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道是生命的母親河

我們不能隻關注自己,還應該照顧到在腸道中與我們共生的菌群,因為它們的存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腸道是生命的母親河,它有強大的免疫系統、乾細胞系統和微生態系統。特別是隨著微生物基因組技術發展、腸道微生物模擬系統建立,我們對腸道有了新的認識。」6月8日,在「前沿視野·論腸道微生物的臨床實踐」主題研討會上,解放軍總醫院消化疾病中心主任楊雲生表示,腸道微生物與營養物質是相互作用的,宿主的膳食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的構成,一些慢性病都與腸道存在密切的關係。

的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以及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等不斷變化,新的健康挑戰也隨之而來。「其中,腸道菌群的破壞可能是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姚軍直言,腸道菌群的破壞可能會導致多種疾病的流行,也會對公共健康、醫療和人類營養學產生嚴重影響。

「我們不能隻關注自己,還應該照顧到在腸道中與我們共生的菌群,因為它們的存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姚軍直言。

這一觀點得到了義大利ReGenera Res抗衰老研究中心主任馬洛塔的肯定。馬洛塔說,腸道微生物對諸多疾病包括慢性疲勞綜合征、抑鬱與焦慮症、阿爾茨海默氏症、肝硬化、系統炎症和中風等都有潛在醫療價值。「特別是對機體腦部發育、神經發展以及相關疾病,腸道菌群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學界對腸道菌群的持續關注,直接反映在學術期刊上:自2016年以來,《自然》《科學》和《細胞》等學術期刊發表了幾十篇有關腸道微生物組方面的文章。「這些研究文章證實了腸道菌群對全身免疫反應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抗衰老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王樹岩說。

雖然腸道微生物這一生態系統的活性和平衡同個體的健康密切相關,但中國台灣功能醫學先驅者洪作行認為,不同人的腸道菌群差異巨大。「因此需要用個性化的檢測提供精準診療的服務。通過腸道菌叢生態評估、腸道功能評估來分析腸道的健康狀況,然後再進行針對性的乾預,才可能會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據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朱立穎介紹,目前社會上主要利用自動糞便分析儀、糞菌發酵系統以及氣體分析儀等手段實現對腸道微生物進行檢測。「但都存在臨床應用價值較低的缺點。」

而針對目前益生菌療法被廣泛應用於營養和疾病治療的情況,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何方認為,活性益生菌的確對改善菌群平衡是有益的,但也不能過分強調益生菌對疾病治療的作用。「因為腸道菌群的調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今天你吃了活性益生菌,明天疾病癥狀就有所緩解。」

「未來,人體微生物組研究正在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將有越來越多的前沿科研成果應用於疾病診斷、健康管理及精準醫學等領域。」VCC預防醫學促進基金會秘書長黃果嶽期待,越來越多的腸道菌群研究成果能夠惠及民生,推動預防醫療的進一步發展,提升人們的健康管理意識,讓人們活得更有品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