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風浪與迷霧中的獐子島:昔日海底銀行為何成為受災地

獐子島作為大連市的一座附屬島嶼,沒有因為豐富的海洋資源、旅遊資源而聲名鵲起,卻因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獐子島集團”,002069.SZ)屢屢成為社會的輿論焦點。在5年時間內,獐子島發生了三次扇貝“跑路”或死亡事件,“扇貝跑了”也一度成為了網絡熱搜詞。

11月11日,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獐子島集團)發布公告,稱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準僅為前十個月平均畝產的八分之一。近年來屢次發生的扇貝“跑路”或死亡事件,讓外界對這個海中小島充滿了疑惑和猜測,而獐子島上的居民對屢屢發生的“天災”也是充滿了憂慮,為何昔日一座為大自然所饋贈的“海底銀行”成為了周邊沿海地區唯一的“受災地”?

流言中的獐子島

在東獐漁港港口,受當日海上大風影響,獐子島集團的捕殼船全部停列在碼頭一側。“現在的這個時候,除了記者也沒人會到這個碼頭來了。”一名島民向記者坦言,島上的人都知道海裡的扇貝沒了,但具體什麽原因,誰也不清楚。

11月11日,獐子島集團發布公告稱,價值3億元的扇貝突然死亡。消息一出,資本市場一片嘩然,距離上次“扇貝死亡”事件僅僅過了一年,獐子島集團再次宣布,在養殖海域的扇貝出現大面積死亡。

“撈上來扇貝是真的死了,這都是我們親眼所見,但具體是什麽時候死的,我們就不知道了。”一名在東獐漁港附近的漁民告訴記者,“最近一畝海裡只能撈上幾斤活扇貝,說是死了九成以上一點也不為過。”

對於扇貝是什麽時候死的,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在11月14日面對媒體質疑時表示,“扇貝是剛死的。”同日,獐子島集團和相關部門組織相關專家登島調查,16日,相關專家結束調查。19日晚間,獐子島集團發布公告稱,根據專家組的調查顯示,扇貝是近期死亡。

扇貝死亡的原因眾說紛紜,但島民們有目共睹的是,在去年播苗之時,播苗船隻明顯少於往年,“前些年,公司的三四艘船加上外來的一兩艘船播苗要好幾天,去年一共就只有公司的兩艘船播了兩三天就完事了。”

自2017年第一次“扇貝死亡”事件發生後,根據獐子島集團公告,公司已經將扇貝的養殖規模從234萬畝降低至60萬畝。扇貝的投苗面積從2012年89.43萬畝減少到2018年的32.25萬畝。在2019年1月~10月,由於未到投苗時節因而暫未投苗,但采捕面積僅有17.8萬畝,而在2012年的采捕面積為80.82萬畝,2017年的采捕面積為60.7萬畝。

在位於東獐漁港的貝類加工中心,獐子島集團的全部捕撈船已經停止作業,但仍舊有貨車在裝卸貨物,根據周邊居民的介紹,本地的捕撈船的捕撈已經滿足不了工廠的生產需求。

“外來的扇貝送至此加工生產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了。”島上一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些扇貝來自山東以及周邊島嶼,實際上獐子島集團購買外來的扇貝再加工其實完全是在虧錢運轉。“現在獐子島集團在島上的資產也處置了一些,其中包括一艘運輸船和若乾捕撈船,有部分資產包括運輸船是抵押(轉賣了)給了海洋島(臨近的一座海島)的一家公司。”

對於虧損運轉貝類加工廠以及處置資產的說法,記者試圖向島上公司負責人和董秘辦方面求證,島上負責人表示一切對外口徑由董秘辦負責,記者來到獐子島集團辦公所在地的大連富力中心,工作人員卻以董秘不在工位為由拒絕接受採訪和回應。記者嘗試向獐子島大股東實際控制方獐子島鎮人民政府了解公司現狀,但鎮政府方面表示不便接受採訪予以回絕。

島民的憂慮

“在2014年獐子島集團首次出現冷水團事件之時,島民還是願意幫助公司挺過難關的,但現在經過這麽多事以後,大家的想法也都不盡相同了。”獐子島上的一名居民告訴記者。

根據該居民介紹,自獐子島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以來,獐子島的海洋資源就一直集中在公社手中,1992年在人民公社的基礎上成立了獐子島集團,成了島上唯一的經濟支柱。據《獐子島鎮志》記載,1980年,獐子島捕漁業的經濟收入已達到1736萬元,其中純收益超過900萬元。到2000年,獐子島鎮總收入6.79億元,純收益2.1億元,平均收入超過10000元。而當年全國城鎮居民平均收入為6208元,農村平均收入2229元。獐子島也因此獲得了“海上大寨”“海底銀行”的美譽。

“島上的漁民只能到遠海進行捕魚作業,在島上能望及的養殖區域都是被獐子島集團所承包的,鎮上以及人民政府主要收入來源其實都是獐子島集團所支撐的。”島上一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獐子島鎮政府作為獐子島集團的大股東以及實際控制者,實際上將這片海域使用權以很低的價格予以了獐子島集團。

記者注意到,在2018財年,獐子島集團支出的海域使用金僅為15444元,但獐子島集團卻將超過1618萬畝的海域使用抵押權換得了超過14億元的短期借款。海域使用金指國家以海域所有者身份依法出讓海域使用權,而向取得海域使用權的部門和個人收取的權利金,根據財政部、國家海洋局印發的《關於調整海域、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徵收標準的通知》規定,獐子島所屬的長海縣為四等海域級別,由於獐子島所使用的海域為開放式養殖用海,因而徵收費用全部由當地政府制定。

根據多名島民的說法,在往年,獐子島都會向島民分發補助。“以往每年的7月和年度都會發放補助,但也並不是說按照當年的業績來分紅,只是按照人口和年齡來發放補助。”鎮上居民告訴記者,往年每年每人能分到2000元錢,60歲以上的老人發3000元,80歲老人發4000元,自獐子島上市以來每年如此。“按照島上符合要求的本地人口推算,每年光發放的錢大概就有2000萬到2500萬元左右。”但顯然目前島民的補助已經受到了影響。“第一次停發是在2014年,也就是冷水團事件發生後,其實事件發生後居民都理解公司的狀況,甚至願意集資幫助公司渡過難關,但隨後公司的各類事件頻頻發生,一直到現在,除了2016年減半發放了一次補助外,島上再也沒有發放任何補助。”

雖然生活補助是以當地鎮政府的名義下發的,但島上的居民也都清楚,這些錢都是由獐子島集團所出,“往年鎮政府將公司分紅而來的錢再下發到居民手上。”一名島民告訴記者,“但現在本土居民不但收不到鎮政府這些補助,反而要求外來遷入戶籍的居民補交一系列費用。從1956年以後遷入的居民為界限,從出生年月開始計算,一年補交700元錢,很多被徵收對象一次性要求補交近萬元。”

對於在獐子島集團工作的島民來說,目前形勢同樣不容樂觀。“其實,獐子島集團之前還是不錯的,島民也都願意在公司工作且感到自豪,公司的各類福利社保都非常齊全,但隨著各類事件的爆發,公司職工的薪水也降到了最低水準。前幾年,一名工人的工資大部分是在3000元到4000元左右,而現在平均每月只有2000元月薪。”一名島民表示。

對於獐子島目前的狀態,接受採訪的島民都表現出了深深的憂慮,在獐子島集團公司上班已經很難維持開銷,而島民在島上的就業機會寥寥無幾。“除了獐子島集團以外,島上就僅有幾家遠洋的漁業船和公司,島上的海洋資源幾乎被獐子島公司掌握,外來的公司無法插足,漁民想申請海域養殖也無可申請。”

獐子島走向何方?

據了解,每年11月中旬是扇貝苗播種的季節,但在記者登島時,獐子島集團的播種作業卻並沒有開始。“現在扇貝死亡的原因還沒查明,所以暫時停止播苗工作。”一名獐子島生產培育基地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島民同樣透露出了擔憂:“這些海產品的播苗和種莊稼是一樣的,過了這個節氣再播種成活率就會出現問題,他們(獐子島集團)明年的收成還是個難題。”

在回復深交所的關注函中,獐子島集團方面回應,在獐子島海域還有各類土著養殖品種,因而扇貝的問題不會對公司產生致命影響。對於深交所針對獐子島集團的經營是否已經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獐子島集團的回復為“拖網會對增殖區海底環境產生一定的改變,但是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準”。

對於扇貝的打撈辦法,東獐漁港的一名漁民告訴記者:“扇貝都是在海底生活,捕撈船就是將一個類似耙子的拖網下放到海底的海床上,然後船隻進行拖行,這樣‘耙子’所到之處的扇貝都被耙到網裡。同樣,所到之處的海床也被‘耙子’翻了一遍。”“對海底環境肯定是有影響的,扇貝的食物就是海底的藻類,他們破壞了藻類的棲息地,扇貝當然受影響了。”

面對深交所對長遠發展的質疑,獐子島集團回復稱在外地設有多家子公司,可以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多元化的保障。根據天眼查顯示,獐子島集團除了在大連本地設有養殖公司,對外在福建、山東、雲南等地設有養殖的子公司,其中,山東的多家子公司也從事扇貝、海參養殖的經營。

雖然獐子島集團在外地的布局可以在資本市場為自己爭取一些認同,但對於獐子島的居民來說,接連的“天災”讓獐子島的海洋資源呈現出迅速枯竭的狀態。

在8月份,深交所曾問詢獐子島集團在禁漁期捕撈海參的情況。獐子島集團對此發布公告回應稱,的確於8月海參夏眠期采捕,但采捕的海參是公司海洋牧場增養殖模式下的主要品種之一,即投入苗種,人工增殖生產。有養殖戶卻告訴記者:“海參是在11月份才打撈,夏季是不適合海參打撈的,海參怕熱,夏季相當於‘休眠期’,這個時候的海參個頭很小,賣不上價格。” 記者走訪了島上的商戶,商戶們普遍表示獐子島集團的漁業早已大不如以前,“現在打上來的海參明顯比以前的短得多”。

對於獐子島集團8月份補參的消息,周邊的商戶早就有所耳聞,“據說是為了回流資金,所以海參還沒長大,提前打撈。” 對於獐子島公司的此種作業方式,港口的居民卻似乎並不奇怪,“養殖扇貝豐收的時候,扇貝的貝殼有手掌心大小,捕撈小扇貝一般都會扔回海裡繼續養殖,今年撈上來的扇貝就無論大小一律拖上岸了,一般養殖的扇貝也是周期性地捕撈,後來公司的船就常態化地捕撈,據說也是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

“之前大家都說獐子島海底下最少躺著幾個億(海洋資產),現在誰也沒有底氣說這話了,獐子島還有周邊的漁船早就去遠海捕魚了,獐子島水域究竟還有多少資源誰也說不清了,只知道獐子島公司的捕撈船捕上岸的東西越來越少,越來越小。”東獐漁港的漁民告訴記者。

“在二十多年前,獐子島的繁榮曾吸引了大量周邊地區的人民上島生活工作,島上也迅速建立了各類生活配套設施,我也是在二十多年前來到獐子島的,獐子島雖然不大,但是公交、學校、醫院、供暖都配套齊全。”

一位島民告訴記者。但對於島上的居民來說,目前在獐子島集團供職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由於獐子島集團經營狀況大不如從前,薪水減少、人員招聘減少,使得島上的居民很難享受到獐子島集團所帶來的紅利。

在漁業方面,居民去當地和臨島的捕魚船工作,雖然船員的薪水不菲,但由於工作本身危險且非常辛苦,很多年輕人不願參與只能離島尋找工作。“海洋養殖資源全部在集團手中,島上居民也只能靠垂釣旅遊業獲得外來的收入,但北方的海島旅遊業季節性很強,在秋冬季僅僅有大連附近區域的釣魚愛好者登島,根本成不了大氣候。”一名從事農家樂的居民告訴記者。“對於我們來說,獐子島集團的問題不單單是扇貝死了這麽簡單,居民對獐子島的信任也如同海底的扇貝一樣飄忽不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