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氣引百病?這樣祛濕才管用

播放GIF

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悶熱的三伏天已經到來,這時的氣候特點除了熱之外還有濕,同氣溫一樣,「濕」也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容易影響體內氣的運行。由於夏季氣候潮濕悶熱以及人們貪涼、熬夜、少動等不健康生活習慣,人體很容易被濕邪侵襲。那麼該如何預防濕邪呢?市面上常見的祛濕理療作用大嗎?市立醫院中醫科醫生倪博文為我們做了詳細解讀。

何為濕氣?人體需要祛濕嗎

去號脈,常聽中醫說「濕氣重」,「祛濕」也成為這個時節各大美容養生機構的宣傳重點,「濕氣是萬病之源」的說法不禁讓人擔心又心生疑慮。究竟何為濕氣?濕氣對身體有什麼傷害?

播放GIF

倪博文介紹,中醫理論上有個說法:「濕為陰邪,重濁粘滯。」大家口中的「濕氣重」是說濕邪致病,常有以身體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關節疼痛、大便粘膩等。

「在生活中,我們用『十人九濕』來形容濕氣侵襲人體的普遍性。主要和體質因素、飲食、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生活壓力大等因素有關。」倪博文說,人體的水濕代謝如同大自然的水循環,有進有出、有升有降,保持一種健康的狀態。而大家熬夜、貪涼貪辣,導致體內濕氣淤積,不運動、常吹空調,濕氣又排不出去,打破了正常的水濕循環,就會導致濕氣加重,如同南方發洪水。

「一些美容機構的說法有失偏頗,但有一點沒錯。濕氣過重確實會導致全身多種疾病,且難以祛除,例如消化系統的胃炎、腸炎等,若夏天保養不當就會加重。」倪博文說。

當然,濕邪也不是難以捉摸的,它會表現在人的身體上,大家可以對號自查。早晨起床時仍然覺得睏倦、四肢沉重,人也懶得動彈;皮膚總愛起疹子,有時手腳患有小皰疹甚至脫皮,臉上、頭髮總愛出油,黏膩不舒服;大便經常粘在馬桶上,不成型,難以沖凈,而且總感覺排不凈;舌頭腫大,舌苔白厚,發黃髮膩;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總有不乾凈的感覺,也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體重卻明顯增加;一動就出汗,身體很虛。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缺乏運動,同時又常常因為濕氣重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會導致濕邪困脾、引發疾病。「如果身體出現這些情況中的幾種,說明濕氣較重了。」倪博文說。

拔罐祛濕、艾灸祛濕、泡腳、按摩祛濕……現如今,市面上的祛濕產品和服務五花八門,從濕邪對人體的危害入手,強調祛濕、保健效果,達到吸引客源的目的。甚至有顧客做完理療,肚臍處竟有水冒出,商家聲稱出來的都是身體內的濕氣,令人震驚,更讓消費者感到迷惑不解。

那麼,這些調理方法的作用究竟如何?人體的濕氣真的可以靠這些方法排出來嗎?

播放GIF

倪博文說,這些方法充其量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並不能真正祛濕。「身體內的濕氣並不是水,『濕』的本質比較粘滯膠稠,祛濕絕不是排水那麼簡單,很多商家利用了大家保健的迫切心理。」倪博文說,這麼炎熱的夏季,即便在肚子上圍一圈塑料紙,也會有水珠出現,難道這些水珠就是濕氣嗎?市面上一些理療只是通過某種方法或使用了某種材料排出水來,然後告訴消費者這些水就是濕氣,實則是一種誤導。

祛濕的根本在於運動、忌口

拒「濕」有哪些好辦法呢?倪博文展示了一張自己製作的圖表。圖片以初中生物課本的生物圈水循環為背景,圖中陽光炙曬、降水、蒸發、地下水、植物蒸騰等水循環的參與方式都被他對應祛濕的不同方法,既形象又好懂。

首先就是運動。它如同太陽在水循環中的作用,通過運動促進水濕蒸騰氣化。「祛濕離不開運動,就如生物圈水循環離不開太陽一樣,足見運動的重要性。」倪博文說,「動則生陽」,要想祛濕氣,必須動起來,運動出汗是很好的祛濕氣的方法。但體弱、有慢性病的人,要量力而行。

播放GIF

飲食上也要控制,「清淡溫熱」是關鍵,古人特彆強調「春夏養陽」「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人體氣血浮於表,身體內部的氣血就相對不足,因而脾胃功能在夏天是最薄弱的。因此,想祛濕就要忌口。多吃清淡食物,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的食物,少吃或是不吃燒烤;少吃甜食,少飲酒;少吃阿膠、海參、保健品等,補充蛋白質和少量的瘦肉。

「在中醫角度看,祛濕是要增強脾胃功能,現代人吃得太多、太雜,過多的飲食增加了脾胃的負擔,因此,祛濕,不是再去吃什麼健體,重要的是忌什麼。」倪博文說,夏季人體消化力薄弱,肥甘厚膩的食物不易消化,吃多了只會導致消化功能更弱,因此說,不傷害就是最好的保護。

「少熬夜也是減少陽氣消耗的重要方面。」倪博文說,熬夜、看手機等不良生活習慣,實際上就是在消耗陽氣,這是祛濕的大忌。

播放GIF

「空調也要少吹。」倪博文介紹,如同植物通過氣孔實現蒸騰作用一樣,人體也是通過汗毛孔出汗祛濕,吹空調的確讓我們身體感到舒適,但只是舒服一時,汗液堵在體內總也排不出,對祛濕是無益的。

而對於被吹上「神壇」的喝紅豆薏米水祛濕,倪博文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喝紅豆薏米水,就如同洪水泛濫的時候人們挖渠利水,只能起到緩解作用,並非根本之法。「紅豆薏米水,屬寒涼,服用多了傷陽氣。」倪博文說,對於飲食祛濕,他還是那個看法:「不傷害就是最好的保護」,建議大家不要輕信網上盛傳的除濕飲食,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