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扇貝又跑路了!獐子島回應:將大幅壓縮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

還記得那個因扇貝多次“跑路”而聞名A股的獐子島嗎?這家公司又來刷臉了。

4月27日,獐子島公布了2019年一季報,淨利潤虧損4314萬元,理由依然是“扇貝跑路”。這引來了來自中小板公司管理部的問詢函,深交所連發10問,要求獐子島予以解釋,其中包括審計所提供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背後的原因;曾經許諾的“恢復經營能力”進展狀況;海參、鮑魚產品毛利率暴增的原因等。

5月29日周三傍晚,獐子島回復深交所問詢函稱,公司關閉風險敞口,重新布局海洋牧場,將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壓縮至約60萬畝,降低系統性大規模死亡風險對業績影響。鞏固加強海參、海螺、海膽、鮑魚等土著品種的資源培育,依托土著品種抗逆性強的固有屬性,深入挖潛,穩定海洋牧場的產出與效益。

其實,關於這一“關閉風險敞口,重新布局海洋牧場”的措施,獐子島此前在2018年2月5日早間披露的應對方案就曾提出過,稱將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由234萬畝壓縮至約60萬畝,按3年輪收輪播方式,推動該60萬畝精選區恢復至2006年公司上市前後的傳統穩定高產模式。此後,又於2018年4月28日披露的公告中正式提出了包括這項舉措在內的11項應對舉措。

在一年落實之後,獐子島在公告中披露關於該措施的進展有效性,具體來看,公告提到:

公司重新布局海洋牧場,調整了確權海域的用海規劃,將現有確權海域劃分為資源區和生態區。①資源區內,將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壓縮至約60萬畝,底播增殖區為位於島嶼周邊的傳統穩產區域,在資源區內設立土著品種海螺的資源養護區。秉承生態可持續、產業可持續的理念,滿足生物多樣性需求提升海洋牧場可持續產出能力,鞏固加強海參、海螺、海膽、鮑魚等土著品種的資源培育,依托土著品種抗逆性強的固有屬性,深入挖潛,穩定海洋牧場的產出與效益。②生態區內,設置生態隔離區,用於滿足養殖容量需求,穩定產出並降低系統性大規模死亡蔓延等風險。

公司對海洋牧場重新布局,致力於加快海洋牧場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降低海洋牧場規模風險。具體表現在:一方面公司將蝦夷扇貝底播作業主要集中在傳統穩產區,擬通過“精養”措施來提高部門面積產出;另一方面,蝦夷扇貝底播規模壓縮至約60萬畝,按三年滾動收獲,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苗種費投入,降低系統性大規模死亡風險對業績的影響。

2018年,公司底播蝦夷扇貝苗種費投入11,351萬元,同比減少64.73%;海螺產品實現收入11,916萬元,同比增加39.44%;海參產品實現收入20,871萬元,同比增加14.22%;鮑魚產品實現收入18,639 萬元,同比增加67.69%;海膽產品收入2,568萬元,同比增加40.16%。海螺、海參、鮑魚、海膽等資源的養護開發,對於蝦夷扇貝產量下降導致的利潤缺口進行了較為有力的補充。

獐子島成立至今已有61年,擁有亞洲最大的現代海洋牧場,主營海參、扇貝、鮑魚等珍品養殖,被譽為“黃海深處的一面紅旗”。2006年,公司登陸深交所,成為A股水產第一股。2014年,獐子島業績變臉巨虧11.89億元,公司的說法是海洋牧場絕收,市場戲謔地稱其是“扇貝跑路”。

這意味著,歷經十餘年的探索,獐子島的底播蝦夷扇貝規模將回歸上市之初狀態。按照獐子島披露的調查結果及原因分析,此次扇貝死亡事件更像是大海對無序擴張的懲罰。

前情回顧

2018年1月30日,“水產第一股”獐子島集團公告稱,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

異常,可能對部分海域這類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相關金額將全部計入2017年度,預計可能導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虧損。

經過四天的重新盤點,獐子島公司最終將虧損金額確定在6.29億元,相當於獐子島2016年淨利潤的近8倍,這與2017三季報中預告全年1個億左右的盈利差別巨大。

這是獐子島時隔三年多再度公告和扇貝存貨損失有關的虧損。

2014年10月31日,獐子島發布消息稱,因北黃海遭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決定對受災底播蝦夷扇貝存貨進行核銷處理,合計影響淨利潤7.63億元。價值8億元的扇貝“集體跑路”,獐子島2014年前三季度的業績也“大變臉”,由上半年的盈利4845萬元轉而變為虧損約8.12億元。

更新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