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面針連續12年扣非後虧損 旗下產品屢登質檢黑榜

  加碼海外、減持股票 兩面針能否逆風翻盤?

  上半年淨利虧損,減持股票回籠資金,持續經營能力存疑

超市貨架上,兩面針品牌牙膏種類不算少。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超市貨架上,兩面針品牌牙膏種類不算少。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近期,兩面針功效型中藥牙膏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的消息,將大眾的視野再次聚焦到這個首創“中藥護牙”理念、曾經紅極一時的品牌上來。與此同時,業績持續下滑、減持股票回籠資金、旗下產品頻出品質問題的消息也不絕於耳。面對“內”有新興品牌層出不窮,“外”有國際巨頭持續加碼的情況,兩面針正在嘗試通過布局海外市場、跨界合作等方式挽回頹勢,往日的輝煌能否重現、何時再來,還有待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1 獲得美國FDA認證國內品質問題頻出

  1978年,兩面針成功研製出國內第一支中藥牙膏並連續多年在同類產品中摘得銷量桂冠,開創了國內中藥護牙理念先河。伴隨著“一口好牙,兩面針”這句響徹螢幕的經典廣告語,憑借當時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兩面針成為了民族日化企業的門面擔當。2004年,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為這個地道的老字號品牌帶來了鮮活的生命力。

  然而好景不長,諸如寶潔、聯合利華等日化巨頭的布局,使得國內牙膏市場格局被重新洗牌,兩面針的發展似乎變得舉步維艱,甚至有時難覓蹤跡。最近將大眾視野重新聚焦在它身上的,是兩面針牙膏在美國完成FDA注冊的消息。前段時間,兩面針宣布以國內強效護齦為基礎、專為美國市場打造的功效型護齦止血牙膏已在美國完成FDA注冊,並通過美國FDA實驗室檢驗,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支獲得美國合法銷售地位的功效型中藥牙膏,兩面針也因此成為首家獲得此地位的牙膏品牌。公開資料顯示,FDA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簡稱,也代表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是由美國國會即聯邦政府授權、專門從事食品與藥品管理的最高執法機構,很多品牌和企業都以獲得FDA認證作為產品品質的榮譽和保證。

  通過此舉不難看出,兩面針正期望借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品牌的銷量及影響力。不僅在美國完成FDA注冊,兩面針近些年還借助東盟博覽會的影響力,逐漸進入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在國外中藥牙膏銷售規模尚未形成、跨國貿易愈加頻繁、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強大之時,通過對中藥的獨特理解搶佔市場先機,未必不是企業發展的另外一條路線。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外發展如火如荼的兩面針,國內卻頻繁出現品質問題。今年6月通遼市工商局發布的抽檢結果中,標稱生產企業為兩面針(江蘇)實業有限公司的兩面針全護洗發露被檢出標簽不合格。7月25日,北京市工商局官網發布牙刷類商品品質抽檢結果,在“不合格聲稱假冒商品名單”中,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和兩面針(揚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出品的成人牙刷再次“榜上有名”,被檢出了毛束強度分類、磨毛及標誌不合格的問題。除此以外,2015年4月,據上海市工商局發布的《流通領域酒店用衛生日用品品質抽檢情況》顯示,1批次標稱為兩面針(揚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兩面針亮白牙膏被檢出菌落總數不合格。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菌落總數表示著產品受細菌汙染的程度,該項指標不合格表明產品可能已經受到汙染或引發變質,消費者購買使用後易造成感染等問題。

  2 業績持續下滑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18.31%

  品質問題前波未平,業績低迷風波再起。日前,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6月,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5.88億元,與上年同期的7.19億元相比同比下降了18.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顯示虧損1212.28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也減少了1699.93萬元。對於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兩面針在報告中指出,公司所處的日化、藥業、造紙等產業領域均不同程度存在生產能力過剩、過度競爭的狀況,加上公司長年扣非後虧損,使得實現發展目標有一定壓力。此外,中國日化產業進入成熟期,市場規模已相對穩定,行業增長緩慢,品牌忠誠度起主要作用,地域劣勢、單純牙膏市場容量有限等客觀現實,導致公司日化產業競爭壓力不斷增大。

  事實上,出現虧損的情況並非偶然。據兩面針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72億元,同比下降5.7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4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虧損1.54億元。面對連續12年扣非後虧損的情況,兩面針也收到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2017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要求對扣非歸母淨利潤連續為負的主要原因、是否與行業趨勢相背離等進行分析,結合主營業務連續虧損情況、行業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等,說明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否面臨重大不確定性。

  3 減持中信證券股票自救跨界合作謀發展

  在兩面針對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回復中,有這樣一句話:“由於公司長年扣非後虧損,以前年度主要依靠出售所持有的中信證券股票所取得的投資收益,彌補虧損,實現盈利。”7月初,兩面針發布《關於出售部分中信證券股票的公告》,資訊顯示,公司擬在2018年剩餘時間裡擇機出售不超過1200萬股中信證券股票,至於減持股票的原因則是“合理規避股價向下波動調整的風險,回籠發展資金”,以“償還貸款、補充流動資金,減輕公司資金壓力,發展主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多元化戰略遇阻使得兩面針一度陷入財務困局,僅通過出售剩餘中信證券股票等金融資產獲得收益,以彌補虧損的盈利方式也只能是算短期自救行為,是不可持續的,若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很容易陷入“投資續命,本業荒廢”的境地。

  面對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除了加碼海外市場及減持中信證券股票的舉動,兩面針也似乎想要通過跨界合作的方式來重塑年輕化的品牌形象,上演一出“王者歸來”的戲碼。記者了解到,兩面針將聯手OFO小黃車推出青春活力版牙膏,與同道大叔合作推出國內首款星座牙膏,通過他們的IP形象進行平台融合,從而挖掘平台粉絲對兩面針的認知並形成購買。

  不得不說,作為創新的行銷模式,跨界合作確實可以借助其他品牌或人物的影響力提升自身的商業價值,拉近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但同時也面臨著消費者愈發理性、審美疲勞與跨界契合度的考驗。此外,相比於大費周章地求新求變,把握好產品品質安全的問題更加亟待解決,每多一次上榜“黑名單”,都有可能摧毀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失去對品牌的信任。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錚

責任編輯:張國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