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部落格死亡原因大起底:不懂順勢而為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8月20日,網易部落格首頁發布了《網易部落格網站關停、遷移的公告》。

作者 / 王新喜

來源 / 熱點微評(ID:redianweiping)

網易表示用戶可以將網易部落格上發布的內容,“一鍵搬運到網易LOFTER”。用戶也可以在LOFTER繼續記錄和分享日常。

這意味著運營了12年的網易部落格退出了人們的生活。而搜狐部落格、網易部落格、部落格網的首頁頭條文章更新時間也都停留在2017年中旬,只有新浪部落格、和訊部落格等還在支撐著並維持著每天更新。

這讓那些對部落格依然懷抱感情的人唏噓不已。有微博用戶說,現在很多人還在寫部落格,關了部落格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微博與朋友圈已經把內容變的支離破碎,很多人已經寫不出完整的好東西了。

從趨勢來看,網易部落格的關停或許只是開始,部落格時代的落幕與衰落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發生了。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最後一次對部落格統計的數據,截至2014年6月,我國部落格的使用率只有19.3%,用戶規模為1.22億,基本跌出主流應用範疇。

而到了今天,部落格的使用率或許已經遠低於2014年的這個數據。

1

部落格也曾有黃金時代

部落格最輝煌的時期是在2010年之前。最初是方興東博士的部落格網、以及橫戈的部落格大巴及部落格中國等一批創業公司崛起。

後來到了2005年,新浪部落格誕生了,部落格網的用戶大規模地遷移到了新浪部落格,新浪由於其門戶品牌聲望日隆,並且搞了「明星策略」邀請了一大堆的名人開博,加之在產品體驗上部落格網都不如新浪部落格,部落格網因此而衰落,新浪部落格崛起。

自新浪部落格之後,騰訊、搜狐均都推出了部落格產品,百度太空、QQ太空、51部落格等均紛紛上線。而2006年9月1日,網易正式推出自主研發產品網易部落格,網易也是四大門戶中最晚推出部落格產品的廠商,但卻成為了四大門戶中第一家退出的廠商。

雖然是最晚推出部落格產品的門戶廠商,但網易將它從2003年開始研發的國內最大的相冊用戶群全部導入部落格,部落格首頁可以展示好友、相片、自定義html 、音樂播放器等多種模塊,可隨意拖放模塊,相片可以在線編輯,功能相對友好,推動了用戶迅速增長,半年時間用戶量就突破了1800萬。

不過如今網易部落格的關閉,也在於時代大勢已變。網易財報披露從去年底開始將電商數據從郵箱業績中獨立出來,按照遊戲、電商、廣告、郵箱及其他業務4個分部公布數據。

產品不盈利、影響力邊緣化、用戶凋零的部落格已經被邊緣化,對於以遊戲與電商賺錢的網易來說,戰略意義已經不大,放棄也是合理且理性的商業選擇。

回顧那個時代的部落格,主流創作類型大致是文化,財經,雜談,時評等內容品類,頗受學術界、思想界和媒體界的氛圍影響,沒有預設的立場與套路,形成了觀點的自由市場。

部落格創作者更多是出於自由和興趣激發出來的內容創作欲望,或直抒胸臆,或針砭時弊,這個時代的內容,不摻雜過多功利,沉澱了一定的思想價值,也是曾經的文青聚集地。

正如有人說到,在那個時代,人們真正是在寫文章,而不是內容創作。在部落格上,你有機會看到一個真實的人是如何總結和思考的。

傳媒老王在微博說,在微博式“圍觀”走紅之前,部落格其實已經悄無聲息地影響社會,因為部落格所帶來新的傳播與交流方式,讓網友真正意識到了資訊透明與公共表達的好處。

部落格時代不得不提的代表性人物就是韓寒與徐靜蕾了。在2005年10月28日,韓寒新浪部落格正式開通。作為80後作家的代表人物,韓寒以其犀利的文風、獨特的視角在部落格上又快速聲名鵲起。

2006年3月的“韓寒白燁之爭”曾經引發中國文壇兩代人關於文學定位的大討論,而《明朝那些事》和《把時間當作朋友》等當年爆紅的作品都是作者在部落格上的文章合集。

2007年3月12日,新浪網的統計數據表明,部落格頻道的流量超過新聞頻道躍居各頻道的第一位。2007年9月,韓寒部落格的點擊量超過1億。成為繼徐靜蕾(blog)之後第二位過億的新浪部落格。

正如之前有業內人士說,韓寒在部落格時代對各種敏感話題拿捏非常之準,從不趟雷,懂得進退。而在那一年,新浪部落格點擊量超過1億的已有兩位,超過5000萬的有5位,超過100萬的部落格高達908位。

木子美、芙蓉姐姐等網絡紅人借助部落格平台名聲大噪,“雷人、山寨、打醬油、躲貓貓、壓力山大”等流行語,都有部落格的流傳之功。彼時,新浪、搜狐為了搶部落格紛紛推出搬家工具、互相挖角的事件今天或許已經少有人記得。這是部落格的黃金時代。

2

打敗部落格的,不是另一個部落格

當微博誕生之後,一直堅守坐鎮部落格的韓寒在2010年2月6日也不能免俗的將陣地轉移到了微博上,當他在微博上發出一個“喂”字引來5500次轉發和11000次評論後,人們知道,部落格時代將要過去了。

打敗部落格的,不是另一個部落格——微博140字的限制降低了內容創作的門檻,龐大的用戶數量和社交裂變的轉發機制快速吸引用戶轉移,使得部落格快速被邊緣化。

這種短平快的內容發布契合了人們碎片化時間娛樂八卦、社互動動與接收新聞資訊的需求,也讓許多部落格大V逐步轉移到微博,部落格上的博主開始慢慢流失,內容荒蕪,草木稀疏。

而在2016年,微博又放開了140字的限制,它可以發布2000字的長微博,雖然不少人直指這樣改動的弊端,認為這是微博重返部落格時代,但微博的這次變動也是對部落格的再次重擊,這使得部落格存在的意義再一次被淡化。

CNNIC報告說出了部落格衰落的一個原因是,作為一個內容發布平台,部落格的內容相對較長且缺乏與用戶的互動,不能滿足人們隨時隨地關注、發布資訊的需求,逐漸被其他社交應用的功能所替代,在競爭中逐漸轉變為小眾化應用。

部落格的發展一直呈精英化、專業化的特點,相對於微博的社互動動,部落格更注重自身表達,但由於部落格缺失SNS屬性,用戶也在轉移陣地。

因為,部落格寫作雖然自由不羈,但寫作本身是一項精英活動,也需要持續獲得滿足感才能支撐下去的活動,換言之,寫作並不是不是人人都能乾的事兒。只有社交、商業和欲望是全球化的,而寫字不是。

在國外,部落格的衰落的時間節點也幾乎與與Facebook和Twitter的流行發生在同一時間節點。美國新聞部落格網站“赫芬頓郵報”也算審時度勢,在部落格衰落的時間節點及時出手,當時賣出了3.15億美元的高價。

微軟也於2011年宣布停止其部落格Windows Live Space的運營,MSN後來也被關停。而後來,國內百度太空、51部落格等都已停止運營,這意味著人們不僅僅只是轉向了更為易用的服務,而是更多轉向了更具備社交性的觀點探討、娛樂互動的平台。

社交性新媒體平台對於大V來說,意味著粉絲集聚與商業變現的能力要更強。在過去,部落格一定程度上能取代企業新聞稿等公關策略,但是社交性的缺失是企業放棄部落格的重要原因。

在國內,微信公眾號的興起之後,這種趨勢更加明顯,企業可以通過公眾號訂閱號直接為用戶提供資訊來源,而無需經過新聞機構的過濾,而社交轉發機制比帶來的眼球效應比公關新聞稿更強。

在國外,企業可以借助Facebook了解有多少人喜歡他們的產品,可以獲得每周的訪問量變化數據,可以以及與用戶反饋與互動,其中的商業價值也因此被釋放了出來。

3

部落格始終沒有為內容生產者開辟出良性的盈利模式

部落格從誕生到衰落的過程中,它一直都沒有為內容生產者開辟出良性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說,部落格始終沒有發掘出內容生產經濟價值與商業價值,而且長期以來,對內容版權的問題也不夠重視。

在2006年至2009年,部落格一直是門戶的標配,為門戶網站輸送內容,更重要的是,部落格成為了用戶聲音表達的管道,但是在部落格上發布內容能夠賺到錢的少之又少,過去許多人也建立了獨立部落格,依靠廣告點擊來獲取收入,但多屬於杯水車薪,因為個人部落格就流量來說和大型網站相比差之甚遠。

有博主坦言:無論你的優化做的有多麽好,你的文章數量是有限的,而資訊類網站,由於配有眾多專業編輯,一天發布的文章數量是個人部落格難以企及的。

而部落格發展到今天,部落格平台依然沒有為內容生產者引入任何流量變現的模式或者為內容生產者的品牌打造、沉澱粉絲、引流等做相關的產品推動與運營。

有博主說,我當時寫了一年零三個月的部落格,每天花十幾個小時,一年多幾乎沒賺到錢。我們付出那麽多,卻沒有回報,請問,誰還願意堅持呢?

微信公眾號的興起之後,部落格的那些有影響力的博主更是進一步轉移到微信公眾號與各種自媒體平台,因為在這些新平台,他們更容易發光,也更容易依靠內容吸引關注,並摸索出一些盈利模式並吸引廣告主的關注。

而那些部落格風雲人物基本也都不再更新部落格,像老徐、李承鵬等名博基本上已經消失與停更了。韓寒的部落格也停更於2017年1月26日。

有人說,部落格太重又太深,與這個資訊過剩、人心浮躁、功利當頭、娛樂至死時代的主流風格不符,但是這更多是一種摻雜對過往年代的一種懷舊情感的論調。

比如一位伊朗的部落格作者Hossein Derakhshan早年在Medium上寫了一篇長文來悼念部落格時代的逝去:The Web We Have to Save,開放的互聯網正在被簡單的讀圖網絡和社交網絡上的“好”、“頂”和“讚”取代。

4

整整10年,部落格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與微博相比,微信公眾號也很重,公眾號更多偏向於深度內容與長內容的生產,但不妨礙它成為如今內容創作者的自留地與後花園。

微信公眾號發展到今天,它一直在變化,無論是原創保護、流量廣告、打賞機制、熱點話題、訂閱號助手、資訊流改版等,不斷從產品端去彰顯作者內容價值並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的閱讀習慣。

但部落格從2007年的輝煌時代到2018年的沒落,整整10年,這場巨變之中,它幾乎什麽都沒有做,部落格產品本身的局限性和運營過程中的乏力狀況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導致部落格平台在新興平台面前,已經沒有競爭力。

今天的互聯網的變化迭代速度要遠超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部落格成了中國互聯網公司與內容平台在移動浪潮進化過程之下的犧牲品。

過去點點網CEO許朝軍一針見血的指出:在過去八九年的時間裡,部落格產品沒有任何變化,而用戶行為的習慣卻有很大的變化。而最大的變化就是互動性,而部落格依然是一個一個的資訊孤島。

顯然,我們自然沒有辦法想象如果微信、微博這些產品10年不做任何改變會是什麽樣子。任何一款產品,如果沒有跟上時代變化的節奏向前迭代,沒有不斷提供新鮮元素,它的衰落只是時間上的早晚而已。

5

部落格記錄了年少情懷,那是我們逝去的青春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回憶與記錄時代的方式。在今天,在整個內容戰場上,資訊流資訊產品、微博,公眾號,短影片、直播等平台級產品在不斷蠶食用戶碎片化時間,這個世界變了,部落格還停留在原地。

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關掉部落格就像當年許多BBS恰逢其時的被關閉一樣,這是在時移世易的變局下,商業公司對投入產出衡量後的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商業抉擇。

部落格已經走出了舞台中心,但內容創作新的時代大幕才剛剛開啟,顯而易見的是,內容創作者在今天這個時代過的比部落格時代要好的多。

部落格時代的落幕我們傷懷與傷感,因為我們也依稀記得多年前部落格和論壇上的唇槍舌劍。

而許多普通用戶的傷感也在於,在青春年少時,他們許多人把部落格當成日記本與相冊,那裡有著他們少年情懷的青澀痕跡——部落格記錄了我們的成長,那是我們逝去的青春。

這些情緒正如在李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泛舟》說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令人痛心的是,我們還沒有好好告別。

部落格落幕,值得一提的是依舊活躍在部落格裡的名人——古天樂。古天樂從2008年3月11日在新浪部落格開博至今,十年如一日不停更,寫了3755篇部落格,可是閱讀量也已經在不斷下滑。

在今天,網易部落格的關閉或許是開啟了部落格關閉大潮的序幕,社交網絡的演變還在進行,內容創作的平台演化也在持續。

但人總得向前看,正如在豆瓣上有位博主說:“我覺得一個真正想要去寫部落格的人根本不會在乎部落格是不是死了,他們只會關心自己是不是還在繼續寫,部落格只是一個平台,寫才是目的,才是對自己的意義。”

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我們不能改變潮水的方向,但當下一波大潮到來的時候,我們能順應潮流的方向確保自身站在那裡就好。

你認為部落格的芳華時代真的消失了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