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低年級化成功率高嗎?有哪些利弊?

2019年考研已經進入準備的關鍵時期了。

據最新報導,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100余所高校的2000名大一學生發起讀研意願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6.05%的受訪大一學生已有讀研的想法,其中50.9%想努力學習4年爭取保研,38.52%準備到大二、三就開始準備考研。

緊張複習的同學

考研熱低年級化已經成了大趨勢。

這一數據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在一般人看來,考研是大四的事情,至少在大三準備也不晚,然而,媒體的調查完全打破了這一陳舊的看法——考研“低年級化”早已不是新鮮事。

比如,在在很多考研機構的試聽課上,大一到大三的學生比大四的學生還多。許多開辦多年的考研機構招生人數年年擴大,還有一些面向全國招生的機構甚至擴大到了地級市,網絡輔導課風靡於大學校園。

很多大學生很早就樹立了考研的理想,特別是在一些二本和傳統的三本院校學校,學校地位與聲望相對較低,很多學生想通過考研這一途徑進入到名牌大學深造。還有一些學生認為考上二本大學不是自己真實水準的反映,所以,他們從大一開始就下定決心要考研。

緊張複習備考

早早準備考研固然很好,但是大大衝擊了公共課和專業課的學習。

10多年前,考研準備時間大致就是半年時間,而現在最少要一年以上。有些學生從大學入校開始就有意識地選擇考研學校與考研專業,因此在大學四年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在專業課程的選擇上,隻注重考研科目的學習,而對於非考研科目,要麽不選修,即使選修了,逃課的概率非常高,即使不逃課,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樣造成了專業課程學習的不系統。

由於各種現狀原因,尤其是一般性的高校,很多剛入大學的同學就被灌輸考研理想,很多低年級學生從大一、大二選課時就有意識地多選擇一些考試容易通過的課程,如與專業毫不相乾的公選課,比較好通過的老師的課程。

不可否認,考研低年級化,部分考生卻是佔據了複習備考的優勢,考研成功率也大大高於準備晚的同學。

考研報名大軍

但是,由於現在大部分學校都實行學分製,很多同學除了專業基礎課、主乾課和必修課一定要學習外,大部分專業選修課都可以不選修就可以畢業,他們將大三、大四開設選修課的這段時間用於考研準備。

因此,當前的高校出現了這樣的一股風氣:學校公選課選修的學生非常多,而專業選修課往往開設不出來的怪現象。甚至出現了專業老師為了吸引學生選課而降低課程考核難度的現象,這種現象導致學科課程開設的不完整。

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有義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考研觀念。

仔細思考考研的低年級化現象,我們會發現,學生是非理性考研的主體。

學生的考研決策可以分為理性決策與非理性決策。所謂理性決策主體,他們大多依據個人對自身具體專業的學習能力、個人興趣以及人才市場供需等的判斷而進行考研抉擇,具有理性判斷過程,但由於個人對人才市場供需等的認識偏頗等,導致最終結果體現為非理性考研。非理性決策主體則多由於自身對個人工作能力、興趣,以及人才市場供需缺乏認知,對就業後的各種不確定性的恐懼感而采取從眾決策,必然構成非理性考研。

排隊進入考場

不用說,用人部門正是學生考研的非理性引導者。

比如,行業之間的薪資差異構成社會群體,包括學生群體對某些專業更高的關注度,進而增加對相關專業的報考熱度近年來較多工科類學生轉報經濟、金融等專業研究生就與此有關。用人部門對招聘崗位的學歷要求隻確定最低學歷要求,比如,本科學歷畢業生與碩士學歷畢業生的工作內容並無較大區分,但存在薪資水準與成長太空上的差異,高學歷直接對應高薪資的現實情況必然引導學生紛紛投身考研大軍之中。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讓學生理性考研,正確處理好考驗和日常學習之間的矛盾,這恐怕還需要高校教師來精心指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