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風策略:2017年年報三個分化 龍頭趨勢性向好

  【天風策略】業績的“三個分化”及景氣向上的細分領域

  來自微信公號:分析師徐彪

  天風策略:劉晨明/肖超虎/徐彪

  1、2017年年報:“三個分化”,龍頭趨勢性向好

  2017年年報:中小板增速小幅回升,創業板業績出現較大回落。截至3月12日,中小板和創業板披露率100%(包括快報和正式財報),主機板披露率較低,僅14%。主機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剔除溫氏股份樂視網,下文簡稱非溫/樂)2017年年報增速分別為17.6%、23.8%和14.2%,分別較三季報變化 -0.7pcts、+1.0pcts和-10pcts。中小板和創業板(非溫/樂)年報增速相比業績預告分別要低4.7pcts和2.4pct。

  但,中小創的內部業績分化明顯,來自幾個層面:一是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和創業板50成份股的表現均好於非成份股;二是大市值的業績表現好於小市值;三是拉長看市值和盈利結構的兩極分化也是趨於嚴重,且虧損或微利的公司佔比仍高。往前看,這種分化或是常態,龍頭股的趨勢性更好,而依靠外延並購的不可持續性、業績承諾到期的風險以及股票供給的增加等原因,使得往後散亂差的股票更無人問津。因此,對於業績分析,我們更關心中大市值龍頭公司反映的行業趨勢。

1.1  分化一:指數成分股業績好於非成分股,且趨勢向上

  1.1  分化一:指數成分股業績好於非成分股,且趨勢向上

  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和創業板50成份股的表現均好於非成份股。中小板指成份股Q4單季增速25.9%,較Q3回升7.9pcts,且業績趨勢向上;而非中小板指成份股Q4單季增速19.3%,較Q3回落8.8pcts。創業板指成份股Q4單季增速-2.0%,較Q3回落22.6 pcts;而非創業板指成份股(非溫/樂)Q4單季增速-17.4%,較Q3回落41.3pcts。另外,創業板50的表現要好於創業板指,創業板50成份股Q4單季增速12.1%,較Q3回升5.3 pcts;而非創業板50成份股(非溫/樂)Q4單季增速-18.1%,較Q3增速回落-46.8pcts。

  可見,中小板指業績增速持續向上,而創業板50業績增速也有所回升。17年全年中小板指表現好於中小板綜,而春節後的這波反彈中,創業板50表現也好於創業板綜,有其業績層面的支撐。創業板17Q4業績走低主要是因為非成份股業績的大幅下滑,尾部的公司對整個板塊業績拖累很大,在目前的監管和制度環境下,且今年仍有業績承諾和商譽的問題仍在,尾部的許多公司未來也較難走出趨勢性機會。

1.2  分化二:大市值公司業績與估值均優於小市值公司

  1.2  分化二:大市值公司業績與估值均優於小市值公司

  第二個分化是不同市值公司的分化,本質上這個分化與第一個分化是一致的,因為規模指數一般是按市值和編制的。我們對創業板和中小板按市值前10%、10%-30%、30%-60%和後40%劃分(按2017-12-31日市值劃分),中小板的截點市值為221億、99億和53億,創業板截點市值為133億、67億和40億。

  中小板:大市值公司17Q4增速42%,且趨勢向上;利潤佔比61%,PE(TTM)為31倍。中小板前10%、10%-30%、30%-60%和後40%公司17Q4單季同比增速分別為42%、17%、15%和-28%,較17Q3變動+16pcts、-0.1pcts、-20pcts和-41pcts。小市值和中小市值四季度業績暴跌,且目前估值仍有48倍和67倍,相比之下,大市值和中大市值公司的盈利趨勢和估值整體佔優。

  創業板:中大市值公司業績趨勢整體較好,小市值和中小市值公司業績整體大幅下滑。創業板前10%、10%-30%、30%-60%和後40%公司17Q4單季同比增速分別為24%、17%、-29%和-35%,較17Q3變動-21pcts、+10pcts、-45pcts和-43pcts。小市值和中小市值四季度業績大幅下滑,且目前估值仍有57倍和71倍;大市值公司業績也有下滑,相比之下,中大市值公司的盈利趨勢和估值也是整體佔優。

1.3  分化三:全部A股的市值及盈利結構呈現兩極分化

  1.3  分化三:全部A股的市值及盈利結構呈現兩極分化

  拉長看,全市場市值和盈利結構的兩極分化也是趨於嚴重。

  第一,2015-2017年,市值在500億以上的公司數量佔比由4%上升到5%,同時,市值在30億以下的公司數量佔比也由7%上升到了15%。

  第二,2015-2017年,利潤在3億以上的公司數量佔比由20%上升到25%,同時,虧損的公司數量佔比由9%降到4%,微利(0-0.3億)的公司數量佔比由13%降至10%,虧損或微利的公司佔比仍高。

  另外,從增速區間分布看,中小創高增速比例高於主機板,但增速下滑比例也高於主機板,說明好公司與差公司分化明顯。中小板和創業板增速在50%以上的比例分別有26%和25%,高於主機板的24%;但增速小於0的比例分別有34%和33%,也高於主機板的22%。

  這些分化背後的含義在於:長期看,龍頭最好;中小板和創業板應區分市值梯隊來分析,大部分散亂差的公司未來比較難有趨勢性機會。

2、中小創業績“剪刀差”既來自周期也來自成長,趨勢或收斂

  2、中小創業績“剪刀差”既來自周期也來自成長,趨勢或收斂

  第二部分,我們針對中小板的業績的“剪刀差”作進一步剖析。拆分各行業的利潤貢獻,來看其結構特徵以及未來的可能趨勢。

  中小板業績增速貢獻前五的行業為:化工(+4.2%)、電子(+3.2%)、機械(+2.3%)、商業貿易(+1.8%)和鋼鐵(+1.6%);負貢獻的行業為:農林牧漁(-1.2%)、非銀(-0.2%)和汽車(-0.1%)。括號中為各行業利潤增量對中小板業績的拉動幅度。

  創業板業績增速貢獻前五的行業為:機械(+3.5%)、電子(+2.6%)、公用事業(+1.7%)、化工(+1.6%)和建築裝飾(+1.5%);負貢獻的行業為:通信(-0.7%)、電腦(-0.4%)、傳媒(-0.3%)、紡織服裝(-0.2%)和商業貿易(-0.1%)。可見:

  1)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業績增速貢獻有來自周期行業也有來自成長行業;

  2)周期行業(化工、鋼鐵、有色)對中小板業績的拉動要明顯高於對創業板的拉動;

  3)中小板中成長行業的表現(電腦+32%、電子+30%、通信+13%、傳媒+11%)也好於創業板中成長行業的表現(電腦-2.8%、電子+19%、通信-14.7%、傳媒-2.7%)。這也是中小板和創業板業績增速出現較大差異的內在原因。往後看,一方面,周期行業業績貢獻大概率在縮窄;另外,部分成長行業景氣也在回升(下文分析),我們認為中小創業績增速的大幅背離也是趨向於回歸的。

  3、景氣回升的細分領域:電腦設備、專用設備、專業零售、新材料、稀有金屬、港口、通用設備、旅遊、醫藥商業等

  第三部分,我們從一級行業和二級行業的業績趨勢,看下細分領域的景氣情況。

  首先,從一級行業看:

  2017年年報業績絕對增速前五的行業為:鋼鐵(+2363%)、通信(+129%)、機械(+82%)、有色(+79%)和化工(+66%)。

  2017年年報業績對全A利潤增速貢獻前五的行業為:鋼鐵(+2.7%)、銀行(+2.6%)、化工(+2.1%)、電子(+1.4%)和機械(+1.3%)。

  2017年Q4單季業績回升幅度前五的行業為:鋼鐵(+1918pcts)、通信(+179pcts)、機械(+169pcts)、軍工(+102pcts)和建材(+78pcts)。

  連續兩個季度業績增速回升的行業為:通信、機械、軍工、建材、商貿、休閑服務、非銀、農林牧漁、銀行。

  但這裡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目前披露率不高,部分行業可能存在個股因素的影響,比如通信的中興通訊、軍工的江蘇國信,會造成對行業增速判斷的誤差。剔除中興和江蘇國信,通信和軍工2017Q4單季增速為6.8%和1.0%,較Q3小幅下滑4.2pcts和8.5pcts。這種情況,應該綜合進行分析(結合行業增速中位數分析)。

其次,從二級子行業看:

  其次,從二級子行業看:

  2017年年報業績絕對增速前十的行業為:鋼鐵(+2363%)、專業零售(+250%)、新材料(+238%)、視聽器材(+152%)、專用設備(+144%)、通信設備(+118%)、化學原料(+114%)、稀有金屬(+108%)、船舶製造(+90%)和電腦設備(+83%)。

  2017年Q4單季業績增速回升幅度前十的行業為:船舶製造(+2461pcts)、專用設備(+2250pcts)、鋼鐵(+1918pcts)、新材料(+336pcts)、通信設備(+183pcts)、電腦設備(+175pcts)、專業零售(+157pcts)、稀有金屬(+134pcts)、港口(+89pcts)和通用機械(+78pcts)。

  連續兩個季度業績增速回升的行業為:船舶製造、新材料、通信設備、專業零售、稀有金屬、港口、通用設備、視聽器材、旅遊綜合、化學製品、其他建材、橡膠、飼料、化學製藥、醫藥商業、紡織製造、高低壓設備、銀行。可能存在個股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比如船舶的江蘇國信、通信設備的中興通訊、專業零售的蘇寧雲商、旅遊的中國國旅等。

風險提示:巨集觀經濟下行風險,成長行業商譽減值風險等。

  風險提示:巨集觀經濟下行風險,成長行業商譽減值風險等。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高豔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