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入學率下降、國家撤資,正在摧毀美國大學的12個趨勢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各種教育形式應運而生,層出不窮。特別是網絡教育的出現,讓人能隨時隨地學任何想學的東西。那麽,出現了一個問題:大學教育還重要嗎?我們還有必要花時間、金錢、精力去上大學麽?

美國教育部的觀點是,現在的大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價值:數據顯示,擁有學位的人比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生平均多掙100萬美元,創新經濟可能會需要更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

但據蓋洛普(Gallup)的數據顯示,隨著大學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家境不好但畢業後又未充分就業的消沉畢業生的增加,使僅有不到一半的美國成年人對高等教育有信心。

隨著人們對高等教育信心的迅速喪失,讓那些昂貴的非重點大學陷入了困境。美國學習創新倡導者湯姆·范德·阿克總結了12個促使大學沒落的趨勢,我們一起來看看,或許這能給你帶來一些深度的思考。

1.入學率下降

2013年高中畢業生數量達到頂峰,與去年持平。由於出生率的下降,未來10年高中畢業生數量將會開始下降。大學入學率自2010年至2011年的峰值以後一直在下降,這給許多規模較小的二、三線學校帶來了巨大的招生壓力。

2.學位至上的終結

幾十年來,雇主們一直將學位要求作為能力和毅力的一個簡單篩選標準,如今他們更注重的是技能的掌握,而不是學習經歷。

谷歌、蘋果和其他十幾家大型企業的很多崗位不再要求學位。而像“ Opportunity@Work ”這樣的組織也一直在致力於擴大就業機會,致力於以技能為基礎的招聘模式的轉變。

3.日益廉價的學位教育

一些人在2012年就認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的興起將改變高等教育的格局。在過去幾年,慕課的提供商們,如Coursera、EdX和Udacity也開始提供證書和學位,這為二線院校帶來了新的低成本競爭。

社區大學開設在線課程已有20年的歷史了。多數大學也緊隨其後,推出了自己的在線課程。此外,一些知名大學,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普渡大學(Purdue)、南新罕布什爾大學(SNHU)和華盛頓大學(WGU)也紛紛加入其中,提供價格合理、靈活的在線學位課程。

把教育作為員工福利的現象也正在普及。星巴克就為員工提供ASU的學位課程。美國工會教育協會也在幫助迪士尼、來福車和沃爾瑪等公司為員工提供教育福利。“商業課程公司”也在一直為在線教育提供讚助。這些廉價或受資助的高等教育形式會持續不斷地給二、三線院校帶來成本上的壓力。

4.高等教育的替代品

各種各樣的編碼訓練營、培訓和認證項目,以及被投資者瑞恩•克雷格稱之為“最後一英裡的培訓項目”——正在激增,遍地開花。正如沃爾頓家族基金會官員布魯諾·曼諾所說的,許多好工作並不需要大學文憑。

5.宣傳的泡沫

20年的“善意”宣傳使更多人上了大學。公平倡導者(包括我自己)也促使讓家庭收入較低群體的學生獲得了4年的學位,因為它們看起來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代表性。大學喜歡這種熱潮,因為學費收入增加了,甚至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數百萬人失業時,大學的招生人數又增加了一次。這股熱潮讓人感覺良好,但潛在的價值主張與這種增長不匹配——人們把這稱之為泡沫。

在過去的兩年裡,宣傳的鍾擺又來到了職業和技術教育(CTE)上,人們對新興的就業機會和較低的學習門檻感到興奮。但這仍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對CTE的重新強調是否能產生公平的結果,或者只是在重新重視高中教育,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6.大學教育費用上漲

1989年至2016年間,四年製學位的價格翻了一番,大約是工資的8倍。這意味著,每一屆畢業生的境況都要比上一屆差。在過去的十年裡,8個州四年製學校的學費上漲了60%以上。這種情況顯然不太好。

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3%的學生認為經濟能力是決定上哪所大學的一個重要因素,高於去年的75%。此外,71%的學生表示,學費可能決定他們是否會上大學,這也高於去年的65%。

7.國家撤資

公立院校學費上漲的一個原因是,2017學年國家對公立二年製和四年製大學的資助比2008年低了近90億美元。

批評人士認為,公共部門對高等教育的快速撤資非但沒有使受教育的公民數量上升,反而使高等教育成為了一種私人產品,違背了教育的理念。

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UT Arlington)的教授喬治•西門子說:“大學教育的理念已經從增加教育人口,有利於維護一個健康、民主社會的公共利益轉變為大學教育有利於個人利益和它的就業能力上。”接下來他補充說:“一旦你讓個人像客戶一樣付費,個人就會開始表現得像客戶一樣。”

8.學生貸款危機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上大學,加上不斷上漲的教育成本,意味著會產生更多的債務。美國的4,400多萬借款人背負著1.7兆美元的學生貸款債務,超過了汽車貸款和信用卡債務的總和。

9.惡性循環

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沒完成學位的情況下,就已經負債累累了,這是新的災難場景。這一趨勢出現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再加上許多大學畢業生就業不足,學校開始控制入學人數,而社會上讓“所有學生都上大學”的呼聲卻在日益高漲。

10.營利性學校被削減

基於市場的低就業率,使大量沒有獲得學位的學生無法償還債務,美國前教育部長帶領他的團隊對學生的評估做了嚴格的規定,這也導致了數百所營利性大學的倒閉。在過去的兩年中,有100多所營利性大學關閉(20所非營利性大學也在此期間關閉)。這使得營利性大學的入學率從2010年到2019年銳減了70%。

也許你會想,“這並沒有什麽損失,因為他們都是一些唯利是圖的騙子。” 但在教育領域,這些營利性大學是由風險投資公司支持的高等教育的研發實驗室,這是教育行業中最靈活的、做專項研究的部分。

11.過時的架構

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能迅速“掌握你面前的”世界,但大學卻被困在一個課程和學分模型中——這是由教學架構、課程表和相互交流的辦學原則所決定的。用考試成績單來代表一個人的實際能力,這種方式是很糟糕的。

要圍繞能力發展而不是按聽課時間來評價,這種重新規劃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它意味著要支持短期的個性化技能衝刺和完成擴展的與社區相關的挑戰。這必將需要由新的方法來衡量能力(包括徽章、證書和作品集在內的全面的學習記錄)。

大學的新架構也將超越四年製學位的範圍,轉變為終身學習的關係。 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在這場新賽事中,獲勝的會是大學還是在線教育,是你的母校還是領英?

12.教育的不平等沒有變化

也許最令人不安的是,上大學以及讀完大學仍然不是一個普遍的渠道。那些來自社會經濟最低層的孩子,如果在幼兒園考試中取得高分,那麽他們在成年後接受大學教育和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幾率為3 / 10。

而那些來自於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家庭的孩子,即使考試成績較低,他獲得大學教育和一份好工作的幾率也會高達7 / 10。家庭富有的學生能順利進入職場,家庭不富有學生的債務危機依舊困擾著收入最低的四分之一人群。

還有,約10%的大學非常挑剔——在可預見的未來,它們可能會表現得更挑剔(儘管招生醜聞表明了招生過程是多麽的空洞)。這些大學中的大多數人都有著極高的天賦和正確的價值觀——儘管事實上大多數人並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而那些昂貴的二、三線大學正在遭受滅頂之災。不管他們意識沒意識到,他們已經處於了破產的邊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