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股骨頭壞死患者走路出現跛行的原因?

引起跛行的原因很多,如雙下肢不等長,髖膝踝關節功能受限,骨盆的傾斜,脊柱的畸形,肌肉痙攣或軟弱無力,疼痛,心理因素等。股骨頭壞死患者出現跛行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肢短縮。如股骨頭塌陷致患肢短縮,該腿著地時同側骨盆下降,而致同側肩傾斜下沉,對側擺動腿髖膝過度屈曲與踝背伸加大,出現斜肩步。患肢疼痛時常呈防痛步態,患側足剛一踏地便抬起,而健足落地重而時間長。功能受限主要表現為患髖內收,患側膝關節便緊緊向健側靠攏,甚至兩膝內側相互摩擦。

為什麼骨壞死容易發生在股骨頭?

人體任何部分都可能發生骨壞死,僅就缺血性壞死已經發現40餘處,這與生物力學和解剖學方面的特點有關。因股骨頭為終末血管呈扇狀20~25支,在頭頸交界形成動、靜脈環,其來源於旋股內外動脈。

1、負重大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支撐著整個軀乾的重量,頭與臼之間壓力必然增大,長期保持著這種較大的壓力,不但容易造成結構上損傷,而且影響局部的血流循環。

2、剪力大

髖關節不同於其他負重關節那樣兩骨端關節力線垂直,股骨乾與股骨頭頸之間形成132°的角,軀乾的重力是由髖臼通過股骨頭,頸移行至股骨乾,力線不垂直,就形成了剪力。因此,頭頸所承受的生理壓力要比其他關節大得多。

3、活動範圍大

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僅次於肩關節,伸展、內收、外展、旋轉等。能完成各軸向運動,損傷的機會也較多。

4、血供少

股骨頭的血供主要依靠囊外動脈環發出的外側支持帶和內側支持帶動脈,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當一支血管被阻斷而另一支不能及時代償時,即會造成股骨頭的供血障礙。

I期(超微結構變異期):

X光片顯示股骨頭的承載系統中的骨小梁結構排列紊亂、斷裂,出現股骨頭邊緣毛糙,臨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輕微疼痛。

II期(有感期):

X光片顯示股骨頭內部會出現小的囊變影,囊變區周圍的環區密度不均。骨小梁結構紊亂、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現細小的塌陷,塌陷面積可在10-30%臨床伴有疼痛明顯、活動輕微受限等。

III期(壞死期)

X光片顯示股骨頭形態改變,可出現邊緣不完整、蟲蝕狀或扁平等形狀,骨小梁部分結構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勻,髖臼及股骨頭間隙增寬或變窄,也可有骨贅骨的形成,臨床表現疼痛、間歇性的跛行、關節活動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縮短等。

IV期(致殘期)

股骨頭的形態、結構明顯改變,出現大面積不規則塌陷或變平,骨小梁結構變異。髖臼與股骨頭間隙消失等。臨床表現為疼痛、功能障礙、僵直不能行走,出現脫位或半脫位,牽涉膝關節功能活動受限。

以上就是對股骨頭壞死四期的簡單介紹,但是無論是哪一期,隱患都是存在的,因此一定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預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