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兩年,賣房子一定要捨得花錢!千萬別亂砍行銷費用

最近,各大房企2018年年報紛紛出爐,明源君翻閱地產巨頭的年報,發現有的房企行銷費用飆升得特別厲害,同比去年上漲了80%多。

房子不好賣,行銷費用花得很正常。反而有很多房企,市場下行,第一反應卻是縮減費用,尤其是砍掉行銷費用,因為行銷費用的減少直接意味著企業利潤的增加。

但明源君認為,現在的地產市場正遭遇史無前例的動蕩,現在這種時期貓冬,砍掉行銷費用,都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越是市場不好的時候,越是需要房企行銷發力,據明源君觀察,房企在行銷成本管控上容易出現以下幾個錯誤,下面明源君詳細來分析。

01

不捨得花錢做推廣

這兩年由於傳統媒體的衰落,推廣效果嚴重下滑。以前登一版廣告200多個來電,但現在砸多少錢似乎都沒有效果。於是很多地產項目乾脆把推廣費用都砍掉,或者隻給很少的預算,或是把推廣的預算全投在效果更直接的渠道拓客。其實這是很錯誤的做法,為什麽這麽說?

第一,市場容量就這麽大,你不做推廣,無疑是放大了競品宣傳的機會,讓對手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第二,傳統廣告雖然不能直接促到訪,但它們是市場發聲工具。

傳統的推廣也並非完全沒有效果,只能說承擔的責任發生了變化。以前傳統廣告通路是主要的來人渠道,而現在傳統廣告已經成為品牌和信息的載體。

比如恆大和碧桂園,他們在開盤前,大眾媒體依然是主力,是造勢的需要,解決了“我是誰”的問題,而渠道人員解決的是“我能幹嘛”的問題。

從恆大2018年年報來看,其廣告開支仍高達79億多,比2017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非常高的比例。

第三、確保一定的品牌曝光度。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你每天在電視上看很多廣告,看的時候沒什麽感覺,但當你去超市購物,你總是會不自覺選擇你看過廣告的品牌。

當然,明源君也不是鼓吹大家使勁砸錢做推廣,而是該做的推廣必須做,在行銷費用充足的情況下,多多益善。但市場不好,行銷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就要學會精選渠道。對於如何精選推廣渠道,之前明源君在《

恆大碧桂園都把行銷費用砍掉了30%!沒錢做推廣,項目怎麽辦?

》文章中已經分析得很全面了,這裡就不再繼續展開了。

02

取消品牌維護

不再維系老客戶

很多房企一遇到市場不好,品牌活動取消了,老客戶維系也不做了,能省就省,退回到安全區域。什麽都不做,看起來是能節約一些費用,但其實得不償失。

老帶新是公認的成本最低的銷售模式,但地產行業各大房企老帶新比例差還是很大,最高的超過98%,最低的只有20%。

這麽懸殊的差距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明源君認為,這和之前的付出有關,平常不想投入,有新項目的時候又想老帶新,那是不可能的。

某標杆房企在老客戶維系上就很捨得下功夫。比如他們針對老業主會有專屬的一筆基金,叫忠誠度基金。每年都會有針對穩定期老業主進行專項滿意度提升,而且投入金額非常給力,2017年投入金額就近2000萬,全部經營在穩定期業主身上。

另外,他們一年投入做300多場品牌活動,舉辦音樂會、兒童劇、親子遊活動等回饋老業主。

通過用心經營老業主的忠誠度,他們家每年老業主推薦、重購率高達75%。

03

對渠道商過於苛刻

甚至拖欠克扣傭金

去年,各大房企的行銷費用中,銷售傭金呈現大幅度上漲,比如陽光城去年的銷售代理費,比2017年增加了近30億,恆大的銷售傭金支出也比去年翻了一番。

一、精選渠道公司,形成戰略合作,降低成本

房子不好賣,很多地產項目都很依賴渠道商。但在選擇與渠道商合作過程中,卻容易犯幾個錯誤:

一是引入多家渠道商相互競爭,短期內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時間一長,容易破壞項目的生態。據明源君了解,甚至有項目以下找了10多家渠道商,誰拉到客戶,就給誰結傭金,最後導致大家都在內耗,勾心鬥角,銷售肯定也好不了。

二是利用拖欠、克扣傭金的手段懲罰落後的渠道商。很多房企對於帶客效果不理想的渠道商,會使用拖欠、克扣傭金的手段對他們進行懲罰,導致渠道商怨言很大。

第三,對渠道商或分銷商缺乏培訓、缺乏溝通投入,過於急功近利,合作短期內不見效立馬更換合作方。

這種對於乙方過於苛刻的做法,現在看來,真的蠻危險。

首先,如果長期拖欠克扣乙方傭金,會讓他們沒有繼續合作的願望,自己在業內的口碑也砸了,以後再需要找他們,合作成本會高很多。

其次,合作夥伴在於精而不在於多,雙方磨合都需要成本,渠道公司一多,就容易顧此失彼,溝通都不到位,合作也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明源君建議,房企應該選定精選渠道公司進行戰略合作,要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內部夥伴一樣看待,及時給他們結傭金,甚至提高點數,則將產生極好的後果,渠道公司對你的忠誠度也會大大提升,市場容量就這麽大,如果他們把優質客源都給了你,也能幫你降低獲客成本。

在市場情況極其動蕩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需要的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和優秀的供應商和分銷商緊緊抱團,形成一股合力共度危機。

二、自建團隊,降低銷售代理傭金

有項目開發經驗的房企,有條件的可以自己成立銷售部或經紀公司。銷售傭金作為行銷成本的大頭,是直接和銷售金額掛鉤的,尤其是房價大漲之後,銷售傭金的支出遠遠高過了自建團隊的人力成本。

以深圳為例,開發商自己的銷售員提成點數在1.2-2‰,甚至更少,而代理公司的提成點數6-8‰,以一個項目一年20億的銷售額來計算,而代理公司銷售傭金需要1200-1600萬,而自銷銷售團隊傭金約240-400萬,以20個人的團隊成本來看,人力成本大約為12萬×20=240萬,一共也才480-680萬。以前賣10個億差別可能不大,現在賣20個億,成本上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

04

解雇行銷人才

不捨得給銷售發獎金

行銷管理費用裡,比較大的一塊就是工資。所以很多房企一遇到寒冬,第一反應就是瘦身,解雇員工,要麽就降低銷售的獎金,取消福利。

前段時間,某標杆房企大規模優化行銷人才在地產圈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據說這一波行銷體系優化,涉及人員數量非常龐大。與此同時,明源君看到不少獵頭在朋友圈表示,一獲知這個消息,馬上開始挖人了。

現在的行情下,房企開源節流是很有必要的,但沒必要動輒就裁員。

陽光控股執行董事、全球合夥人、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先生就曾經表示,開源節流方面,很多房企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如果把矛盾指向普通員工就沒有意思了,我還是呼籲善待普通員工,因為他們佔用不了你多少資源,全部砍掉也省不了幾個錢。現在很多企業一說優化裁員,首先想到的是普通員工,我覺得方向是錯的。

現在地產行業每年變化都很大,不同地區分化的也很厲害,競爭激烈。未來不管是區域負責人還是一線地產人,都需要很強的個人能力,來隨機應變作出判斷,和對手拚刺刀。有很強個人能力的人,當然要給高工資。

其次,在一個資本過剩的時代,人才成為稀缺資源。地產行業大合並大洗牌過程中,各種挖角大戰到處上演。你在市場低谷解雇了優秀人才,很可能馬上被競爭對手招走了。一旦市場好轉,對很多企業來說最稀缺的資源不是資金而是人才。

還有的房企雖然不裁員,卻不捨得發獎金

只有在人才身上的投資到位了,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捨不得在人才身上投入的房企,一定會被對手擊潰。

05

不捨得投入成本培訓員工

前段時間,某個房企的項目總告訴明源君,他報名參加了一個非常基礎的行銷課程。明源君表示很訝異,他解釋道,以前行情好的時候,賣房子不需要太專業,依靠的是各個房企的體系。現在的市場,需要地產人有系統而強大的專業能力,但90%的地產人都只是具備碎片化的知識。

據明源君了解,很多房企內部都設有行銷學院,幫助內部員工快速成長,但也有很多房企不捨得投入資源,導致員工成長過慢。

其實,除了專業層面的培訓,明源君認為,“行銷思維”的培訓更加重要。

去年就有很多地王項目入市,當初拿地拿貴了,結果項目開賣遭遇限價,一算账要虧本了,很多項目選擇了偷工減料,能省能摳的都摳了,最後的結果是傷害了客戶,也嚴重傷害了公司的品牌。

每個員工都能具備行銷思維,可以說是降低行銷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了。

比如投資部門不盲目拿高價地,前策做定位時能摸清客戶需求,設計部門做設計時就想清楚客戶是誰、賣點是什麽,工程部門施工時想到客戶死磕質量,客服部門服務好老客戶,提高老帶新的比例等等,這樣一來,房子好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需要行銷做太多動作也能輕鬆賣光了。

這也是之前明源君提到的7個行銷總的思維,在《項目為啥總賣不過競品?因為別家有7個行銷總,而你家只有1個!》一文裡有詳細分析。

06

管理粗放,不摳細節

浪費無效成本

從項目操作層面上來看,行銷費用主要分為廣告推廣費用、銷售代理傭金及渠道拓客、案場包裝等幾個方面。但由於管理粗放,很多環節都浪費了大量的無效成本。

比如對示範區、樣板房的區位、功能等定位不準,建好之後才發現問題,導致需要重建,浪費成本。明源君就知道某標杆房企一個售樓處,前前後後做了3次才做好投入使用,造成巨大的損失。

歸根到底,這都是由於管理粗放所造成的。目前,很多房企為了避免這種問題,都在推行行銷標準化。行銷標準化不但能提升效率,還能幫助房企降低行銷費用,降低出錯率。

某千億房企就曾經通過行銷標準化,在銷售額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將行銷費用砍掉了7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