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症與自殺的關係,以及危機時刻的應對方法

雖然大多數患有抑鬱症的人不會因自殺而死亡,但似乎兩者之間存在某些聯繫。

許多自殺事件彷彿都能跟抑鬱症扯上關係,事實上部分抑鬱症患者確實有自殺想法。

雖然有些抑鬱症患者會有自殺想法和行為,但在其心底最深處,仍然期待著有人能幫助他,告訴他一個繼續活下去的理由。所以,預防以及獲得必要的支持,對於防止抑鬱患者的自殺想法和行為有一定幫助和必要性。


重度抑鬱症比大多數人想像的更常見。它每年影響超過1700萬美國人。美國四分之一的女性和八分之一的男性在一生中至少會遭受一次抑鬱症。這種情況影響所有年齡段的人,但在青少年比在成人中少見。大約3%至5%的青少年人每年經歷抑鬱症。

在過去的20年中,研究人員在了解抑鬱症和自殺之間的關係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例如,有關自殺危險因素以及保護因素。此外,研究人員已經了解了各個年齡組人群的自殺風險。

它們是相關的嗎?

許多人懷疑抑鬱是否會增加自殺的風險,如果是的話,會增加多少?雖然大多數抑鬱症患者不會因自殺而死亡,但與沒有抑鬱症的人相比,患有重度抑鬱症的確會增加自殺風險。

自殺死亡的風險可能與抑鬱症的嚴重程度有關。有關自殺和抑鬱症的新數據表明,在曾經有過抑鬱症治療的人中,約有2%會因自殺而死亡。在醫院住院治療過的抑鬱症患者中,自殺死亡率是其兩倍(4%)。這組數據說明的是因病情嚴重程度需要住院,而不是說住院會增加自殺風險。

那些因自殺念頭或自殺企圖而患抑鬱症的住院病人自殺死亡的可能性(6%)是僅作門診治療的可能性的三倍。

抑鬱症患者的終身自殺風險也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儘管約有7%的具有終身病史的男性會因自殺而死亡,但只有1%的有終生病史的女性會死於自殺。

據估計,約有60%的自殺者患有心境障礙(例如嚴重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或心境惡劣)。

了解自殺,其風險因素和保護因素

儘管研究人員不知道大多數人自殺的確切原因,但他們確實了解到一些增加一個人自殺可能得風險因素。了解這些風險因素是防止自殺的第一步。

其中一些風險因素包括:

  • 以前的自殺企圖

  • 精神障礙史,特別是抑鬱症史

  • 酒精和物質濫用的歷史

  • 無望的感覺

  • 衝動

  • 身體疾病

  • 損失(關係,社交,工作或財務)

  • 有自殺的家族史

  • 有虐待兒童的家族史

  • 容易獲得致命的方法

  • 由於心理健康和物質濫用(如某些藥物或酒精成癮)或自殺念頭的恥辱感,不願意尋求幫助

  • 文化和宗教信仰

  • 當地的自殺流行

  • 孤立感,或是被別人隔絕的感覺。

雖然這些風險因素確實使人處於較高的自殺風險,但很少有人因為這些風險因素實際上實施自殺行為。

保護因素與風險因素正好相反。保護因素主要是為了緩解與自殺相關的風險因素。已經確定了許多自殺的保護因素:

  • 對精神,身體和物質濫用疾病的有效護理

  • 持續的醫療和心理保健提供支持

  • 乾預,並為尋求幫助的人提供支持

  • 家庭和社會支持

  • 解決問題,解決衝突和處理糾紛

  • 阻止自殺並支持自我保護本能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青少年抑鬱和自殺

我們用美國的數據來做參考:美國的全國自殺率是每10萬人中有10.6人。在青少年中,自殺是第三大最常見的死因。以下是青少年和年輕人按年齡自殺的死亡率:

  • 10至14歲的孩子為每10萬人中有1.6人

  • 15至19歲的青少年為9.5 / 10萬

  • 20至24歲每10萬人中有13.6人

90%以上的自殺青少年在他們去世前都有精神障礙。最常見的增加自殺風險的疾病是情緒障礙(例如重性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抑鬱症),伴或不伴有酗酒或其他物質濫用問題,和/或某些形式的焦慮症。

老人的自殺和抑鬱症

雖然人們普遍認為自殺更多地影響年輕人,但老年人也受到自殺的影響。自殺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在65歲及以上的年齡段高。在自殺企圖幾周前,75%的老年自殺者被診斷出患有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的首次發作。

2003年,美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約3萬名自殺死亡人數中佔約17%。其中85歲及以上的白人男性的死亡率最高(按性別和種族分類)。在這個群體中,2000年每10萬人中有59人因自殺死亡。


應對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正在考慮自殺,你應該認真對待,不要妄加評論。幫助他們找專業人士進行診斷和治療。有這種想法的人通常是因為「無望」而無法看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才會有這種想法。

需要知道的是自殺行為通常與精神障礙有關,如抑鬱,酗酒或其他藥物濫用。

如果某人有傷害自己的危險,不要讓這個人離開。您可能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獲得幫助,例如致電120或心理危機熱線(號碼自行百度當地的心理危機熱線).當某人處於自殺危機時,限制其使用致命手段非常重要。

最後,如果您正在考慮自殺,請立即獲得幫助:

  • 打電話給你的醫生

  • 撥打緊急服務電話120

  • 去最近的醫院的急診室

  • 請家人或朋友帶你去醫院或打電話給你的醫生

  • 撥打心理危機熱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