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地產分銷十八年:枯木難逢春

人在做,天在看,蒼穹之下,無非人性善惡。

01

矛盾的江湖

分銷是個矛盾的存在。

在武俠片中就如一個大名鼎鼎的大盜,運用不好可能丟盔棄甲,運用好了也可以殺敵致勝,在宮廷劇中。

分銷像《延禧攻略》中的皇帝和魏瓔珞,防也不是,壓也不是,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在地產江湖裡,如果說寶能是王石眼中的野蠻人,那麽,分銷,則是最低端的流通末環——野蠻部落。

分銷,實際上是直銷傳銷的變種,由來已久。

而房地產的分銷,則是誕生於中國民營企業的發源地,大名鼎鼎的溫州。

1946年,胡蘭成逃往溫州市,張愛玲從上海取道金華麗水,輾轉萬水千里迢迢來看他,兩人手挽手在溫州閑逛,一路走來,這一對熱戀中的人看到的是什麽樣的風景呢?

用張愛玲自己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這溫州城就像含有珠寶在發光。

溫州就是這樣,從當代人有記憶開始,這批人就帶著他們專屬的加密方言踏遍了國門內外,成為共和國新時期第一批燙金的樣本,直到現在,江湖上依然有無數溫州人的傳說。

溫商遍天下,代理常發生,而作為代理的下線,分銷自然應運而生,層出不窮。

一開始的分銷商老大被稱為“龍頭”,也就是今天的“圈層領袖、意見領袖”,龍頭召集小弟小妹們參與線下銷售,提取上線傭金,還要扣除下線的部分傭金。

當然,分銷也不是人人能乾的,需要實力打底,至少有充足的現金流來提前墊資傭金。

但,對於民間資本充足,運用五花八門嫻熟無比的溫州人來說,錢,那根本不是事,人品、信譽,才是第一位的。

2000年後,隨著溫州炒房團的興起,分銷作為一種快速聚集投資客的有效手段,也迅速在神州大地上普及。

2002年,隨著電商模式、數據庫行銷的興起,分銷迅速發展壯大,最貴的和最便宜的房地產項目,都會出現分銷的身影,特別是酒店式公寓、批發市場產權商鋪、旅遊地產、辦公樓等非剛需地產的銷售,分銷往往是奮鬥在第一線的先鋒頭牌軍。

2006-2008,伴隨房地產調控、股市興衰、經濟危機,分銷一度銷聲匿跡,或轉戰於派單、電call、等髒活、累活,在奄奄一息中舔舐傷口,夢想卷土重來。

2009年,隨著房地產的又一波高潮興起,房地產分銷已經成為一種規模龐大的群體現象。

2014年,一群龍湖大媽開始遊走在各大城市,她們騎著電動車或者三輪車、車頭掛著著“XX區域龍湖XX項目免費看房業務經理”的牌子,熱情洋溢的竄動在大街小巷,她們帶客到訪10到40元不等,客戶成交獎勵少則三五千、多則兩三萬元。

當年,很多地方的“龍湖大媽”年薪都能達到20、30萬,直接秒殺當地90%的小白領。

如此模式,甚至成了很多城市分銷界的鼻祖,這便是始於龍湖的渠道行銷。

龍湖大媽火了之後,萬科、碧桂園、融創等TOP房企們紛紛開始組建自己的渠道行銷團隊,這種模式,後來逐漸轉變成了人人皆知的全民分銷,哦,不,全民行銷。

後來,新一代的分銷方式橫空出世——中介分銷,也叫一二手聯動,說白了,就是讓二手房門市經紀人,賣新房。

貝殼找房、易居房友、21世紀不動產、金屋中國擁有大量的線下門市和經紀人的中介,成為了大城市開發商不得不仰仗的分銷力量,於此同時,小城市的分銷也慢慢變得成熟,發展到現在一般分為四種模式。

第一種是當地的房產網站及自媒體。

本地的房產網說起來,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基本上囊括了當地房產最新的房產信息。

還有很多針對項目的分析評價,是當地房產信息線上流量的一個大端口,逢年過節,隔三差五的就會搞個看房團,參團的人通常也不會少。

當然,這種從電商時期,就跟開發商有密切廣告和渠道合作的公司,往往也是跟總代搶本地渠道代理權的有力競爭者。

第二種: 中介。

現在的很多中介都不會滿足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無論是鏈家這樣的執牛耳者,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中介,全部都在想方設法的開展新業務。

渠道分銷就是囤積重兵之地,一般的中介公司,都有穩定客源,運氣好點能直接做總包的下線,運氣差點中間還得過一手總包下面的二級代理,再下一點,就只是做個兼職的分銷點,聽天由命,有客戶就帶過去。

第三種:渠道公司與電銷公司。

這兩種公司裡面的人一般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乾的就是派單攔車掃街這種苦力活,拉到個人就直接往售樓部一送,另一批人就成天在辦公室裡打電話,反正移動公司那邊買號碼也便宜,小年輕底薪也低。

行情好的時候轉訪轉成交率可高了,算是房地產人單乾創業的一種性價比很高的選擇了。

第四種:自由經紀人。

有很多甚至是單槍匹馬既當爹也當媽的一人一公司,這種一般是沒法跟總包直接簽的,要經過上面的三種公司過一手,多了一層抽水,拿到手的錢肯定更少了,這種人要麽是從分銷公司業務員離職的,要麽是同行,比如競品的業務員,手上有客戶資源,但是量不大。

無論哪種模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魚有魚路,蝦有蝦路,各色其所。

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全國大大小小的分銷公司有幾十萬家,分銷人員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五百萬之多,對應如今房地產每年幾十兆的成交量,即使分銷所佔的銷售比例只有十分之一,傭金隻佔貨值的百分之幾,那也是一個上千億的事業。

分銷,也經歷了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在滾滾錢流中分得了一杯羹。

就和在阿拉斯加冰原上跟蹤遷徙的麋鹿群,不斷拖出一頭肥鹿飽食一頓的北美灰狼一樣。

02

丐幫的三板斧

如果非要代入到江湖上,給分銷找一個合適的比喻,那麽,就是丐幫。

丐幫屬於江湖上的末端分支,朝廷頒下好的政策,風調雨順,國富民安,存在感極低,反之越是混亂的年代越是民不聊生,丐幫的勢力和規模就會越來越大。

分銷也是一樣,市場行情越不景氣,分銷就活得越滋潤,活脫脫一個地產市場反向風向標。

一旦你發現市場上大量分銷公司開始發力,大概率是開發商的項目嚴重滯銷,資金鏈到了緊張時刻。

分銷的出場費高得嚇人,但也算是一分錢一分貨,業務能力堪稱頂尖,一度被開發商比作琉璃大炮。

尤其是中小型普通建案,甲方找的置業顧問不會超過20人,攬客和說客能力都十分有限。

但分銷就不一樣了,簽下合約的當年,分銷公司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因為分銷結傭方式是成交後結傭,所以有的房地產項目往往簽有多家分銷公司,少則四五家,多則十幾家,加上每家分銷公司整合7—8個團隊,每個團隊8個人左右,300多人攪在一起,形成一個樹狀分銷網絡,火力全開。

那個年代的分銷還是很純粹的,這廂線上線下老帶新三個渠道全面開花,那廂渠道拓客加整合中介,無孔不入,主流街區和商圈就不說了,甚至連菜市場早餐店都不放過,電話CALL客、各種網絡社交軟體、大數據拓客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分銷的身影。

就像周星馳電影《國產凌凌漆》裡面,他委託羅家英幫他設計的那款一款“終極武器”,以對抗邪惡的文物販子,最後,終極武器只是一把由殺豬刀辣椒水石灰粉電擊棒蒙汗藥農藥敵敵畏,等八種物質混合的怪胎,雖然對金槍客沒造成實質性的殺傷,但氣勢是有的,也將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不過,分銷說到底乾的是大海撈針的勾當,多數時候都是吃力不討好。

2016年以後,隨著全國去庫存運動的展開,整片黃土大地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從北上廣深到二線城市再到十八線,全部迎來了房價暴漲,而分銷公司,隨著行情的瘋狂上揚,當初的那些純粹漸漸沒有了,進而衍生出了簡單粗暴的三板斧。

正是這三板斧,砍進了開發商的心中,砍出了一道道的隔閡和溝渠。

三板斧之一:截客。

簡單的理解就是截留客戶,在高速出口處舉牌發傳單;甚至直接挖牆腳,只要是開發商搞活動,無論是樣板房開放,認籌,還是周末節假日暖場活動,都能在售樓部的交通要道上看到很多鬼鬼祟祟的身影,不用確認眼神,都知道那肯定是分銷公司的人。

更有甚者玩起了高科技,比如裝備無線發送車,只要客戶進入預定區域,手機就會收到相關建案短信,簡稱技拓。

另外,一些建案密集,中介門市密集的區域,也是拓客截客的主要戰場,狗哥當初在上海乾分銷的時候,主戰場主要集中在浦東濱江地區、楊浦新江灣城地區,昆山前進路、崇明北門路等。

這些地方經常上演為搶客,在高速出口、案場要道等處發生打架鬥毆的既狗血又現實的故事。

三板斧之二:飛單。

可以理解成挖牆腳的升級版,明裡暗裡的轉移客戶,江湖上一般稱之為飛客,或者撬客。

大概操作就是分銷從中介人員手中直接獲得客戶,而非通過公司、門市,當然,這是中介公司明令禁止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涉及洩露客戶資料和公司數據庫核心機密。

為什麽會這樣呢?

很簡單,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本下每一個毛細血孔都透著肮髒。

在乙方市場的潛規則當中,代理公司雖然也裝逼地自稱為地產公司,但是拿的卻是1-3%的微薄傭金,還要打上動輒幾千萬的保證金,甲方銷售拿的是千分之2-3的傭金,而中介人員傭金是05-1%,渠道分銷傭金是2-8%。

你想想,分銷如此高額的提成,完全可以拿出1%,或者更高的費用,從中介的業務員獲得轉介紹和客戶信息,合作共贏,何樂不為?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中介之間的打架鬥毆更為激烈,因為這已經是B級客戶,也就是具有購買力並且準備購買的客戶了,屬於碗裡的肥肉,煮熟的鴨子。

三板斧之三:混進售樓處搶客。

這屬於比較膽大妄為,畢竟甲方售樓處的巡場管理人員和保安也不是吃素的,何況還有探頭。

在不早以前,也有從銷售管理人員手中買名單這種缺德事。

但後來出現了各種銷售軟體、案場客戶登記管理系統,無論是保密性還是安全性,幾乎杜絕了這種事,而且甲方的各項流程也越來越完善,比如客戶細分這一條如今堪稱滴水不漏,只要入了項目法眼的客戶,很快就會被區分出 ABC幾個類別,自家的置業顧問會跟護犢子一樣,牢牢守護著自己的肥肉。

當然,甲方和分銷的合約中,會明文約定不允許出現在項目案場周圍一定距離,作出截客,飛單,搶客等齷齪行為,一旦發生,後果由分銷自行承擔。

這就好比在TVB的警匪片中,警察抓捕犯人,不僅警笛聲轟鳴,而且看到犯罪嫌疑人之後,立刻站定然後拔槍,厲聲喝道別跑,再跑我就開槍了,但犯罪嫌疑人會傻不拉幾的真的跟中了符咒或者定身術似的嗎?

雖然明知道警察可能會開槍,但絕對會跑,而且跑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分銷也是一樣的,在赤裸裸的金錢誘惑面前,鋌而走險的怎麽會沒有呢?

吃瓜群眾興許不理解,但是這就和專注於朋友圈挖礦的微商一樣,那些或有或無的暴富故事,是地產分銷人永葆雞血的不二法門。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中介和分銷會經常喊口號打雞血,厲害的還有打耳光潑冷水。

售樓處的銷售和代理,喊口號的力度,絕對不會趕上聲嘶力竭的分銷狼聲。

分銷公司究竟有多暴利?

以5000萬貨值的項目為例,介紹人可從中獲得約20-50萬不等的介紹費,項目拓展人員可獲得15-30萬的提成。

目前,鄭州市場的分銷傭金普遍漲至2%-3%,此前僅為1%,偏遠難賣的項目傭金高達4%-5%。相比之下,代理商的置業顧問傭金只有0.1%-0.7%。

可想而知,分銷公司究竟有多土豪!

一個做總包拓展的朋友說,搶項目就跟搶錢一樣激烈,這個行業挖單、搶項目十分普遍,“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貨值、起步20%甚至更高的利潤,為了拿下項目,幾十、幾百萬的投入真的不算什麽。”

有位90後分銷人說的更直白,“上班就像是在撿錢一樣”。

曾經,有位分銷總包找到北京朝陽某商住開發商簽下風險合約,將這個賣了快兩年的商住項目,20天內清盤,開發商老總喜出望外,額外拿出100萬發給前十名的分銷精英。

03

輕型機車兵的退路

分銷江湖裡,總不乏暴富故事。

某分銷公司一位大媽級的員工,準備離職時意外得知,有個客戶通過她在地鐵口發的傳單找來,買了整整一層樓。

在分銷食物鏈末端熬了大半年的大媽,瞬間成為人生贏家,百萬傭金到手。

這樣“勵志”的暴富故事,就像微商喜提高鐵一樣,刺激著一批批分銷人前仆後繼。

但是,世間任何事情都具有雙面性。

分銷誕生之初,開發商驚喜這種全新、易考量、看上去能迅速幫助銷售的行銷工具,但隨著三板斧和多種暗箱操作浮出水面,久而久之,卻發現變成了一顆自己要害部位的毒瘤,想撥而不能拔,成為自己不想喝而又不得不喝的毒酒,只能飲鴆止渴。

更矛盾的地方在於,如果將分銷的成本嫁接到房價之上,那麽購房者會因為價格高而不買账,如果自己吃進,那麽公司利潤將直接降低。

而且,一旦啟用了分銷,會損傷案場自銷和代理人員的積極性,嚴重的,還會導致內外勾結,飛單飛客的情況,如果分銷采取惡意截客、飛客、搶客的行為,還會導致開發商企業形象和品牌的損傷。

2009年發生的中山公寓討傭事件,直接將SOHO中國和潘石屹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直接損傷了潘石屹在上海繼續做項目的積極性,四平路海倫路的地鐵10號線上蓋海倫中心項目,最終轉讓給了金融街。

2012年,又發生了針對綠地集團辦公樓項目整棟成交之後的討傭訴訟,對綠地集團的聲譽造成很大影響。

而項目扎堆的上海周邊地區,則一次又一次爆發中介與分銷、分銷與開發商之間的討傭事件。

2014年的海南,由萬科牽頭,多家開發商實名支持,掀起了全島範圍的抵製分銷行動,原因是三亞分銷“亂象叢生”,他們沒有去拓客,反而以島內截留為主,不僅沒給房企帶來島外增量客戶,還形成惡性競爭,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萬科對區域公司行銷費率的嚴格管控,當時在海南市場,3至6個點的分銷點數是普遍現象,偏遠地區比如澄邁有些項目甚至開出了12個點,但萬科海南公司所屬的廣深區域,行銷費率要求控制在1.5%,壓根就承受不了高出幾倍的分銷費用。

至於購房客戶與分銷公司的糾紛糾葛和訴訟,更是層出不窮,屢屢見諸於電視、網絡、以及其他媒體。

業內有一句話,分銷是最後手段,成則留病體,敗則交屍體。

而分銷則認為,只有在市場競爭激烈,板塊供大於求,或者必須多種途徑導客的項目,甲方才會不得不放下身段,尋找分銷合作,這就好比,一個是開豪車的老闆,一個是荒村野店路邊攤的三腳貓修車工,只有當老闆開車誤入歧途走投無路的時候,才會把豪車交給三腳貓來修理。

所以,市場好的時候,分銷基本表現為殷勤順從。市場不好的時候,分銷則器宇軒昂,大有重新做人,換了人間的感覺。

那這就不是愛,是逢場作戲了。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這就和宮鬥一樣,又有什麽共贏、共生、彼此尊重互愛呢?

這種情況注定不會長久。

前文說過,龍湖早在2014年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拓展團隊,後來萬科、碧桂園、融創、恆大等等,在經過當初對分銷的好奇心之後,大部分區域乾脆棄用,轉而擴大自己的拓展隊伍。

只不過不叫分銷,而是渠道,融創們本來就是人海戰術的祖師爺,放到人多力量大的分銷上來就運用得更加得心應手了,瘋狂招聘,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有,通過戰績淘汰進行區分,高傭金高獎金高提點,發展得有聲有色。

而鏈家、房天下這樣的中介巨頭新房的代理分銷,一二手聯動,早就乾得風生水起,未來將會變得跟房地產一樣,進入一個強者恆強的巨頭時代。

甲方出現裝甲軍團,野蠻人來勢洶洶。

遊牧輕型機車兵一般的分銷,還有多少市場和生存機會?

04

裸泳者

潮退之後,裸泳的小分銷公司日子越來越難過。

三十六的老友狗哥最近整得跟《破冰行動》裡的林水伯一樣了,只要出現在我面前就一副愁眉苦臉,眼眶之中隨時隨地都有眼淚繃出來的模樣,從去年年底到如今端午再即,他的日常生活就十有八九都奔走在討傭的路上,拉橫幅、擋車道的事時有發生。

他也明白開發商結傭需要走流程。

但墊付了傭金的狗哥,衣服裡能拎得出水來,畢竟手下的銷售將房子賣出去了,傭金卻遲遲拿不到手,心中怨念極深,最後不得不自己墊資發放員工薪酬,但一次兩次還行,次數一多,誰也扛不住。

如今的世道已經變了,信息發達,陰影下的蛇鼠道路也藏不住了。

即便普通百姓沒吃過豬肉但也見過豬跑,樓市不景氣,分銷市場也變得艱難,客戶也越來越難找,現在比拚的是獲客能力、平台資源以及整合能力。

“一年幾十家分銷公司關門,也到了痛定思痛的時候了”

狗哥時常摸著越來越稀少的頭髮和越來越大的肚腩感歎。

人在做,天在看,蒼穹之下,無非人性善惡。

如果你還想繼續在這片渾濁的江湖之中死磕,那麽,按照三十六樓的慣例,還是將與已經幹了七年分銷的老朋友狗哥聊天時候,斷斷續續總結的幾個經驗,傳授給閣下:

首先要有一個分銷無罪懷璧其罪的信念,能夠恪守底線和職業道德。

真正為廣大購房者提供一個乾淨舒心的購房環境,也只有這樣,分銷這條路才有機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然後,你得明白,以前遍地撿錢撿到閉手抽筋的分銷黃金時代,已經徹底say goodbay了。

缺乏資金實力的小型分銷團隊,如果還不潛心修煉好自己的內功,那麽,也只能卷起鋪蓋離開這個行當了。

如何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悲慘環境下增加競爭籌碼,是每個分銷人,都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如果你正在迷茫,建議先從以下四點著手改變:

一、加強內功,打造高效執行團隊,注意,這裡先劃個重點,執行力!

二、擦亮眼睛,擁抱新房,接靠譜的盤,問題項目再賺錢也不要碰,你公司的信譽比幾套傭金要重要的多的多,切忌貪小失大,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三、如果是中介兼職乾分銷的,那麽,傳統二手房經紀業務堅決不能丟!

越是在這個時候就越有機會,你會發現很多以前跟你撕逼的對手,現在眼睛都盯在新房上,一旦二手市場回暖你會比別人走得更快。

四、抱團取暖,借勢借力,形成真正的分銷聯盟。

完善制度(行業規則、接盤標準、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監督處罰機制),明確打法,團結一致,集中火力打狙擊戰,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在《工商管理法》當中,房地產銷售管理條例中規定,中介、代理,統稱為經紀,必須個人通過行業協會考試,獲得經紀人資格,持證上崗,但分銷不在此列,壓根沒有持證上崗的概念。

至於後來出現的風靡江湖的全民行銷,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分銷,因為都沒有資格稱為經紀人。

所以,分銷再怎麽粉飾,也是登不上台面的野路子,撐死只能算一種行銷方式。

但卻是這個畸形市場與焦慮情緒結合誕生下來的一個怪胎,是陰影下的蛇道鼠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但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把它當成救命良藥,不少建案都想把妙手回春都寄托在分銷上,這絕對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在當前的淡市環境下,要讓購房者最後買單,最終還是得靠價格誠意和實實在在的產品來說話,高額的分銷費用不妨直接拿給購房者做優惠,用看得見的實惠促進有效下單率,或者不妨真正放到產品上去下功夫,讓購房者欲罷不能。

或許,這才是淡市行銷的正途,畢竟在買方時代,只有客戶認可才是王道。

當然了,我在前文《房產代理三十年》中有過分析,分銷的確還能再戰幾年,但退出江湖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個人需要的做的是趕緊整理你的人脈,在如今這信息化的世道,必須隨著時代的車輪一起滾滾向前,找到一處屬於自己的棲身之所,通過自我覺醒、自我修煉,獲得真正的人格獨立,魅力無限,從而實現求人不如靠己,拜佛不如拜自己,再也不用做穿西裝的乞丐。

分銷終將退出歷史舞台,這種野蠻生長的狀態不會太久,總有人會來刀耕火種,改變荒原。

小康之後,進以大同。

主業是講樓市

但又喜歡寫點人文的東西

還喜歡寫歷史

對了,看完後,沒感覺就打住

如果覺得不錯,就轉發個朋友圈吧

多一個粉,這文章就沒白寫。

——三十六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