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也有冰箱?古人的生活好現代!

冰淇淋、冰飲料、冰啤酒可謂是現代人在炎炎夏日的續命法寶。那麽,古人在酷夏能否喝到沁人心脾的冷飲呢?

查閱古書,我們可以知道,古代貴族,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冰。冬季偏暖,“無冰”,那可不得了,史官都要特別記載,《春秋》就有特別記載傳桓公十四年、成公元年、襄公二十八年“暖冬無冰”。

為什麽古代貴族離不開冰?

首先,冰的用途,主要是為祭品和食物保鮮。《周禮·天官》有凌人,是專門負責取冰、藏冰、用冰的官員。我們要注意,古代貴族都是肉食者。喝酒吃肉,離不開冰。

其次,古代喪禮也用冰。冰,不僅用於食物保鮮,也用於屍體防腐。屍體防腐有很多方法,風乾、冷凍、擱防腐劑,所有方法,無不受食物保鮮方法的啟發。喪禮,使用“大盤”和“夷盤”,就是用來冰鎮屍體,和現在的太平間道理一樣(《禮記·喪大記》)。

最後,古人還用冰給室內降溫,如《左傳》講薳子馮裝病,大熱天,挖個地下室,把冰擱床下,穿上皮大衣,睡在上面(《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冰從哪裡來?一是河湖,二是山谷(背陰處)。取冰是在最冷的冬天,用冰是在第二年的夏天,藏冰是用凌陰或冰井。

采冰

古人在寒冷的冬季將冰塊從江河湖泊裡采集起來,收儲於地下冰窖中。

每到夏天,周天子便會舉辦隆重的頒冰禮,按級別把藏冰賞賜給官員們解暑,以示天恩。這儀式後來歷代多有效仿,比如唐代,白居易的《謝冰狀》中就提到:“伏以頒冰之儀,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來表特異之恩。”

所以古人夏日消暑用的冰就是從冬季開採一直保存到夏季的。那麽,冰又是如何保存的呢?

藏冰

古代的藏冰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最堅硬的冰,藏進最深的冰窖。

古人在陰涼之地下修建冰窖,把冬季采的冰藏進地底陰涼的冰窖,用新鮮稻草跟蘆席鋪墊,把冰放到上面之後再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然後密封窖口,等待夏季到來再行使用。即使如此,每年依然只有三分之一的藏冰能保存下來,所以古人的藏冰量需三倍於用冰量。

除冰窖之外,還有冰井,是用深井貯冰。漢唐古城往往都有這類設施。鄴城三台中的冰井台,就是用深井貯冰,同時還儲備石炭,設有粟窖、鹽窖。

河南新鄭、河北易縣、陝西鹹陽等地,都曾發現戰國時期的冰井。故宮內就有5口冰窖,可藏冰25000塊,是清代皇室專用的冰窖。5000塊藏冰窖的容積,相當於現在一幢五層四單元的住宅樓的體積。紫禁城護城河的起冰活動,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冷凍技術的發展,人造冰才替代了天然冰。

製冰

北方的冬日還能采冰,那要是連河水都凍不起來的南方又該怎麽辦呢?

在唐朝末期,人們在無意中發現硝石溶解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熱量,使水溫降低,甚至結冰。於是很快有人利用硝石的這種特性。

硝石的化學組成是硝酸鉀。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機物質在細菌作用下分解、氧化成硝酸後與土壤中的鉀素化合而成的。所以每當秋高氣爽的季節,它通常呈皮殼狀或鹽花狀析出來,覆蓋在地面、牆腳,這就是所謂的地霜。

硝石溶解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以致結成冰。工匠們將水放入罐內,取一個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內放水,然後將罐子放在容器內,並不斷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最終罐內的水結成了冰。有了這種技術,古代製冰就變得可操作性了,不得不再次感歎古人的智慧。

有了製冰技術,也帶動了古代冰飲市場的繁榮,尤其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酥山、豆沙冰山、雪花酪、酸梅湯、冰鎮琥珀糕、冰鎮果子乾、杏仁冰豆腐等冰製美食不可枚舉。南宋時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甘草冰雪涼水”等飲料;到了元代,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所以最早冰製冷飲也起源於中國。

古人在吃食上花費的心思,果然不可小覷,要不然怎麽說中國是“吃貨大國”呢!不過,炎炎夏日,冰一會兒就化了,要是買了冰品想放著等家人回來再吃可怎麽辦?於是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版的冰箱——冰鑒(hàn)!

冰鑒

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堆曾侯乙墓出土過很多大型器物,其中有一對冰鑒,鑄造非常精美。

冰鑒可以看做是一種原始冰櫃,使用時,將盛滿酒的器皿放進去,四周圍滿冰塊,合上蓋子,不多時“冷飲”就可製成;除此之外,冰鑒還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可謂是集空調和冰箱功能為一體。

《周禮·天官·凌人》中提到:"祭祀供冰鑒。"可見周朝起就有了冰鑒。從最開始的陶製鑒,春秋中期以後的青銅鑒,再到木製鑒,冰鑒的材質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改進著。

明朝時,北京城的皇公貴族已把冰箱做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種用天然冰塊降溫的箱子,以黃花梨木或紅木製成。從外觀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鬥形,腰部上下箍銅箍兩周。箱兩側有銅環,銅環的用途就是便於搬運。箱口覆兩塊對拚硬木蓋板,板上鏤雕錢形孔。

那時的冰箱不僅外形美觀,而且在功能設計上也十分精巧科學。冰箱箱內掛錫,箱底有小孔。兩塊蓋板其中一塊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塊是活板。每當暑熱來臨,可將活板取下,箱內放冰塊並將時新瓜果或飲料鎮於冰上,隨時取用。味道乾爽清涼,用後讓人覺得十分愜意,暑氣頓消。由於錫的保護,冰水不致侵蝕木質的箱體,反而能從底部的小孔中滲出。

直到清朝,木製冰鑒已廣為人們使用,名為“冰桶”。宮廷裡有,貴族家裡有,家道小康的富裕市民家裡也常備這種玩意兒。事實上,在19世紀中葉的北京,木器店裡大量出售冰桶,一兩吊銅錢就能買一個,很便宜。

古人為了度過炎炎夏日,從寒冬起便開始準備冰。雖然如此,在古代也只有皇室和大戶人家才用得起冰,一般百姓夏天時更多的還是扇著扇子,吃著放進水井裡涼過的西瓜來避暑。不過,了解了古人藏冰用冰的智慧,我們也不得不感歎需求對於人類創造力的刺激,否則今天的我們也就不會有各式各樣便捷的電器了。

聲明: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