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館如何走出正能量的自媒體之路 | 醫館界專訪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產 業 新 媒 體

第183 期

堅持有底線的去做內容,始終做中正平和、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的內容。

■ 採訪 當歸中醫主編王志強

微信時代,幾乎所有的醫館都會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但真正能將一個公眾號運營得爐火純青的中醫館真的屈指可數。更別提如何成功將線上粉絲轉化為線下資源。有的醫館僅僅只是將公眾號作為線上對外發布通知和訊息的途徑,或是選擇轉載他人文章,但這永遠都只是拾人牙慧,無法形成自己的影響力;稍微好一點的會報導醫館的一些活動,但是也難以成體系。

而行知堂作為「當歸中醫」旗下的矩陣號之一,專為醫館服務,充分的利用了新媒體的衍生傳播形式,將房租開支降低了50%。畢竟在北京選址,一條馬路的距離就有可能相差一兩百萬。行知堂選擇房租少於市中心的地方,流量卻不比市中心的差,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做正能量的中醫內容,

將專業中醫內容通俗化

問:當歸中醫旗下微信公眾號的特色體現在哪裡?

答:特色體現在我們在做內容時的定位:堅持有底線的去做內容,始終做中正平和、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的內容;而盡量迴避敏感話題,比如攪進中西醫之爭。

一直致力於將內容中的專業知識盡量通俗化,以做中醫科普為主。雖然現在還不夠完美,但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

粉絲需求是什麼

我們就寫什麼

問:「行知堂」作為專為醫館服務的微信公號,是如何選題的?

答:自媒體的內容運行核心是找到閱聽人的需求,粉絲需求是什麼就寫什麼,不能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比如:

1.配合醫館的市場推廣:當大夫能自我創作內容的時候,可以自己提供宣傳文章;或者我們編輯部跟大夫溝通後制定相應的文案。

2. 節氣養生:每到一個節氣派編輯去跟懂五運六氣的大夫,根據大夫的描述,整理成一篇可以發表的文章。

3. 定期推廣藥材的文章,需要藥劑師的配合。所有內容都有統一的審核機制,通過審核才能發布文章。

儘可能把複雜的東西寫成大白話

問:如何把枯燥的中醫知識寫的生動有趣?

答: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更多人比較容易理解接受中醫。儘可能把複雜的東西寫成大白話。我們每周開一場自媒體的會議,討論寫哪方面的內容,到底怎麼做,儘可能往通俗類想。

問:會不會結合當下熱點或網路熱詞來寫?

答:會。但是中醫機構在做熱點的時候,也特別容易出事。所以說蹭熱點也要有底線,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是說所有的熱點都是可以蹭的。

真誠的文風,

塑造公眾號的品牌形象

問:當歸中醫學堂公眾號是怎麼做到用戶粘合度那麼高的?

答: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公眾號運營的問題,要從當歸中醫企業文化的定位去說明。

就是真誠做事。如果自己都覺得這個事不靠譜,那這個文章發了也沒用。首先自己得覺得這個事是好的,然後用特別真誠、樸實的話寫出來,這樣大家才滿意。知行合一,人要夠真誠,別人才會認可你,就形成了一個品牌的認知度。當用戶認可品牌以後,在公眾號上的體現就是大家更支持,粘合度就更好了。

我們大多數時間,是用品質在做用戶的粘合度和信任度。我們可能粉絲數量並不是特別高,但是品質我覺得在中醫這個行業裡邊,還是有良心的。

做新媒體,

都是自己一點一點學出來的

問:很多醫館人覺得做新媒體無從下手,你們是如何慢慢成長起來的?

首先負責中醫新媒體運營的人既要懂中醫又要懂運營。

中醫類的媒體,大家都差不多,所以也就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但是可以借鑒非中醫類的大號,應該多去向高手學習,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

要站在普通用戶、普通粉絲角度去考慮問題。還要琢磨適合自己的一些套路出來,比如標題很重要,發出一篇文章之後,用戶首先看到的是標題,而不是內容,標題如果不夠吸引人,內容再好,都沒人理你。而套路是自己一點一點學出來,一點一點琢磨出來的,當然要在內容真誠的基礎上。

讓編輯將大夫的中醫知識轉化成文章

問:有些大夫是不會寫文章的,那行知堂是如何做到讓大夫寫文章的?

答:有一部分大夫他的文採好,但不熟悉自媒體的文風,把一些套路性的東西告訴他,他很快就能寫出好東西來。

但是不排除有的人是不擅長寫,那編輯可以跟大夫合作。自媒體運營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需求」。我們編輯部的需求是拿到大夫的內容,大夫的需求是想要推廣、門診量。我可以寫文章,他寫不了文章;但我不懂專業,他懂。把這兩個結合起來,就可以形成一篇好文章了。

I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醫館界

· END ·

編輯|山柰 半夏 視覺|三七

點擊下列圖片 了解醫館界活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