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短史記 | 文理分科分省命題與6月高考的由來

文 | 楊津濤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時節。

那些印象中的“高考常識”——文理分科、分省命題、6月高考……究竟是怎麽來的?

文理分科:在中國爭論百年

有關高中“文理分科”的爭論早在晚清、民國時期就已開始,導致中學學製屢屢變化,時而分設文、實兩科(或文、理兩組);時而又廢除分科,實行學分製,反覆無常。①

後來,中國教育體制主要受蘇聯影響。蘇聯在教育上反對中學文理分科,規定:

“普通中學統一性的保障是……在全面照顧各加盟共和國居民民族特點的情況下,蘇聯全國普通教育內容和水準的基本統一。”

因此1949年後,中國的中學課程也長期不分文理。

同樣是受蘇聯影響,中國曾要求教育為工業化服務,在大學培養“專科人才”。於是高考時又嚴格區分文理。文科考本國語文、政治常識、歷史、地理、外國語,近財經專業需加考數學;理科考的則是本國語文、政治常識、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外國語。此一時期,理工科院校及專業大受重視,中國社會上的“重理輕文”觀念由此產生。②

圖: 高考改革將取消文理分科

為配合高考,中學教育逐步轉向分科。1965年,中央有檔案指出:

“五年製中學和高中文理分科,也可以繼續試點,積累經驗。”

不久後,高考制度被廢除,分科嘗試隨之結束。

中國正式實行高中文理分科,是在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即1978年。但直至1981年,教育部才有檔案談及此問題:

“教學既要有統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注意適應和發展學生的志趣、特長。高中二、三年級設選修課……即在文科或理科方面有所側重的選修。”

檔案同時要求:

“側重文科的,應是文科基礎較好並有興趣的學生,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適當提高程度,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程度上要求淺一些。側重理科的,應是理科基礎較好並有興趣的學生,語文、歷史、地理不減課時,不降低要求,物理、化學適當加強實驗。”③

分科之初,為防止中學教育過分功利化、學生過分偏科,教育部曾發文提醒:

“要注意克服輕視文科的傾向。重視和加強語文、歷史、地理、音樂和美術等科教學,課時必須保證,不要搞高考考什麽,就隻開設什麽課程的所謂‘文理分科’。”

這種提醒當然是沒有用的 。實際學習中,大多數學生都只會按照現實需要,用心去學理科或文科的高考科目,而很少花精力在非高考科目上。

文理兩科的高考科目,也經歷過多次改革。恢復高考後,主要實行的是“3+2”模式,即在語文、數學、外語三科外,文科考歷史、地理,理科考物理、化學。從1999年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實行“3+X”方案,並在大部分地區沿用至今。

分省命題:緣自一次泄題案

自1952年高考制度建立,至1966年廢除高考,絕大多數時候全國都使用統一試卷,期間只有一年實行分省命題。

1977年恢復高考時,因為此前十年全國沒有統一教育大綱,各省教育水準差別較大,實行分省命題。

1978年起,高考恢復使用全國統一試卷。

至1985年,上海作為改革試點,首先獲得自主命題權;2002年,北京被允許語、數、外單獨命題。

2004年,自主命題省份一下增加了9個,直接原因是一場高考試題被盜案。

2003年6月5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發生文科試卷被盜事件。案發後,警方即切斷了南部縣網絡,使試題沒能在網上流傳,當年高考如期舉行。這起案件後,有關部門認為,全國實行統一試卷,一旦某個地方的考題泄露,就會影響到全部幾百萬考生。④

於是,從2004年開始,為分散泄題風險,並照顧各省市教育特點,允許人口較多或教育發展水準較好的省份實行自主命題。至2006年,共有16個省市獲得自主命題權。

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市

分省命題利弊共存,好的地方是使高考試卷多樣化,能更多地表現地方特色;不好的地方則是增加了命題成本,且無法保證題目的統一水準。

當然,此舉最重要的影響,是讓高考的公平性變得更為複雜,難以討論。如一位學者所說:

“全國共用一套試卷考試,由於教育發展水準、高校資源、考生人數及招生計劃等因素的製約,各省之間的高考錄取分數線會出現差異,容易導致對於公平性的質疑,也常常會引起關於錄取線分數差異的爭論。實行自主命題之後,雖然各地分數線差異依然存在,但因為使用的試題不同,以前關於分數線的種種責難便悄然無聲了。”⑤

其實,統一命題的確能更好地展示公平性。在大學招考方面,美國的SAT和ACT考試,英國的A-level考試,日本的“中心考試”,都是全國統一試卷,雖然錄取方式多樣,但不同學生成績的可比性,要遠遠超過目前的中國高考考生。

6月高考:避開酷熱的7月

中國實行高考制度之初,考試時間並不固定,如1953年是8月20日—22日,1954年則是7月15日—18日。從1979年起,才固定在每年7月的7日—9日。⑥

從天氣記錄來看,6月和7月相比,平均氣溫較低,台風等自然災害也較少。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發布通知,將高考時間從7月改至6月。通知說:

“為緩解高溫氣象和自然災害對高考的不利影響,有利於考生身心健康、提高考試品質,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經調研論證,並報經國務院同意,決定從2003年開始調整高考時間,高考時間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這一高考日期實行至今。

有關高考時間討論並未就此終止。

2005年,有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議,希望將高考時間定在6月的第一個雙休日,以此減少交通擁堵對考生的影響。同時,《北京晚報》當年還列舉了另外的理由,包括方便安排考場及家長陪考等。

圖:在高考考場外等候學生的家長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些文理分科、分省命題、6月高考的“常識”,在幾年後就要成為歷史了。全國大部分2018年、2019年入學的高中生,都將迎來新學製及新高考。到那時,文理分科將被“3+3”模式(除語文、數學、外語三科必考外,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中任選三科)取代,全國將恢復統一命題,英語也要實行“一年兩考”,不再固定在6月。

注釋

①吳根洲、劉希偉:《民國時期高中文理分科問題研究》,《教育評論》2009年第6期。

②王倫信、曹彥傑:《新中國中學教育改革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5、36頁。

③黃明東:《“完全人”教育觀研究 論“完全中國人”及其培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30、131頁。

④瀏海峰、谷振宇:《小事件引發大改革——高考分省命題的由來與走向》,《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第5期。

⑤柳博:《高考分省命題改革的回顧與啟示》,《江蘇高教》2017年第2期。

⑥鄭超:《高考之痛:中國高考1950-2006》,東方出版社2007年,第128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