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恆大健康去年收益增長136% 首款新能源車擬6月投產

每經編輯:陳俊傑

3月22日下午收盤後,恆大健康(00708,HK)發布業績公告,2018年實現收益31.33億元,同比增長136%,年度虧損14.28億元。之所以出現虧損,主要因系恆大健康2018年在新能源汽車業務方面的高投入所致。

恆大健康董事局主席時守明在當天(22日)下午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目前恆大健康的主業包括大健康和高科技產業兩部分,大健康業務探索了5年終於找到以養生谷為載體的商業模式,預計今年將在全國複製10-20個項目。高科技產業體現為新能源汽車,目前已完成全產業鏈布局。

恆大健康副董事長彭建軍則直言,搞汽車需要夢想,沒有夢想就沒有激情,做不了產業。除了夢想,同時還需要落地,更需要技術優勢、資本實力和管理能力。

據記者了解,恆大集團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投入已超過200億元。

5年才找到健康產業方向

“熟悉恆大健康的都知道,過去幾年(公司)有過幾次主業調整,終於花了5年時間探索出了養生谷的模式。”業績說明會一開始,時守明向投資者和媒體講述恆大健康的轉型。

2013年,一股多元化的暖風從房地產行業吹到大健康產業,恆大是跨界者之一。2014年11月底,中國恆大(03333,HK)和新傳媒(00708,HK)發布聯合公告,恆大以9.5億港元收購新傳媒大股東手裡的6.47億股,收購價格約1.466元/股,持股比例74.99%。

時守明坦言,大健康產業鏈條很長、涉及產業特別多,恆大健康以前沒有做得很好是因為切入點太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恆大健康醫療服務方面最先落地的是位於海南博鼇的博鼇恆大國際醫院,養老服務則是恆大養生谷。

有投資者現場表示,恆大健康的健康產業收入增速較往年有所放緩。業績公告顯示,2018年健康管理分部收益31.33億元,同比增長136%。

“主業經過幾次調整,成功也不成功,失敗也不失敗,但探索出了一個可複製的模式,如果把健康板塊比喻成一個車間,我們換了車間主任、重新設計了生產工藝,現在車間可以量產。”時守明表示,以前的養生谷也沒有整合很多資源,2017年底到2018年初終於通過內部梳理把養生谷的模式標注化、可複製,預計到2021年會建設50個恆大養生谷項目。

他認為,大健康產業處在投資風口和快速發展的階段,恆大健康想利用整合資源的優勢把養老、醫療、保險、旅遊等大產業打通,未來有機會成為兆規模的企業。

首款新能源車將在今年6月投產

恆大健康受投資者關注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於它承載了許家印的造車夢。在此前的業績預告中,恆大健康曾表示新能源汽車部分預計在2018年錄得淨虧損17億元。

其實,恆大健康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布局一直是高舉高打的策論。通過一系列並購和合作,恆大健康已在技術研發、“三電”核心部件、智能網聯、生產製造、銷售、共享、充電服務等方面建立起“系統性競爭優勢”。據了解,恆大已為“造車夢”投入超過200億元,未來恆大集團還將繼續在資金上扶持汽車產業。

彭建軍認為,造車需要兩樣能力,一是扎實的基本功,二是科技新四化。恆大作為一名跨界者造車,已通過較早布局搶佔了技術高地。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經之路,傳統車企必須轉型。據他介紹,恆大健康近半年來完成新能源車全產業鏈布局,首款新能源車將在今年6月投產。

在政策與市場的驅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釋放出巨大的潛力。2018年全中國汽車銷量達2808萬輛,約佔全球銷量的31%,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200萬輛。另有數據表示,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在全球銷量的佔比將過半。

一位從業超過十年的國產品牌汽車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儘管目前的國際形勢和環境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汽車行業仍然前景可期,新能源車是主流發展方向、市場空間也很大。但汽車產業也是一個技術精細、門檻高精尖的領域,單純靠錢很難有效果,通過與有技術和品牌積澱的大廠家合作,是許多跨界者實現“超車”的捷徑。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金喆 攝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