇,也是一件美事。

(編輯:西銘)

聲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