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腸癌喜歡搞突襲 「線索」悄悄藏在你的便便裡

吃喝拉撒睡,人生五件大事兒。說到「拉」,不少人都有過便秘的困擾,有的人還擔心便秘時間久了會變成痔瘡。其實,便秘還有更大的風險——結直腸癌,江湖人稱「菊花之癌」。

結直腸癌容易盯上這幾類人

結直腸癌,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

結腸癌是發生於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分為「左半結腸癌」和「右半結腸癌」,左半包括1/3的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右半包括盲腸、升結腸和近端2/3的橫結腸。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齒狀線距肛門緣約3厘米,位於肛管皮膚與直腸粘膜相接合處,呈鋸齒狀)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

2018年全國癌症報告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以前,發病高峰在60歲左右,現在提前到50歲甚至更早。

臨床上,二三十歲的年輕腸癌患者也越來越多見。

結直腸癌和其他癌症有兩個共同的影響因素:

熬夜

對很多人來說熬夜已是家常便飯,長期熬夜會導致體內有害物質無法正常排出。如此循環往複,這些有害物質在腸道堆積,會導致代謝功能下降,誘發癌症。

壓力

學習緊張、工作壓力大,不少人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分布著許多神經元,很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傷害,從而給了腸癌可乘之機。

但它也有特定的高危人群:

1, 40歲以上的人

人們在40歲以後患結直腸癌的幾率會明顯上升。據統計,大約有75%的患者都處於這個年齡段。

2,腰圍粗的人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細胞醫學研究所發現,體重指數每增加5個部門,患上結直腸癌的相對風險就會上升18%。對於男性群體來說,10年裡腰圍至少增加10厘米患上結直腸癌的風險會上升近60%。

體重指數(BMI)的計算方法為: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

3,某些腸道疾病患者或有相關家族史

潰瘍性結腸炎和多發性腸息肉的患者、有腸癌家族史的人。

4,高油、低纖維素飲食者

很多人喜歡燒烤、油炸等高熱量、高糖、高脂肪食物。這些食物營養單一,影響腸內菌群平衡,容易造成基因損傷。

此外,飲食不規律、吃夜宵、不吃早餐等,都可能傷害消化道。

5,有其他慢性病或不良習慣者

吸煙者、糖尿病及超重、長期便秘的人群、患腺癌、子宮癌和卵巢癌的女性。

此外,國際上一些新研究也發現了兩類人,容易罹患結直腸癌。

長腿男性。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腿最長(平均腿長為90厘米)的男性比腿最短(平均為79厘米)的男性患癌風險高91%。

長期使用抗生素者。美國《腸道》雜誌刊文指出,青年和中年時,如果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增加結腸和直腸異常增生的風險(也稱息肉或者結直腸瘤),這類增生大多會發展成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發來的「預警信號」

大多數結直腸癌患者診斷時已經到了中晚期,很大部分是因為忽略了它發來的「預警信號」,如果出現下面的任何一項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1,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多為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最近突然大便3~4次,或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改變持續2-3個月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視。

右半結腸癌表現為早期糞便稀薄、排便次數增多,當癌腫繼續增大可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秘;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並可伴有排便不暢或想大便卻大不出的癥狀。

2,大便形狀發生改變

息肉壓迫糞便,大便形狀會變細或變扁,中間有凹槽或血痕。

3,黏液血便

這是結直腸癌最早、最常見的表現,左半結腸癌更易觀察到。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黏液血便、黏液膿血便或鮮血便。

腸息肉的出血常混雜在大便中間,呈暗紅色;而痔瘡引起的便血多是在大便後滴血,血色為鮮紅色。

4,腹痛

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著有排氣,然後疼痛突然消失。可表現為右下腹不適或隱痛,伴腹脹、腸蠕動亢進、便秘和排氣受阻等。當老年人出現這種癥狀時,應首先考慮結直腸癌。

5,貧血

老年病人,尤其是無其他原因失血,亦無腸寄生蟲病的,如發現進行性缺鐵性貧血,應想到有結直腸癌的可能性。

6,腹部包塊

部分患者可觸摸到腹部包塊,形狀不規則,某些包塊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